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95a690100kqi1.html
“黎明”前后 吴秀波蜕变
■文/孟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95a690100kqi1.html
《黎明之前》能让吴秀波红起来吗?大家都在等。
吴秀波扮演的刘新杰,顶着个光彩照人的称呼,国民党第八局总务处处长。即使是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出奇的一致—他让人琢磨不透。他不似一般的潜伏者那样有种灰尘般的飘渺感。嘴角永远有一抹翘起的坏笑,走路永远四平八稳,待人接物异常得体,带着种冷冷的疏离,即使是独自面对自我,他也常常有短暂的失神和迷失。
也许正是吴秀波,才给了刘新杰这个人物过于强大的气场和存在感。
吴秀波是那种脸熟而你可能想不起他名字的演员,但电视台非常认可他,他也戏称自己“一度是二线男演员里片酬最高的”。听到一个关于他的段子:还没拍摄就被电视台疯抢的《后宫甄环传》,导演郑晓龙想找他演男主角,他却没答应,这备受关注的角色最终落到了比他知名度高出很多的陈建斌身上。
“其实坐在你们面前的真的是一个特没用的人,最滑稽的是你们在采访一个非常没用的人,一个一无是处的烂仔。”好久没有听到有演员这样讲话了。
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吴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团长刘锡田(扮演陈毅的特型演员),特别喜欢这个蔫淘的孩子,学员班的11个小品里7个有吴秀波。17岁时,吴秀波被误诊为肠癌,切掉40厘米结肠。傅彪等同学手捧鲜花含泪去看他,说:“秀波,等你好了,咱们一起拍戏。”那是1985年,他的医疗费13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元”,如果没有单位,他一定活不到今天,有妻有子。
离开铁路文工团,吴秀波开始在社会上晃荡。除了在歌厅唱过歌,他说他也开饭馆。两年里开过7个餐馆,投入30多万元,挣了十几万元。他参加过谷建芬办的第二期学员班,算是毛阿敏的师弟,一起唱歌的人慢慢都上了电视,衣锦还乡。当然也有唱片公司看中吴秀波,但他过得太舒服了,一个月1万多块钱,衣服都从香港买,重新回到有束缚的生活,他不愿意。
与所有流浪歌手一样,他四处走穴,也尝试在外地开歌厅,经历了无数奇奇怪怪的事,在昆明第一次看到有人拿着真枪指着另外一个人的头。在“大富豪”,他唱歌,黄觉伴舞,现在见面,一分钟就能回到从前。
“那是一个非常快乐而单纯的年代,那个时候女孩儿喜欢一个男孩儿只是因为你穿了一件白衬衫,不会因为你有多少钱。我如果到现在为止还能维持那时候生活状态的话,绝不会做演员,我非常喜欢那种状态,到现在依然非常留恋。如果我翻跟头,底下也有人鼓掌的话,我就会一直翻跟头。”
30岁时他发现,不但没人讲话,他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幸好他积攒下了很多朋友,一路上总有贵人相助。做落魄歌手的时候,刘蓓当时的丈夫张健请他去做配乐,一次能挣个五六千元,还是不足以谋生。于是张健又建议他去串戏,这就是《立案侦查》,吴秀波演男一号。直到他把戏拍完,组里人说:“孩子,回家等着出名去吧!”结果电视台突然对单元剧不感兴趣,那戏压在手里了。
吴秀波说他于是对演戏失去了信心,但通过这部戏,他学会了后期制作,在第二部戏《非常道》里他只串了个反一号,却承包了所有监制的活儿。关机前,《非常道》就卖掉了。就这样,他重新回到了演员这个行业。
对于《黎明之前》,吴秀波说,这是一出演员演演员、演给演员看的戏。听似拗口的比喻,却最能涵盖这部戏的内涵。“《黎明之前》不是白米饭、红烧肉,它不能让你吃饱、让你有果腹感。它只能是一杯咖啡或者是香茗,取决于欣赏者的品位,饮到口中,是一种味觉上的淡雅享受。舍生取义不是剧里颂扬的,因为在那伟大的赴死背后,镜头里展现的,更多的是生者的无奈。推诿、算计也不是剧里表现的,剧中,即使是国民党第八局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一个个充满缺点的矛盾体,为了份情意紧紧地抱团,尔虞我诈都在表面,不似看《潜伏》时那一身竖起的汗毛和鸡皮疙瘩。”
联系编辑:wangqian@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