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兵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按收入确认完工百分比的必要性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兵
建造合同会计准则被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接受。准则有利于将建造合同期间内实现的经营成果均衡的分配于每一个会计期间。为更好的利用该准则,合理选择完工百分比的确认方法就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成本法的弊端和收入法的优越性来突出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收入法的必要性。
建造合同 收入法 必要性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由于建造合同期间往往会跨越一个或多个会计期间,如何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进行合理配比,将实现的经营成果均衡的分配于每一个会计期间,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已经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且一般都惯用成本法确认完工百分比,即按累计实际发生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作为完工百分比。按成本法确认完工百分比,虽然便于理解和接受,但在实现执行过程中弊端也显而易见。
1、可能将弥补决策及管理失误的成本确认为当期合同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都会根据合同所在地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企业内部间接费用开支水平来编制标后预算,并以此作为建造合同的预计总成本。标后预算编制后,不会频繁的调整,更不可能每月对预计总成本进行调整。
企业在履行建造合同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为弥补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所发生的成本,顺理成章的会被确认为当期合同成本。以此合同成本来计算,将会加大完工百分比,与建造合同实际形象进度相差甚远,这也悖逆于建造合同准则的初衷。因为建造合同准则希望通过累计投入或消耗(合同成本)占总投入或(消耗)的比例来描述建造合同形象进度。
2、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按成本法计算的完工百分比确认的合同收入只是一个金额的范畴,它不能被分解到各个工序,更不能按建造合同的工程量清单和单价的乘数表示出来。这就给建造合同的周期性分析带来障碍。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建造合同的产品特性越来越明显。如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就发布了《北京建筑企业发展年度报告》,将产业化方式推广到建筑领域。即建造工程会变得像标准产品一样,生产工序和消耗水平具有越来越多的通用性,这为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甚至编制企业内部消耗定额创造了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当期经营成果。
3、与统计部门数据不一致
目前统计部门统计的产值是按照建造工程的形象进度来计算的,数据最终在国家统计局汇总,而财务核算时是按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最后在财政部汇总。由于收入的确认方式不一样,造成统计部门的产值和财务部门的收入相差甚远。由于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和统计相关法律不健全,这种差异还没得到高度重视,各说各话的现象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
近来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不断受到质疑,“被增长”、“被降低”屡见报端,根源就在于统计数据的获取方式存在不足,对统计数据报送责任追究力度不够。随着信息的高速互通,国家相关部委之间数据的关联性会不断加强,统计产值和财务部门的建造合同收入最终会统一。
建筑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前,执行的是《施工企业会计准则》,一直习惯于按建造工程的形象进度和合同的约定单价统计或计算产值(财务上称为收入)。执行建造合同准则后,由于建造合同的预计总收入可以合理的估计,因此根据自行统计或计算的产值或收入占预计总收入的比例作为完工百分比一样能体现建造合同的要求。根据此完工百分比就可计算出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成本,应确认的合同成本和实际发生的成本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预提一部分成本作为当期实际成本的调整项,以此达到均衡毛利率的目的。预提的调整项会在工程完工后,完工百分比达到100%时自动消除。
1、完工百分比能形象的描述实际进度
由于收入法是按实际完成的收入占合同收入的比例计算,就能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对形象进度的影响,发生再多的返工成本也不能对完工百分比形成影响,从而真实反映合同的实际完工程度。
2、有利于当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由于收入是根据施工现场实物工程量和合同单价计算出来的,这就可以和实际成本进行量价对比分析。这样就能把企业的各个成本费用中心纳入周期性经济活动分析的体系中。每个成本费用中心都能找到收入和实际成本的对应点,分析起来就会有的放矢,切实发挥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为企业挖潜增效、少走弯路提供数据基础。
3、挂账成本更容易引起足够重视,发挥警觉作用
由于各个工序或各单项工程毛利不尽相同,建造合同作为一个整体合同,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毛利率。由于挂账成本是一个毛利的调节项,会引起企业和中介审计机构的高度重视,迫使企业不定期的分析挂账成本原因。正因为挂账成本过于显眼,建筑施工企业也会减少通过挂账成本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4、便于与其它部门报送数据口径的一致
由于收入是根据施工现场实物工程量和合同单价计算出来,生产统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报送的数据就会一致,上报产值(收入)也就没有差异,这有利于国家的有关部门相关数据的关联性,不会出现由于数据获取方式不同而导致数据打架的情况,有利于提供政府的公信力。
总之,按收入法和成本法计算完工百分比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能体现建造合同准则的基本精神。为了更好的结合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增加建造合同准则的适用性,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按收入法确认完工百分比有其积极意义,可以尝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推广。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