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的风险识别与分类问题研究

2010-09-29 08:11朱卫东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评估指标

吴 勇,朱卫东,张 晨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的风险识别与分类问题研究

吴 勇,朱卫东,张 晨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文章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风险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风险因素的识别框架,从绩效评估的组织设计、评估目标和内容的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结果的使用五个维度,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全过程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类

1 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成立于1986年,20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工作立足国情和科技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基金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对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重要科学问题的基础支撑地位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整体水平由量的扩展向质的跨越这一重要阶段,科学基金经费从创立之初的300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63亿多元。今天的科学基金具有比以往更大的规模、很强的导向性。

2 相关研究综述

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支撑材料和评价结果等多个层次诸多环节,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不确定性问题,使得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目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RCUK)、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 Gemeinschaft,DFG)、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和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NSERC)等都系统地开展了科学基金的绩效评估。随着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国内外学者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梳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①各参与主体目标差异的风险。科学基金管理机构属于政府公共财政管理部门,公共管理领域同经济领域一样,个人行为的出发点是基于“自利”,绩效评估是对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效果的测量,必然要涉及到部门不合理的利益的制止、是非得失的评判、权力利益的分配等。这种要求与自利人的行为动机相悖,从而决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有抵制或消极对待绩效评估的动机问题[1-2],这种阻扰力量的大小往往是评估成败的关键所在。

②绩效评估选择指标的风险。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科学基金的绩效必须用综合指标来衡量,如经济性、效益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效果性、公平性等指标,这种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形成了绩效管理技术上的困难[3]。同时,衡量科学基金绩效的量化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绩效的一种关联因子,而非真正的绩效[4]。此外,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指标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评估指标选择不当,将会对对科学家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5-7]。在各国政府推行的科研绩效评估中,受到批评最多的当属英国的研究水平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Elton[8](2000)指出 RAE 造成了科技界竞争、敌对的气氛,对科技长期发展存在潜在的危害。Talib[9](2000)的研究表明:自推行RAE以来,将同一研究成果拆分发表或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发表在多个杂志上的现象愈发普遍。Klas[10](2004)指出被评者倾向于努力提高绩效评估指标所考察的方面,而对评估指标未涉及的领域将没有完善的动机。面对绩效评估的压力,科技工作者倾向于将研究转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果的方向,然而创新性的成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认可。

③绩效评估方法的技术风险。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存在很多定性问题需要依靠同行专家作出判断,Brook[11](2002)认为外部专家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科研组织的情况,其评估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评估结论难以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对科学基金产出成果的评估普遍会使用一些定量指标,而一些研究证明即使是常用的定量指标也难以保证客观性。例如:Magnus[12](2008)分别采用影响因子、论著总数、论著被SSCI的引用数量等7个定量指标对瑞典国内全部经济学教授进行绩效评估,结果显示使用不同定量指标产生的排名差异非常大。

规避绩效评估风险的措施。吴建南[13](2009)指出发达国家应对绩效评估中的各类风险挑战的主要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对绩效评估的科学研究、增强绩效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以及进一步关注有关绩效评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美国NSF在开展绩效评估之前,充分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就评估目标、评估原则、评估内容等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再启动绩效评估工作,这样能很好的减少评估主体目标不一致的风险,而且也能降低绩效评估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同时,绩效评估过程中,为避免利益相关者对评估结果质疑的风险,由第三方认证机构(IBM咨询服务公司)负责对数据信息资料的采集机制进行鉴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另外,建立了明确的反馈结果回应机制,以应对评估专家提出的改进绩效的意见,从而避免了绩效评估流于形式的风险。日本JSPS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建立了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使得评估的结果更容易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避免绩效评估暗箱操作的风险,进而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力。

为保障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能够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在进行评估总体方案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3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风险的界定

3.1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概念

绩效评估是对特定对象的行为表现和系统运行状态的价值判断,是评估主体对评估对象进行主观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采集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料,给出客观、公正的主观评价结果的过程。基金委作为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负责资助与管理工作。借鉴美国NSF的经验,可以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分为四个层面的评估:项目层面、科学部层面、资助计划层面以及基金管理机构整体绩效。因为考虑到本次评估的目的之一是全面总结科学基金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评估对象是过去23年来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的整体活动的绩效状况,也即评估基金管理机构23年来整体的资助与管理绩效,这属于对公共管理组织的绩效评估。目前公共管理组织绩效评估的模式有二种:①投入-产出-结果;②目标-过程-结果模式。前者主要从投入/产出的效率维度测评绩效。后者主要从预定目标的实现过程及实施效果的维度来分析绩效情况。科学基金具有产出不确定、成果滞后、社会效益难于衡量等特点,决定了不适合使用第一种模式,此外,科学基金的战略目标明确,管理与组织实施过程科学、规范,因而采用第二种模式较为科学合理。

3.2 绩效评估风险的界定

对于每一个评估对象,从理论上讲,均有一个理想客观值,主观的评估结果和评估对象的客观实际值之间会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一致(即“测不准”),这是进行绩效评估的一种重要风险。产生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绩效评估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依据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一般定义,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是指在评估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绩效信息数据缺失等,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无法实现预期评估目标以及评估结果不恰当使用的可能性。为了保证完成绩效评估的预期目标,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绩效评估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按照一定的分析框架,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阐释各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策略。

4 基于绩效评估过程的风险分类框架研究

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的风险分类可以有多种维度,诸如评估主体风险和客体风险维度,评估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维度。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战略→管理与组织→结果”的整体架构,从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全过程维度(见图1),对评估风险进行分类,即从评估组织设计、评估目标的确定、评估指标和方法的选择、评估的执行和操作、评估结果的使用五个方面,研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并分析风险原因,以便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1 评估组织设计的风险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评估主体(基金管理机构,委托人),评估专家(评估执行者,代理人)、评估对象(评估对象的绩效信息主要由基金管理机构相关部门提供),评估过程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委托人和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和激励不相容等现象,是评估组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他们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主要表现在:

①委托人(评估组织者、基金管理机构)。可能是追求本部门和本人的利益(主要是权力)最大化,根据对本部门和本人的利益综合考虑来决定其行为模式,评估方案、评估结果的形成可能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博弈、折衷、平衡的结果。这给绩效评估工作带来的风险是:在确定评估目标、评估方案设计、选择评估组织和评估专家方面,评估主体拥有完全的主导权,有可能会导致在评估专家的知识、能力、公信力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专家之间权衡。

②代理人(评估专家)。评估专家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在委托方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等,独立地对各类评估对象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但评估专家有其自身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可能违背评估组织者的最初意愿,背离评估的预定目标。一方面,为使得评审结论更加科学合理,要有部分评审专家对科学基金项目非常熟悉,最好参与过科学基金项目,但如果评审专家与委托人关系过于紧密,其评价结论的中肯性如何保证;另外,为了在国际视角下体现科学基金的绩效,需要有国外专家参与,不同国家的专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制度背景,如何保证其在短时间内能够熟悉评估材料,并其对评估标准的把握一致,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③评估对象。虽然是对科学基金23年来整体的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但是支撑评估对象绩效的数据信息,来源于基金委相关部门,这时各部门员工出于自身和部门利益的考虑,在数据提供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性的行为(如“避重就轻”、“充分展示成绩、过少暴露问题”等),特别是基金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因为主观失误导致绩效不高而要承担责任时,会千方百计地抵制评估(如借口评估干扰正常工作秩序、阻扰评估人员接近关键资料、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和贬低评估结论等)。从而与评估组织者的目标不一致,这也是组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4.2 评估目标和内容确定的风险

(1)绩效评估目标确定的风险。

绩效评估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评估的目标是什么?评估组织与程序如何设计?评估内容与方法如何确定?评估目标统领整个评估活动。不同的目标,决定了所采用的评估模式、组织体系、程序、内容、指标、标准等不同。

美国NSF的评估目标是:业绩评价结果给NSF的利益相关者和美国纳税人提供了NSF投资回报方面的关键信息;评估报告反映本年度NSF的财务状况以及工作运行状况,反映NSF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绩效。日本JSPS于2002年开展的国际评估的目标是: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同行经验,对已有的资助计划及其运行等方面进行评估,展望变革后的JSPS在国家科学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新型体制下自身组织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我国科学绩效评估的目标是: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科学基金的管理水平,提高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增强政府和公众对科学基金工作的了解与信任。

在确定评估目标时,会存在如下的风险:①评估目标是否与国内外形势相符,是否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管理部门权限相符;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科学基金管理与决策;③评估目的是否明确、公开、一致,除了明确表达出来的核心目的外,是否还有其他次要或隐含的目的,这些次要或隐含目的是否会影响核心目的;④各参与主体在认识评估目标和使用评估结果时,是否存在差异。

(2)绩效评估内容分层的风险。

日本JSPS评估内容包括管理、科研基金、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重点是评估科研基金资助情况。在确定我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内容时,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就是,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内容分层能否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绩效管理工作,实现绩效评估的预期目标。此外,针对科学基金的管理绩效如何评估(如同行评议制度、基金管理机构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是将管理绩效分散到各类资助计划中进行评估,还是像美国、日本一样,单独进行评估。

4.3 绩效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择的风险

(1)绩效评估指标选择的风险。

评估对象是基金委23年来的整体绩效,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积累性、不确定性、滞后性、价值难于衡量性等特点,重大突破产生的时机和发展方向是无法预测的,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方面也难以仅仅用定量的指标来衡量。决定了在绩效评估中,必须要综合使用一组指标,来衡量整体的绩效,同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要关注科学研究的直接产出,还要关注科学研究的成效,进而关注科学研究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基础研究的上述特点,给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带来了内生性技术风险。具体表现为:

①由于评估范围广、时间跨度大,不同阶段科学基金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科技资源条件均有较大差异,同时科学基金的资助体系和管理模式、方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应用一组关键的事实或指标来表达其目标任务并测度其效果,是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同时如何确定各个阶段的评估标准,并保持评估标准的可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此导致了较大的评估风险。

②由于评估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评估指标一旦确定,可能会引导或迫使科学家片面追求完成指标,更多地关注短期结果而趋于保守,或者会使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受到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干扰。后续的科研工作者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这个评估指标来展开研究工作,如果评估指标选择不合理,将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因此评估指标的构建中,要考虑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基础研究激励创新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宽松的研究环境和宽容研究失败的机制,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如何在宽松的研究环境和适度的绩效评估之间找到均衡点,如何考虑在研究失败风险很高的情况下,稳定支持一批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的学者潜心开展创新性研究。此外,衡量科研人员的绩效应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如何在产出型指标与投入型指标间进行合理的均衡,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③借鉴日本JSPS和美国NSF的经验,科学基金整体绩效评估应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指标为辅,通过评估支持材料和亮点成果展示的方法,表明科学基金的绩效,此时,风险因素表现为:选取评估材料(指标)的依据是什么?这些评估材料(指标)是否充分考虑我国科学基金工作的特点,能否真正反映科学基金的整体绩效?

(2)绩效评估方法选择的风险。

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定量指标评估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按照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COSEPUP)的观点,其中定量评估方法包括:科学计量法(文献计量法、经济计量法)、经济回报率测算等,而定性评估方法包括:同行评议、案例研究、回溯分析、文本分析等。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估时如何综合使用上述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4.4 评估执行操作中的风险

评估执行操作是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真正落实的基础,该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风险因素:

①绩效评估的执行制度不完善的风险。科学的评估体系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绩效评估能够执行下去(执行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包括指标体系,还应该包括其他配套体系。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绩效评估理念体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方式体系、绩效评估组织体系(实施的机构、体制、评估主体、评估方案、评估程序等)、绩效评估制度体系(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数据收集与统计制度、信息披露与公开制度,、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回应制度等),所以绩效评估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制度体制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实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我们的相关配套制度是否适应要求,也即目前我们实施绩效评估制度的执行土壤是否合适,存在那些主要问题;相关主体是否就绩效评估的理念、方案等达成广泛一致的共识,从而减小执行的阻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②绩效信息收集处理机制的风险。绩效评估的执行操作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绩效信息的采集、处理、报告的过程。由于评估主体、评估专家和评估对象之间存在目标和动机的差异,在对绩效信息进行提供、加工、接受和理解过程中,这种目标和动机的差异会导致对绩效信息数据处理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评估对象的绩效状况,或者偏离了评估组织者绩效评估的原则和目标,从而给评估组织者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提供了不科学的决策依据。

③绩效信息缺失的风险。分析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信息,对比目前我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各战略目标下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目前可用的信息,可以发现现有的绩效数据信息尚不能完成各战略目标下的部分绩效评估。同时,因为本次评估对象是科学基金23年来的整体绩效,时间跨度大,早期数据的缺失程度可能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公允,也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素。

4.5 评估结果及其使用的风险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客观了解科学基金现在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机遇等,为提升科学基金的绩效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及其使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评估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评估目标;二是评估结果失真,不能客观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绩效状况;三是评估结果不恰当使用。

①评估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其实施应该对基金管理模式产生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体现在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资助、管理制度与程序的改变,以及外部行为主体对科学基金认知的改变等方面。由于绩效目标由上级或者评估组织者确定,绩效评估方案则由评估组织者和评估专家共同设计,指标体系则根据评估专家的要求和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数据的收集主要由评估对象自身完成,往往容易产生评估结果偏离目标,或者出现评估流于形式(评与不评一样),使得评估结果缺乏广泛的公信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②评估结果产生评估负效应。为了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评估专家中有大部分是具有丰富评估经验,并且参与本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国际专家。但是国际专家在制度、文化上存在差异,并且对我国科学基金制的特点缺乏了解,可能导致最终的评估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绩效状况,从而可能会产生评估负效应,使得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评估风险。

③评估结果不恰当使用的风险。基金委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管理部门,实施整体的大规模绩效评估,在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尚属首次,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其他公共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有可能会不恰当的使用本次评估的结论,这将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此外,绩效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在一定程度公开,否则这一过程本身公信力就会受到质疑,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对绩效评估的结果需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回应机制,否则将使评估流于形式,并挫伤科学基金的公信力。

5 绩效评估风险控制措施

5.1 完善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能否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一个旨在保证评估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绩效评估委员会[14],而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而各行为主体的目标存在差异,因而评估委员会中的评估主体多元化是保证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委员会中的评估主体除了包括基金委的高层决策者和评估专家之外,还要有上级管理者、委内工作人员、科技工作者及普通公众代表等,利用多元化评估主体之间的制约与制衡机制,避免风险的产生。此外,为了消除各主体之间的目标差异,在全面启动绩效评估工作之前,应在基金委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明确绩效评估工作的意义,使得全体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估的理念、程序、方法等达成广泛共识,避免抵触行为的发生,为绩效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环境保障,从而减少绩效评估执行过程的阻力。

5.2 制定规范的绩效评估制度体系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无论是评估过程的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还是评估结果的有效使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美国NSF的绩效评估是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总统管理议程(PMA)和计划评估等级工具(PART)等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的,而我国目前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术界、政府部门、科学基金管理机构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准则》、《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标准选择及指标设置原则》和《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连贯的制度规范,明确整个科学基金绩效评估规则、程序、组织方式和结果应用等,使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5.3 构建完备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

绩效评估过程是一个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输出、反馈的过程。因此,全面占有评估信息是任何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的现实基础。科学基金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各主体在所获取的信息资料以及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是影响绩效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数据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平台,是实施准确、科学、高效评估的必然要求。同时,为增强评估过程的透明度,要建立开放的绩效评估制度,实施适时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如《日本政府R&D评价指南》强调:“评价方法要透明、清晰,以让外界理解评价标准和程序。”美国GPRA不仅被作为计划和管理的更好的工具,也被作为改善项目参与者、国会和公众之间交流、理解的重要手段。此外,借鉴NSF的经验,在评估报告公布之前,应由独立的第三方,对评估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评估过程的公正性进行鉴证,并且要充分保证绩效评估执行过程的独立性,从而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5.4 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结果回应机制

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本身是重视结果的,因为绩效本身就意味着科学基金管理机构资助与管理工作的最后结果,但是科学基金绩效的提高必须通过工作的改进来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绩效评估也是为了促进科学基金的资助与管理工作。因此,为了使得绩效评估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绩效评估流于形式,应对评估结果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回应机制,针对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通过绩效评估弥补基金委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改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进而优化整个基金委的管理运行机制。

6 结论

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支撑材料和评价结果等多个层次诸多环节,成功实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需要在获得绩效评估各利益相关主体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严格论证、审慎设计评估方案,多方求证评估细节,精心设计评估组织与程序,科学选择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指标与方法,确保评估数据的质量和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估结果。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隐藏了诸多的风险因素。

为了确保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在评估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预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规避风险,避免评估失败。本文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过程划分为评估组织设计、评估目标及内容确定、评估指标及方法选择、评估过程的执行与操作以及评估结果的使用五个阶段,在充分借鉴美国NSF、日本JSPS等国实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解决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中风险的识别与分类问题,从而为后续的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1]倪星.反思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439.

[2]桑助来著.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2.

[3]方宏伟,朱慧.公共部门引入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03-07.

[4]闫召军.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局限性[J].管理科学文摘,2007,(7):91-93.

[5]龚旭,赵学文,李晓轩等.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思考[J].科研管理,2004,(4):1-6.

[6]王任飞,郑永和,刘云等.关于我国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若干思考[J].中国基础科学,2007,(6):52-55.

[7]周建中,李晓轩.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5,(9):121-126.

[8]Elton L.The UK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unintended consequences [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0,(3):274-283.

[9]Talib A.The RAE and publications:a review of journal editors [J].Higher Education Review,2000,(1):32-46.

[10]Klas Eric Soderquist,Armelle Godener.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R&D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etting the scen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Jun 2004:107-109.

[11]Brook R.The role of evaluation as a tool for innovation in research [C].Proc.2000 Max Planck Forum 5,Innovative Structures in Basic Decision Research.Ringberg Symposium,Munich,2002:173-179.

[12]Magnus H,Daniel W.How should research performance be measured?Evidence from ranking of academic economists.SSE/EFI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March,2008.

[13]吴建南.科技计划(基金)绩效评估的国际实践—参加八国集团研究评估年会议的报告[J].中国科学基金,2009,(4):240-243.

[14]汪玉凯,黎映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从标准、指标和制度视角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12):16-18.

(责任编辑 张九庆)

Research on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cience Found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u Yong,Zhu Weidong,Zhang Chen
(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Based on the defination of essential connotation elabrated at the beginning,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of risk factors.Subsequently,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dimension,there are five step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including the designment of organization,the identification of evalua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the choice of evaluation methods,and the use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In this paper,we analyzes various risk factors in each step,then makes a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of them.We hope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could be a foundation of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of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

science fund;performance evaluation;risk identification;risk classification

C93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评估中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091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研究”(J0824104)。

2009-08-18

吴勇(1979-),男,安徽庐江人,管理学硕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科技政策管理。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评估指标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从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发展
评估依据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