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超,陈 燕,张建华,轩向阳,黄 欣
(1.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井楼油田八区低效井挤压冲填工艺改进及应用
田 超1,2,陈 燕2,张建华2,轩向阳2,黄 欣2
(1.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介绍了挤压充填油层改造工艺原理和工具,利用该工艺对井楼油田八区三口低效生产井实施了挤压充填改造,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能够满足大排量高砂比注入要求,增产效果明显,是提高浅薄油层低产井开发效果的有力措施。
井楼八区;挤压充填;油层改造;低效井
该工艺用大排量高砂比携砂液将地层和井筒用0.4~0.8mm石英砂一次充填压实,充填支撑剂(石英砂)在近井地带沉降,形成一条高导流能力的渗滤带,减少原油渗流阻力,有效将地层压力传到井底,提高措施井产量,实现增产目的。该工艺是在原挤压充填防砂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与原来的挤压充填防砂工艺相比,充填装置液流通道增大2.25倍,排量提高到3m3/min,另外,等径冲管也由Φ42mm提高到Φ60.3mm,降低了液流阻力。通过上述改进,实现了大排量高砂比注入,满足了挤压充填改造的技术要求。
该工艺适应于近井地带堵塞而渗流能力变差的油井,具有防砂和增产的双重功效[3]。在选井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油井控制地质储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增产的物质基础;二是从平面注采关系上看,具有井网完善,油井都有对应注水井。
将绕丝筛管下入到油层部位,利用挤压充填工具将绕丝筛管对准油层,并悬挂、锚定、密封,然后打开充填通道,用大排量高砂比携砂液将地层和井筒用0.4~0.8mm石英砂一次充填压实。
(1)地层预处理:防砂前对油层进行预处理,防挤入油层清洗剂、防膨剂,起到防止粘土膨胀,降低施工压力的作用。
(2)按设计要求下施工管柱(见图1)。
图1 挤压冲填油层改造工艺生产管柱结构
(3)接地面管线,试压、试挤。
(4)充填改造施工:用清洁压裂液携带0.4~0.8mm石英砂挤入地层。要求携砂液粘度40~60 mPa·s,挤压充填石英砂施工最高压力控制在油层破裂压力0.9~1.2倍,排量2000~2500L/min。
(5)丢手:正转管柱15~25圈倒扣丢手。
(6)反洗井:接好水泥车管线,反洗出油管内的余砂,洗净为止,起出充填中心管柱。
(7)小管冲砂:下入油管带Φ56mm冲管反冲砂至丝堵位置。
(8)下入完井生产管柱,试抽合格后完井。
结合楼八区稠油生产情况,优选了三口低产油井进行了挤压充填施工。三口低效井的特点是采出程度低,单井控制地质储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对油层改造的物质基础(表1)。
表1 措施井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单井不同生产情况进行了排量、压力、前置液用量、携砂液用量、加砂时机、砂比、加砂量、循环充填时机等参数的优化。低产井压裂改造施工参数见表2。
表2 低产井挤压充填施工参数统计
三口井于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相继实施,措施前平均日产液0.9t,日产油0.9t,含水0.7%。措施后平均单井日产液12.8t,日产油4.4t,含水55%,增油幅度达到200%以上(表3)。
表3 低产井措施效果统计
从平面注采关系上看,楼25井的 H3Ⅳ层与注水井楼814对应。注水井楼814井的Ⅳ层油层物性较好,2005年11月12日转注,日配注35m3。从注水井楼814周围对应油井生产状况看,目前楼817井日产液6.2t,日产油 5.1t,含水 18.0%;楼816井日产液14.1t,日产油6.2t,含水56.0%;楼808井日产液16.7t,日产油6.0t,含水64.0%。依据对楼814井组动、静态资料分析认为,楼814井的注入水在平面上主要向楼817、楼816和楼808井方向推进,造成楼25井方向不受效。纵向上,楼25井Ⅳ层以上、以下13m以内均无水层,固井质量优,具备油层改造条件。
该井于2008年12月实施挤压充填改造措施,砂比最高达到58%,排量2.3m3/min,加砂量43.5 t,施工压力最高为27.2MPa。楼25井改造后,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措施投产7天后见产,峰值产量达到9.3t,日平均产量4.6t。
(1)通过对常规挤压充填工具进行改造,增加了充填装置液流通道,降低了液流阻力,满足了常采井挤压充填改造对高砂比高流量的要求。
(2)油井配套挤压冲填工艺,改善了油井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达到了增产目的,是提高浅、薄油层低产井开采效果的有力措施。
[1] 崔连训,魏佳伟,费永涛,等.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J].河南石油,2005,19(6):38-40
[2] 袁常立,毕长会,余兰,等.楼八区注水井解堵工艺优化及现场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2):120-122
[3] 张太斌.一次挤压充填防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J].钻采工艺,2004,27(5):56-58
编辑:李金华
TE357
A
2010-06-09
田超,高级工程师,1975年生,1998年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长江大学工程硕士在读,现从事油田开发生产技术工作。
1673-8217(2010)06-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