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深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现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9月临床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0例疗效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诊疗方案,排除口蹄疫、水痘、疱疹性咽峡炎,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66±1.04)岁,3岁以下42例,占84%;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70±1.11)岁,3岁以下41例,占82%;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布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2]及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1]制定:①流行病学资料;②急性起病,发热;③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④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462)10~15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bid;西咪替丁(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164)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5d观察结果。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心肌酶升高者给予果糖注射液治疗,疑有合并细菌感染者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
1.4 疗效判定 显效:48小时内体温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状态好转,口腔溃疡愈合,72小时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有效:72小时内体温正常,皮疹减少,一般状态好转,口腔溃疡部分减少,5天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无效:治疗4天仍发热,流涎,进食受限,皮疹无减少或增多,口腔黏膜充血,溃烂明显,或合并细菌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s)表示,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退热、口腔疱疹及手足部皮疹消退时间比较(±s,天)
表2 两组患儿退热、口腔疱疹及手足部皮疹消退时间比较(±s,天)
经x2检验,两组比较,x2=7.162,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7),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别 n 退热时间 口腔疱疹消退时间 手足臀部皮疹消时间治疗组 50 1.94±0.57 2.74±0.37 4.33±0.56对照组 50 2.97±1.02 3.88±0.93 5.71±0.87 Z 5.446 6.610 7.238 P 0.000 0.000 0.000
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在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臀部皮疹消时间等均有显著性差异(Z分别为5.446,6.610,7.238,P值均小于0.01),说明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手足口病(HFMD)于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本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小儿(占93%),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除有手足口部典型的皮疹外,常有臀部或膝盖等部位皮疹,同时伴有发热,严重时可累及心,肺,脑等重要脏器,血常规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患者淋巴细胞高于正常[3],部分病例可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升高,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4]。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药物口服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酸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或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受抑制,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西咪替丁既是H2受体阻滞剂又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 对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皮肤损害有较强抑制作用,起到抗病毒、退热、快速止痒、消肿、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从而明显减轻肠道病毒所致皮肤损害、病毒血症及并发症发生[5];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的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脂磺化物,经过磺化工艺处理,提高了有效成分穿心莲内脂的纯度,可减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毒副作用。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它能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能力[6]。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显效率76%、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54%、总有效率78%,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结果表明,应用喜炎平加病毒唑、西咪替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优于单用病毒唑、西咪替丁且疗程缩短,减少了患儿痛苦,不良反应少,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李紫璞.米庆.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J].山东医药,2004.44(22):67.
[4]石瑛.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08.1(30):85.
[5]贾姐鹅,赵琳,高春燕,等.西咪替丁治疗水痘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70.
[6]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