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摘登
迎风战寒保稳产
为确保全年1450口油水井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庆油田采油七厂作业大队科学制定施工计划,重点抢上高产井,积极施工疑难井,随时解决故障井,截至11月17日,该队实际完成施工油水井1232口。
(朱立英 任明鹏)
员工在争分夺秒抢进度。 朱立英/摄
炼化企业节能减排“二十法”
文/姚志强
眼下,各炼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节能减排总体发展还不平衡,工作还不够深入,急需整体地大幅度提升。从整体看,炼化企业受工艺过程的限制,冷换设备较多、用能量较大;工艺过程复杂,用水环节较多,控制较难,这些都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笔者结合32年工作和管理实践,总结归纳出了炼化工企业节能减排“二十法”。
节能“十法”
企业要想把节能工作引向深入,首先要实行和推广节能新技术。其次,要对用能较大的老装置进行分排淘汰。第三,对近几年投产的新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耗能工艺和设备。第四,全面实施能源平衡管理,随时掌握能源动态,杜绝能源非常生产跑损,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五,循环回收利用装置的一切余热。第六,搞好装置冷热管线和设备的保温,杜绝热能无益损失。第七,下大力气,坚决杜绝装置能源系统的跑冒滴漏。第八,经常进行能源新技术交流和能源管理总结,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第九,新建装置必须实行节能新技术,已建成装置要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和步伐。第十,强化减排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的减排意识。
减排“十法”
企业要想把减排工作引向深入,首先是通过兴建污水处理装置,充分回收利用外排污水,最大限度地压缩外排污水量。第二,污水综合处理以及回收利用装置要与新建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保证新增装置不增污。第三,全面检查和监控地下水管网运行状态,定期对管线进行测厚、焊口检查和腐蚀检验,分期分排更换问题管线,杜绝地下跑冒滴漏造成的跑损。第四,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回收有用的物料和水资源并加以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第五,采用磁密封和气密封等新能源和新技术替代设备水冷却和水密封,全面提升设备硬件水平。第六,对现有用水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杜绝水资源外排和无益跑损,彻底回收设备冷却水和密封水。第七,强化日常水资源和设备管理,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第八,经常进行减排新技术交流和工作总结,推广新技术,实施好做法。第九,经常开展减排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讨论新课题,攻克新难关。第十,强化减排宣传,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的减排意识。
管理方式也要转变
文/张凤春
随着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管理方式也要“跟着起舞”,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思想、理念、模式、规则、制度、措施、手段、方法等只有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才能随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管理本身是永恒的,但管理方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管理方式更要“及时跟进”。
首先,管理思想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身,既是一种发展自身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发展思想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必然要求管理思想同步而动。这样,转变之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才会获得新的管理思想的足够支撑。所以,必须紧密结合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及时更新管理思想,确保经济发展高质量运行。
其次,按照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及时修订管理方案。转变管理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根据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及时对原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等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特别是随着大型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适应“低碳发展”需要对先进科技成果的采用,都使管理的手段更加科学、高效、灵活,要求管理方式必须“紧密相随”。
第三,管理方式要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匹配”。检验管理方式转变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转变后的管理方式是否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匹配”。凡有利于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效益明显,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就是成功的;反之,束缚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就是失败的。这就要求管理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地进行“校正”,使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总之,转变管理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战略需要。管理方式要转,而且要尽快转,要与各企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匹配”。
重庆气矿“数字化”气田建设进展快
本刊讯 11月中旬,重庆气矿“井站班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成为川东气田“数字化”建设发展史的又一里程碑。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天然气生产、井站班组动态管理,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和班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根据计划安排,气矿井站班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将持续到2011年4月,待项目通过验收后将在矿属生产单位中全面推广应用,届时将切实降低人工工作量、生产操作成本和安全管理风险。
(陈子玮)
抚顺石化国家重大水专项揭牌
本刊讯 日前,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石化废水污染控制中试基地”和“石化废水污染控制联合研发基地”揭牌仪式在抚顺石化腈化厂举行。“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设立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此项目体现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对节能减排、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重视。
(张春胜)
西部钻探70514钻井队年进尺上万米
本刊讯 11月12日,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在天山以南市场服务的70514钻井队,年钻井进尺达到10625米,成为今年市场第三个登上万米台阶的钻井队。今年以来,该队在大漠腹部完成的中古26、103井,均属6200米以上的超深井。
(郑政)
中原油田ZPEB物探中标中非市场
本刊讯 近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ZPEB物探96168-2队凭借良好的业绩、过硬的装备素质,一举中标中非市场800公里的二维施工任务,为中国石化拓展非洲物探市场奠定了基础。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展。
(仝江)
华北采二管线穿越工程成功投运
本刊讯 11月3日,华北油田采油二厂岔25断块的5口新井成功投产。据了解,25断块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各种管线总长达7200余米、折点18处、大小穿越约22项,是采油二厂历年来规模最大的管线穿越工程,创工程量、施工难度之最。岔25断块的投产对该厂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以及明年的开局起步都至关重要。
(杨昌英 张绍才)
大庆石化丁二烯隐患治理项目开始试验
本刊讯 10月23日,大庆石化公司储运中心对丁二烯罐区的5个球罐开始喷淋试验。这是该中心暨1984年开工以来,首次进行大的改造项目和隐患治理项目。改造后的丁二烯罐区,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集中管理,提高罐区自动化程度,实现罐区泄漏的全程监控、现场实时监视,提高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李晓刚 王继颖)
七台河销售马场加油站销售创新高
本刊讯 9、10两月,七台河销售马场加油站抓住大项目建设契机,开发新的销售增长点,以品质保证、保供能力、服务优质等竞争条件,创造促销契机,创造了144%的超指标销售,以104.56%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彰显了中国石油的能力和形象。
(谢文孝)
中国石化提高柴油加工量
本刊讯 11月,中国石化的炼油装置负荷率达100.6%,前期安排的20多万吨进口柴油资源也已到货,有效缓解了供应紧张。此外,公司还启动了库存应急预案,通过控制下游化工装置负荷,顶出乙烯原料柴油组分,增加柴油生产,保证柴油供应,11月增产柴油8万吨。企业内部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生产企业增产柴油,通过调整炼油工艺,11月增产8.5万吨。
(胡庆明)
从农民工到技能大师
张吉平现任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钻井柴油机工高级技师,被誉为新时期“学习创新型石油工人标兵”。1984年,张吉平由一名农民工被招聘成为胜利油田的钻井工人,后因工作中意外受伤,队上安排他从事钻井柴油机司助工作。经过4年的磨练,24岁的张吉平担任了钻井队柴油机司机长,当时是公司所有钻井队司机长中最年轻的一个。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张吉平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研发80项创新成果、60项获奖。2008年被授予中国石化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张吉平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获得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称号。
面对荣誉,张吉平深感责任重大,“钻井设备整体技术的进步,要靠更多的创新型工人和技术革新能手加入进来,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 张吉平先后与公司30多名技术尖子建立了师徒关系。几年来,先后有10余名徒弟在胜利油田的技术比赛中,分别取得了金、银、铜奖的好成绩。“创新无止境、创优无极限、创效无终点”。张吉平为新时期技能工人的成长成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顾永强)
全国技术能手张吉平。 顾永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