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无神论是21世纪美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宗教文化现象,它对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美国社会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引发了美国宗教文化界的巨大震荡和空前论战。本文对新无神论在美国的突起、新无神论的一般特征和主要论点、对新无神论的回应与诘难、新无神论勃兴的缘由等做了介绍和探讨,揭示了美国宗教文化界这场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新无神论美国宗教
作者简介:尚劝余,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翻译与文化教研室教授。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非常浓郁的国度,就连货币上都写着:“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在美国几乎可以找到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信徒,对神灵和宗教的信仰成为美国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宗教和科学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两大支柱,宗教是美国精神文明的支柱,科学是美国物质文明的支柱。近些年来也有些新无神论著作问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反响。
一、新无神论著作在美国市场出现
美国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度,无神论在美国一直没有什么市场。在美国,人们对不同的群体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因此,在美国,通常很难找到有谁公开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人们只是说自己没有宗教背景,同时表明自己对宗教的尊重和宽容,表明自己的温和主义立场。
然而,进入21世纪,一部分充满激情的无神论者不再沉默,不再消极抵抗,而是转守为攻,采取他们的对手传教士们的积极策略,著书立说,在媒体上公开抨击宗教,宣扬无神论思想,他们被冠以“新无神论者”的称号。这些新无神论者不仅挥舞逻辑大棒奚落抨击宗教,更抨击对宗教的宽容,宣称宗教不仅仅是错误,而且是罪恶。他们的著作和言论很有市场,非常畅销。
新无神论代表性著作有:萨姆·哈里斯的《信仰的终结》和《致基督教民族的信》,其中《致基督教民族的信》是一本96页的论文式袖珍书,是对批评《信仰的终结》的人的回应,浓缩了反宗教信仰的论点,主要抨击基督教,为新无神论辩护;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幻想》;克里斯托福·希金斯的《上帝并不伟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丹尼尔·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为自然现象的宗教》;维克多·J·斯登格的《上帝:失败的假设:科学如何表明上帝并不存在》等。
据《反宗教著作洪水般涌向美国市场》一文报道,世俗人文主义理事会创始人和《自由探索》杂志出版人保罗·库尔兹告诉路透社,他出版了45本书籍,许多是批判宗教的;《周刊》出版者说,他们见证了大量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猛烈批评;在《纽约时报》非小说类读物排名中,萨姆·哈里斯的《致基督教民族的信》排名第11位,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幻想》排名第12位,萨姆·哈里斯的《信仰的终结》排名第13位。
另据《华尔街日报》统计,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新无神论者们已经出售了将近100万册书。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幻想》精装本印了约50万册;克里斯托福·希金斯的《上帝并不伟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印了29万6千册;萨姆·哈里斯的《致基督教民族的信》印了18万5千册;丹尼尔·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为自然现象的宗教》印了6万4千1百册;维克多·J·斯登格的《上帝:失败的假设:科学如何表明上帝并不存在》印了6万册。
二、新无神论的一般特征和主要论点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乔治麦森大学法学院教授皮特·勃尔克维兹高度概括了新无神论与传统无神论的主要区别,揭示了新无神论的一般特征:
第一,传统无神论著作销量很少,无利可图,与此不同,新无神论著作非常畅销,已经成为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
第二,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古典无神论以享乐和平静为名反对信仰神灵,与此不同,新无神论则以自然科学、个人自由和人类平等为名反对上帝。
第三,18世纪的启蒙无神论起源于仍然以宗教为主导的社会并常常努力掩饰或缄默它的不信神,与此不同,新无神论则大张旗鼓并自豪地公开宣称它憎恨上帝和有组织的宗教。
第四,尼采和海德格的反现代无神论将上帝之死看成是人类精神的灾难,与此不同,新无神论则将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的丢失看成是绝对的好事。令人感到痛惜的只是,对历史上的神灵、无望而落后的信仰一劳永逸地予以抛弃,仍然受到人们任性而广泛的反对。
新无神论的主要领军人物是萨姆·哈里斯、理查德·道金斯和克里斯托福·希金斯,他们的著述和言论反映了新无神论者的主要论点。这些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否定上帝存在。萨姆-哈里斯、理查德·道金斯和克里斯托福·希金斯都主张,站在21世纪的高度,鉴于人类的道德进步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我们现在能够最终而确定地知道,上帝并不存在。新无神论认为,进化论与信仰上帝背道而驰,进化论只能通向无神论。由于我们已经获得的关于自然秩序是如何实际运行的知识,特别是由于查尔斯·达尔文和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得出结论,任何调和信仰与科学和理智的尝试注定是要失败的,是荒唐可笑的。
第二,谴责宗教充满虚幻和罪恶。新无神论认为,所有宗教都是虚幻的,是缺乏事实和科学根据的迷信,因为宗教以信仰而不是以理智为基础。宗教有时甚至会是邪恶的,如伊斯兰教极端分子支持谋杀、恐怖和压制妇女,基督教曾支持奴隶制、用武力建立殖民地,今天的天主教出于宗教理由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反对离婚等,正统犹太教徒在星期六不使用电或火。萨姆·哈里斯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个具体的宗教信仰体系,而在于信仰本身,宗教对立是许多世界冲突的组成部分。理查德,道金斯认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宗教狂热者都诉诸拷打和处决、十字军远征和圣战、清洗和大屠杀、宗教法庭和火烧巫师。克里斯托福·希金斯认为,宗教本质上鼓励人的暴虐天性,迫使人们行为举止残忍而暴力,宗教教育孩子憎恨非信仰者,鼓励成年人为上帝的更大光荣而屠杀和征服,迫使“真正信仰者”马不停蹄地环走全球,驯服人民和国家,直到“全世界卑躬屈膝”,自古以来以神灵和上帝的名义所从事的压迫和战争的血腥历史,使所有正派人士不寒而栗,他主张理智必须将信仰当作敌人来消灭,消灭宗教将抑制人类的邪恶倾向,解决人类的顽固问题。
第三,嘲讽《圣经》充满谬误和矛盾。萨姆·哈里斯、理查德·道金斯和克里斯托福希金斯费了好多笔墨试图说明《圣经》中的许多故事的邪恶性。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嘲笑《圣经》充满了论证错误和自相矛盾,例如,摩西著了《五经》,但是《五经》中以第三人称提到摩西,并讲述他列亡的故事,马太和路加不同意“童女生子”说和耶稣家系。他指责《圣经》“以牙还牙的惩罚法则”和亚伯拉罕捆绑伊萨克的故事,认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足还足”的法则太粗鲁,质疑什么样的野蛮人会在上帝的命令下准备牺牲自己的儿子,什么样的道德无耻之徒会尊敬下如此命令的人或神?萨姆,哈里斯抨击《圣经》是道德源泉的观念,指出《圣经》中所描述的大量道德说教今天已经没有人当真,如果人们今天选择遵守《圣经》中的某些训诫,显然真正的道德源泉是人们做出
这种选择的标准,而不是《圣经》本身。
三、对新无神论的回应与诘难
新无神论的著述和言论在美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新无神论者被冠以其他各种不同名称,如“·C真正的无神论者”、“现代无神论者”、“后现代无神论者”、“新原教旨无神论者”、“好战无神论者”等等。笃信宗教的人们在某些媒体包括电视节目,对新无神论做出回应与诘难。
芝加哥圣保罗大学宗教学系主任詹姆斯·海尔斯戴德认为,反宗教著作现象是出版业掀起的“涟漪”,这些著作没有带来新思想或道德信念,其论点都是几百年前的老古董,改头换面地重复以前陈旧的有神和无神论点是浪费时间、精力和纸张。伊利诺伊州维顿学院神学教授蒂莫赛·拉尔森博士认为,任何对无神论兴趣的增长都反映了宗教力量的增长,无神论是靠宗教为生的寄生虫。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指责新无神论者令人讨厌、好战、嚣张、挑衅,指责新无神论者军团对保守基督教的指控“偏狭、不宽容、卑鄙”。还有人们指责新无神论者这样的狂热与进攻就和原教旨主义者没什么区别,认为无神论相比其他宗教并没有什么更明显的不同,无神论就是一种宗教,科学是它的教义,进化论是它的圣经,而这种宗教对其他宗教大肆鞭笞,就是对其他宗教的伤害,就是原教旨主义。有些人认为无神论者的无神论信仰其实并不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信神的,所以当环境变得极端苛刻恐怖,比如战争或死亡,他们就会放弃自己的无神论信仰,开始相信神,相信上帝。“战时掩体中没有无神论者”、“在伊拉克驾驶卡车的没有无神论者”、“医院里没有无神论者”等成语,就是对无神论者的嘲笑。
就连《南方公园》这个向来激烈抨击基督科学教、基督原教旨主义和摩门教的动画也对新无神论者进行谴责和奚落,嘲讽理查德·道金斯500年后成了无神论教的教主。丹尼尔·琐里尔在《南方公园与理查德道金斯较量》一文中指出,对任何信仰体系包括理查德·道金斯夸张自负的无神论和科学理性的极端狂热,都可能导致宗派主义、绝对主义和教会分立暴力,用无神论教条代替宗教教条不可能解决教条带来的问题。
皮特·勃尔克维兹教授对新无神论者,特别是克里斯托福·希金斯进行了系统诘难。皮特,勃尔克维兹指出,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在《上帝并不伟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中对新无神论做了最新、最有力和巧妙的重新阐释,但是,他的论据不足以否证上帝的存在,也没有表明宗教是不可救药的罪恶。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人类并不是诞生于卢梭式的纯洁和自由之中,之后才由于强迫接受宗教锁链而变得残忍,他本应搞清楚各种宗教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被社会科学证实激发了,或者确切些说训导了人类强大的战斗和杀戮的内在倾向,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嘲笑圣经“以牙还牙的惩罚法则”的粗鲁,但是,正如犹太学说所说,圣经原则废除了以腿还足、以命还眼的习俗,取而代之的是,确立了一直作为我们正义观基石的原则,即以罪量刑原则。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大肆嘲讽亚伯拉罕捆绑伊萨克的圣经故事,但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考验告诉我们许多教训,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是,当时广泛流行的儿童献祭习俗违背上帝的意志,必须永远废除。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几乎没有谈到宗教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基督教在美国的作用,基督教培育了我们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广泛而深刻的共同信念所赖以扎根和茁壮成长的土壤。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认为,20世纪的极权主义具有许多宗教特征。这一观点同样也站不住脚。这恰巧说明需要区分真正的宗教学说和讹用的宗教学说,需要区分正义的宗教学说和非正义的宗教学说,而希金斯先生坚决拒绝做这样的区分。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关于现代科学发现证明上帝并不存在、任何调和信仰与科学和理智的尝试注定是要失败的结论,与他所推崇的斯迪芬·杰伊·高尔德的结论相矛盾。阿里斯泰尔·迈克格雷特和他妻子乔安纳·科里卡特·迈克格雷特在他们的著作《道金斯幻想》中说,斯迪芬·杰伊·高尔德认为传统宗教信仰和无神论都与自然科学相协调的想法是正确的。
至于克里斯托福·希金斯关于《圣经》充满了谬误和矛盾的断言,他是在与一位年迈的稻草人玩游戏,他照字面理解他的阅读的做法使许多原教旨主义者都无地自容,将想象中的《圣经》的宗教意义从阐释其教义的团体及解释传统中分离开来是站不住脚的,它就像今天通过阅读《宪法》条款获取《宪法》意义,而不参考提供了有关《宪法》原则的权威注解的“联邦文件”,不参考最高法院赖以寻求解释《宪法》意义的两个世纪的案例和争论,不参考美国人民赖以寻求将《宪法》所概括的制度框架付诸实践的经验。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为了证明他的理智必须将信仰当作敌人来消灭是有理由的,便宣称苏格拉底的知识在于知道某人的无知的学说是对“有知识的人的定义”,但是,希金斯先生没有意识到,他的无神论远非源于怀疑论探究,他的探究从严格的教条前提出发,它歪曲了他的一切观察,决定了他的结论。
克里斯托福·希金斯的错误和过激为所有新无神论者所共有,这些错误和过激产生了有害的政治后果,扩大了公民之间的敌对区分,混淆了世界范围内信仰者之间的重要区别。新无神论挑起了愤怒与敌意,这种愤怒与敌意使我们今天的政治受到贬损,它损害了对个人自由与平等的深刻信念,这一信念将美国的无神论者与信徒联结在一起。同时,今天走俏的无神论者们将所有宗教当作一个巨大的邪恶病态来对待,他们抹杀了绝大多数美国公民所信奉的信仰形式和此时此刻决心摧毁美国的好战的伊斯兰教之间的重要区别。
四、新无神论勃兴的缘由
新无神论为何会在21世纪的美国一夜窜红,如此走俏?新无神论勃兴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新无神论勃兴的缘由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新无神论勃兴源于对宗教极端主义者咄咄逼人的挑衅的回应。安东尼在《无神论者的态度:他们为什么恨上帝?》一文中指出,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倒塌以及随后的巴厘、马德里、伦敦和其他地方的恐怖事件,导致了好战无神论的爆发,至少是在书架上的爆发。恐怖主义袭击是在伊斯兰教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畅销书用它们来说明所有宗教信仰的致命危险。这些书中的第一部是萨姆·哈里斯的《信仰的终结》,高居《时报》简装畅销书榜33个星期,接着是塔夫茨大学哲学家丹尼尔·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为自然现象的宗教》,之后是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幻想》,萨姆·哈里斯出版《致基督教民族的信》再次加入战斗,随之克里斯托福‘希金斯以《上帝并不伟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独占鳌头。
第二,新无神论勃兴源于对布什政府具有宗教色彩的政策的对抗。《反宗教著作洪水般涌向美国市场》一文指出,大量无神论著作进入美国书店,攀上畅销书架,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带有宗教色彩的政策的对抗努力的组成部分,是近年来美国政治和文化与宗教过度渗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许多人将这一新现象看成是对宗教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反应。保罗·库尔兹说,美国公众实在对宗教在美国政府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不满,特别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和政教分离的破坏以及在
中东的冲突感到不满,他们转向自由思想和世俗人文主义,出版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告诉路透社,宗教显然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布什总统使用他的第一否决权否决了为干细胞研究提供资金,各地的科学家对此极为震惊。
戈尔迪·斯赖克在《无神论者》一文中提到,理查德·道金斯曾转述美国朋友的话,美国正在滑向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美国大量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对此感到不满。不幸的是,给布什投票的无知的、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占了上风。理查德·道金斯指出,在欧洲,宗教世界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出现而消退,但是,这种启蒙趋势在美国和伊斯兰世界没有得到持续。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神权政治与其盟友伊斯兰世界神权政治者们之间形成了神圣联盟,他们在进行同样的战斗:基督徒为一方,穆斯林为另一方。美国和欧洲不持宗教世界观的人被夹在中间。布什和本·拉登实际上处于同一方,即处于信仰和暴力的一方,反对理性和协商的一方。他们都持有不可改变的信念,即他们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邪恶的。他们都相信,他们死的时候将上天堂。他们都相信,如果他们能够杀死对方,他们通向来世天堂的道路就会更加快捷。他们都欢迎虚幻的“来世”。如果没有他们两个,这个世界会更好。
正因如此,宗教与世俗问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不得不权衡的因素。《华尔街日报》编辑瑙米·丝切佛·莉蕾女士在《左翼与祈祷者》一文中说,民主党努力将世俗选民和宗教选民聚集在同一个帐篷下。巴拉克·奥巴马在一次讲演中告诉听众,2008年的总统选举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女儿将成长于什么样的美国?“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所做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人相信,民主党对信仰的态度会比几年前有所冷淡。而《时代》杂志则记述了民主党是如何争取宗教人士的,巴拉克·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和约翰·爱德华兹都参与了“民主党的伟大觉醒”活动,即信仰工作小组和信仰早餐活动。有趣的是,如何对待宗教问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2008年大选中的一个分水岭。共和党虽然遭到福音派教徒领袖们的抗议,但仍在25年来第一次提名公开亲选择派的政治家为候选人,而民主党则开始偷偷地将上帝请回他们的大帐篷之下。
总之,新无神论在美国引起了一定反响,它不只局限于宗教文化领域,而且涉及社会政治领域,实质上反映了宗教与政治关系这个困惑了人类社会数世纪的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这场论战可能在小范围内仍将持续下去,值得学术界继续予以关注。
(责任编辑黄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