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比较研究

2010-09-23 02:22张玉柯徐永利
关键词:四国第二产业工业化

张玉柯,徐永利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经济学研究

“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比较研究

张玉柯,徐永利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砖四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对“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四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发展并不均衡,产业结构都面临调整和优化,而产业升级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金砖四国;产业结构;三次产业

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一个结构转换过程,是由主导产业依次更替的结果,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一定的经济增长阶段与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从世界各国经济总体发展的历程上看,三次产业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的超前发展会加速一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基础条件的制约,有时也会带来一些结构失衡而导致后劲不足的问题。而产业结构发展的滞后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当然,由于受到时期、地域、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国家或地区会存在局部差异,但大体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致的。

“金砖四国”由于自身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不同,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产业结构使得四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表现也不尽相同。巴西以资源和贸易带动了经济发展,俄罗斯利用得天独厚的石油和天然气建立起“能源经济”,印度通过服务业快速发展来弥补工业的不足,中国在投资的基础上,制造业迅速成长起来并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显然,“金砖四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并不一样,本文通过比较1990年以来四国三次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目前对 GDP的贡献率,来考察四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作用差异,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四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贡献率

近年来随着国际生产转移,四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常明显,直接表现在三次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变化方面,对各自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同的拉动作用。

(一)从第一产业来看,四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处在明显的下降过程中,巴西从90年代开始基本上处于总体平稳、稳中有降的态势,而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由于处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的降幅都比较大,为第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俄罗斯除了1993年之前,在四国中基本保持最低。巴西与俄罗斯相近,总体维持在5%~10%之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始终是四国中最高的(图1),这与印度人口基数庞大有关。

印度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巴西和俄罗斯,从1990年到2008年下降幅度超过40%,说明印度的产业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伴随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大量劳动力转向其他产业,但第一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较高,2007明显高于其他三国,2008年虽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中国和俄罗斯(图2),说明第一产业对印度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较大,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巴西、俄罗斯和中国。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在四国中最大,从1990年的27.1%下降到2008年的11.3%,降幅达58%。第一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在大幅降低,而贡献率并不低,说明中国农业生产态势比较好,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问题,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折。

(二)从第二产业来看,四国第二产业占 GDP的比重基本上处于25%~45%之间,与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差距并不是太大,但四国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图3)。

图3 金砖四国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③

①②③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国际统计数据整理。

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上都维持在3%以内,而“金砖四国”中巴西和俄罗斯目前略低于10%,印度和中国都在12%以上。四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虽然在逐年下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比重仍然偏高,说明第一产业在四国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需要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必须的粮食,同时保障大量农民通过第一产业实现就业,这是四国,特别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人口大国各自国情所决定的。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在四国 GDP中所占的比重还会进一步降低。

巴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近20年来下降的很快,波幅和降幅在四国中最大,其中在2003—2004年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出现了剧烈波动,2003年见最低点19.1%后大幅反弹,2005年以后继续回落。说明巴西第二产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容易受全球市场影响,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俄罗斯与巴西类似,也是下降的走势,从1990年的48.3%下降到2008年的38%,但下降过程明显与巴西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0-1997年明显下降,1998年以后基本稳定下来。说明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生产下滑进一步拖累了经济的恢复,第二产业地位明显下降。2000年以后,第二产业生产形势逐步转暖,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和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所提升,“俄罗斯第二产业的重构与升级,必将为其生产性服务业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1]。印度的第二产业比重在四国中始终保持最低,基本维持在25%~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四国中也是最低,说明印度第二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多大的变化,工业化程度较低。

中国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1990年以来基本稳定在4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三国,其中1998—2002年由于宏观调控,出现小幅回落,总体来看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既不同于巴西、俄罗斯的下降态势,也不同于印度的平缓走势,而是稳中略有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四国中也是最大的,远远高于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图4)。说明中国工业制造业近20年来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三国,作为当前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

图4 金砖四国第二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①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国际统计数据整理。

(三)从第三产业来看,“金砖四国”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处于上升态势。巴西、俄罗斯、印度三国上升都比较快,巴西受金融危机影响波动最大。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从1998—2001年略有加速,之后10年来处于平稳的状态(图5)。(图6)。这说明和其他三国相对发达的服务业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迟滞,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还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②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国际统计数据整理。

③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国际统计数据整理。

二、四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性特征

在四国中,巴西与俄罗斯比较接近,印度与俄罗斯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最低,一直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国。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目前印度最高,巴西略高于俄罗斯,中国则最低,与其他三国存在不小的差距

根据经济学传统理论,工业化演进过程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不仅会超过第一产业,还会超过第二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产业。四国都处在工业化过程中,而工业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别。印度从准工业化刚步入工业化,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而巴西和俄罗斯已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单独从上面三个产业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四国第一产业比重都在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都在上升,产业结构具有和工业化阶段相似的演变过程,但四国各自的三次产业结构却并非完全一致。

按照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从低到高的比例顺序来看,巴西、俄罗斯产业结构均按一、二、三产业分布,服务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的总和,整体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顺序基本一致。印度产业结构按照一、二、三的产业顺序,但是1999年以前一、二产业比重非常接近,工业产值比重低于农业。2000年以后,工业比重开始逐渐超过农业,与农业比重的差距逐渐拉开。印度经济结构并没有按照发达国家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递进模式演进,而“走的是由农业生产国直接转向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2],形成了服务业的跳跃式发展格局,服务业产值目前已经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但是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巴西、俄罗斯和印度明显不同,是按照一、三、二产业分布,工业产业占主要地位,依靠工业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比较明显,而服务业目前比重较低,不过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1)。

表1 金砖四国产业结构比重 单位:%

从四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态势来看,总体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征比较接近。但是各自的差异比较明显,在中国和印度产业结构中分别出现了工业化突出和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印度跨过工业化主导阶段,而以服务业为绝对主导的模式,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相悖。当然随着近年来印度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工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追赶态势。

三、四国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四国产业结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结构调整和升级。巴西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来实现的,更多的是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而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巴西20年来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缺乏竞争优势,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制造业的不发达不仅无法支撑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且也不利于巴西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由于政府过于强调城市化,城乡差距拉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迁移到城市,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正常发展。

俄罗斯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农产品市场不发达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农业企业中普遍缺少规模经营,效益低下。90年代初,随着农业投入和国家预算拨款的急剧减少,购买的农业技术设备越来越少。“1998年,俄罗斯农业中购买的农业技术设备较1990年大幅度减少:拖拉机减少了93.7%,载重汽车减少了97.8%,谷物联合收获机减少了93.6%,饲料联合收获机减少了 96.2%,拖拉机挂犁减少了99.6%,拖拉机带动的播种机减少了98.8%,到1999年初,俄罗斯农业中的技术设备保证率只有标准的 55%”[3]。

俄罗斯燃料动力部门,特别是石油开采业的比重,从1995年以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部门虽然在工业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占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原本比重就很小的轻工业进一步下降。轻工业的工业产值比重过小是俄罗斯工业的一个老问题,轻工业1992年为5.2%,到了1998年下降到1.6%,2001回升到1.8%,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是各个行业中下降最多的[4]。同时,俄罗斯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生产设备老化,面临着大规模更新的问题,这是俄罗斯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环节,也是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此外,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也存在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质量差,公路里程少,实载率低,分布不平衡等方面,都制约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从印度农业和工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基本相同的情况来看,印度应该是一个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重工业结构还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如钢铁、化工、石油、有色金属等,以原料工业为主向重加工产业为主的转换还不明显,技术密集型替代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趋势还未形成”[5]。印度工业生产链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品生产落后,资本品和基本工业品发展缓慢,影响了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这也使得服务业有了发展的理由和机会。同时,反过来说,服务业集中了有限的资金和智力资源,又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印度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是服务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和运输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升级。缺乏工业支撑的服务业发展后劲并不充足。

中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从产品生产规模上看,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化生产由产业内到产品内分工的细化,工业化初期的低成本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弱化,需要产品结构和品牌技术上的优化升级。中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世界名牌、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此外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中出现了局部过剩的局面,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缺乏大局观念,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产业性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地方的产业结构呈“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状态。例如,汽车工业在被国家列为支柱产业后,几乎所有的省市在“九五”规划中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产业结构的高度相似与雷同,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四、启示

在“金砖四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态势中,巴西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稳定,俄罗斯和印度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最快,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从各国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有共同的经验,也有不同的选择和结果。

(一)第一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非越低越好,比重降低是有限度的,应该建立在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业的基本需要和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前提下。农业在“金砖四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是各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并没有下降,四国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20年来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离不开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在提供粮食和原料的同时,还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一点对于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国家更加重要。

(二)从工业制造业来说,没有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工业化进程是无法实现的。印度跨越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缺乏工业支撑,近年来服务业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工业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历史发展经验多次验证了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发展来容纳大规模就业,任何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都不可能实现经济腾飞”[6]。工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试图绕过工业而直接发展第三产业的做法,应慎重选择。

(三)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随着比较优势的边际效用递减,过度依赖比较优势,而没有将比较优势进行转换,会逐步降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过分依赖比较优势会对其他行业或暂不具备优势的部门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挤压,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和印度的服务业都面临原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趋势,需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金砖四国”的经济结构都存在局部失衡的问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生产转移,建立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链,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同时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避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在第一、二产业打好基础的同时,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

[1]程伟,殷红.俄罗斯产业结构演变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137-141.

[2]李磊.中印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J].经济纵横,2007(创新版):82-84.

[3]乔木森.俄罗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和教训[J].世界农业,2001(3):27-28.

[4]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俄罗斯2002年数字[M].莫斯科:2002:180.

[5]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D].上海:复旦大学,2006:91.

[6]方雯.印度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不可持续性[J].南亚研究季刊,2008(2):62-81.

[责任编辑郭玲]

Abstract:Since the 1990s,the rapidly econom ic development of“BRICs”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BRICs”industrial structure,w e can see four countries a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three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re not balanced,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facing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ization,and the industrial upgrade must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BRICs”;industrial structure;three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BRICs”

ZHANG Yu-ke,XU Yong-li
(College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ibei 071002,China)

张玉柯(1947—),男,河北阜平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F113

A

1005—6378(2010)06—0030—06

2010—06—25

猜你喜欢
四国第二产业工业化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