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它讲述了三个怀抱梦想的男人,与一匹赛马之间曲折感人的经历。那匹马叫“海洋饼干”,长得并不高大。三个男人和这匹赛马团结协作,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夺得全美赛马冠军……透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了人与马建立起来的非同寻常的关系。
由此改编的电影《奔腾年代》,曾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人与马,在历史长河中,是人畜之间最早形成的休戚与共、相濡以沫的一种伙伴关系。即使到了交通工具甚为发达的今天,人马之间生死与共的情义,依然坚韧而传奇地延续着……
今天,在新疆,在这片自古以来人与马接触最为密切的地区,中国版的《奔腾年代》正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着……
中国马的历史与文化
人类为何对马赋予如此神秘的想象?是因为人的躯体无法像马一样奔腾飞跃。人类渴望像飞奔的马一样抵达自由之境,几乎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渴望。也因此,寻找良马,拥有良马,成为人类一段时期内共同的终极诉求。良驹带来和平与美好,也带来流血与冲突……
这,注定是场生如夏花的相逢
可以不说告别,驮负歌声和向往
让骥沿着掌心回归天际
此时,天边之边
所有的马都是一把琴……
这是一位江南诗人关于马的行吟,也可以说是对自由之马的想象。对骏马、神马的征服和向往,是人类进步的原始驱动力之一。人类自从拥有了良驹,就仿佛拥有了飞翔的翅膀。今天,我们在追溯马的渊源、马术的发展历程时发现,马与马术的一路演变,正是人类追求自由之梦的征途。
在中国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史料记载里,对神马、骏马的描述,不乏激越、浪漫而夸张的想象力。
相传西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01~前947年在位)有八匹绝世骏马,并有一个名叫造父的出色马夫为其驾车。史记上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巡游天下,乐而忘返。这里所说的八骏据说是造父从夸父山上寻来的野马,经过驯养,献给周穆王以充坐骑的。传说周穆王得此八骏后,曾把它们养在东海岛龙川邻近,而那里生长着一种名为“龙刍”的草,食之可使马日行千里。
关于这八骏的名字则有不同的记录,一是在《穆天子传》中记录的八骏名为:赤骥(骈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华骊)、绿耳。它们的名字是因各马的毛色不同而起的。赤骥,火红色的马;盗骊,纯黑色的马;白义,纯白色的马;逾轮,青紫色的马;山子,灰白色的马:渠黄,鹅黄色的马;骅骝,黑鬃黑尾的红马;绿耳,青黄色的马。
晋王嘉《拾遗记》里面则有这样的记载。所谓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在世界史上,人类对马的崇尚,莫过于“汗血宝马”。“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问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据说在奔跑时流下像血一样的体液,故而得名“汗血马”。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曾发起两次远征。汉武帝听说大宛国有汗血宝马,便派出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模型前往,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然而却遭到大宛国王的拒绝。汉武帝大怒,作出以武力取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并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伤亡惨重。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新疆与马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很讲究马的选种、杂交。汗血马体形好、听话、速度快、适于长途行军。从汉朝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甘肃山丹县一直是大军马场,汗血马、乌孙马的引进繁殖都曾在这里进行。但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的优秀马种,都难免走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在新疆伊犁兴办马政,成立马场,培养良驹,以供军用。这项事业对伊犁马的改良产生了积极作用。在漫长的岁月中,伊犁马相继与引进的蒙古马、大宛马、顿河马、奥尔洛夫马、布琼尼马、英顿等优良马进行杂交改良,形成了现在的伊犁马,并使新疆形成了较好的马术运动基础。而盛产伊犁马的昭苏,也有了“天马之乡”的美誉。
1956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境内成立了昭苏马场,1962年因国防需要改建为“昭苏军马场”,后又更名为昭苏马场。马场内有伊犁马、奥尔洛夫、英纯血、阿哈尔捷金(汗血马)等10余个优良马种,是国内单场养殖最大的马场,有7000余匹各类马匹。
昭苏马场引进国外各类名驹,主要是对伊犁马进行改良。改良后的伊犁马又有运动型赛马、肉用马等。除此之外,现昭苏县境内还有一家马场——伊犁种马场。
在昭苏,几乎家家养马。
在昭苏马场,有一位叫普鲁瓦的蒙古族职工,共饲养200多匹马,并且自费购进“英纯血”马进行改良。“英纯血”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身体结构最好的马种,其1000米速度世界纪录是54秒,最高拍卖价高达数千万美元。普鲁瓦利用他改良的马匹参加各地赛马比赛,仅此一项,一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
据新疆马业协会理事长张志恒介绍,目前,新疆马匹存栏量达94.3万匹,居全国第一,而且品种多、性能优良。特别是通过多年育马工作,新疆马的品种改良取得了较大成效。
眼下,新疆正在酝酿制定马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新疆将会引进良种进行品种改良。同时,建立一套现代育马体系,发展休闲骑乘等项目,这无疑是新疆马业繁荣的重要契机。
马术在中国、在新疆
神马难求,良驹难得,但什么也阻挡不了人类对骏马的酷爱与追寻,并渴望展示一种拥有的力量与征服的技巧,马术运动因此而产生。
马真正为人类所用,是在距今4500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车辆(现已绝迹的一种野鹿牵拉)。骑马、乘坐马车和在马上进行各种比赛的活动,则最早发生于亚洲四五百年之后。
最初的骑马活动十分危险,因为当时还未用马鞍。古代的东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和南欧,是赛车、赛马活动最流行的地区。至公元前
4世纪,马球运动已从亚洲传人南欧,当时波斯国王曾将一个比赛用球和一支球杖作为礼物赠送给马其顿国王。此后,埃及、中国、日本等都盛行马球运动。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了骑马竞赛活动。古罗马时期,人们在竞技场上开始把骑马竞赛作为一项娱乐。世界上第一次马术比赛举办于公元前648年的希腊,在这一年希腊举行的第3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骑马比赛。古罗马、古希腊的骑士精神,与此相关。
在中国唐代,马球运动也已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都广泛展开。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打马球俑”,便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纳古墓,击马球者穿着唐朝中原地区流行的服装,是那个时期打马球运动在西域流行的最好物证。
罗马大帝塞佛留(146~221年)将马术比赛传人英国,后又被引进到苏格兰。现在人们所熟悉的马术运动的雏形是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由于最初的玩家们都是贵族,因而马术运动也被称为“王者的运动”,但直到18世纪末,马术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
近代马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8世纪初,由于英国女王的支持,争夺奖金的赛马活动更为盛行。1751年英国出现的“骑手俱乐部”,拟订了赛马管理章程和比赛规则,并开始对英国纯种马进行登记。当时的比赛多为4英里一次性赛跑,也有日跑8英里或12英里的多日赛,参赛的马匹多为5岁到7岁的成年马。
19世纪后半叶,赛马运动进一步发展,以致于有关赛马的专业杂志《英国赛马年鉴》问世。这时期出版的《英国养马指南》,对纯种马的认定和检测作了更严格的规定。
近年来,中国新疆的赛马活动借助各种运动会、社会团体活动、民族传统运动及各种文体活动,正在向现代赛马转变。正在兴起的各类马术俱乐部及马场,直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管理及运作方式,则加快了新疆马术运动水平的升级换代。
2010年以来,仅在新疆,影响较大的各类大型马术比赛就举办了五六次,如6月喀纳斯国际马术拉力赛,7月巴里坤草原赛马大会,8月伊犁昭苏县的育马赛马大会等等。新疆迎来了马术运动的春天。
2010年8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为检验改良后的伊犁马,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民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及昭苏马场,在天马的故乡——伊犁昭苏县共同举办育马赛马大会,检验身价不菲的改良名驹。其中两匹阿哈尔捷金,就是伊犁昭苏马场每匹花费400余万元从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引进的汗血宝马。
同时,北京及疆内的15支代表队共150位骑手参加了此次赛马大会,新疆的马术俱乐部如神木园马术俱乐部也参与其中。他们在赢取了近30万元奖金的同时,200余匹良驹还以参赛速度争夺到此次赛马大会的“马王”称号。其中神木园马术俱乐部出征的马匹获得1000米(第一名)、3000米(第二名)、5000米(第一名)等多个项目的殊荣。
中国的马术运动近年来发展趋势良好,中国选手虽然在国际尖端赛事上没有突破,但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却越来越广。据悉,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马术俱乐部的数量增长极快。而在新疆、内蒙古等马术传统地区,发展速度更是惊人,部分地方甚至达到每天都有比赛的程度。
乌鲁木齐神木园马术俱乐部董事长朱进说:其实很多内地马场的从业人员都是新疆人,中国的良马也多产自新疆,我们新疆拥有马术运动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马术运动既锻炼身心,又能带给人们快乐的享受,虽然英式场地马术运动在新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英式场地马术运动在新疆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
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内容包括障碍赛、跳高和跳远比赛。直到1912年第5届奥运会才开始把3日赛、障碍赛、盛装舞步赛3项列为比赛项目。今天我们所说的马术运动,是在马上进行的各种竞技运动的总称。内容包括骑术、赛马、双驾马车、马球等项目。
新中国首次马术表演是1950年10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四师骑着一色的黑枣骝马,表演了轻骑、马上斩劈、马上射击等马术内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马术表演。
中国首次全国性马术比赛是在1952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1952年8月2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军体育运动会,马术也被列为比赛项目,包括赛马和超越高、宽、连续障碍等项目。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马术比赛,观众多达70万人。
中国建立第一支马术队是在1956年1月1日,即内蒙古马术队,有队员50名。训练项目有:超越障碍、赛马、轻乘、马球。在第1届全运会的马术比赛中,该队获得12枚金牌。
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性马术比赛是在1983年9月,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报名来参加)、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马术比赛。中国内蒙古骑手苏道获第7名,这是除东道国以外的外国选手获得的最好成绩。为中国进入国际赛马场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骑士首次亮相奥运马术赛场,是在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马术比赛。中国马术队此次共派出6名选手参加奥运马术三大赛事的比赛,其中小将华天出战三项赛,女将刘丽娜(新疆马术队)参加盛装舞步个人赛,而黄祖平、张滨、赵志文、李振强组队亮相场地障碍团体赛,从而实现了中国马术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征战国际马坛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