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分析

2010-09-19 07: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4期
关键词:弥漫性双侧骨瓣

李 翔

邵东县人民医院(422800)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一般发生于脑外伤后数小时内,表现为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此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各种颅脑损伤并存,多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或挫伤并存,为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主要“祸首”。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其的诊断更为准确,但由于其病情凶险,控制困难,病死率仍然比较高。本文通过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均为邵东县人民医院近2年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16~68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2例,跌落伤26例,打击伤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瞳孔放大,只有少数患者比较清醒。入院时GCS评分13~14分5例,9~12分25例,3~8分31例。

1.3 分组标准

所有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相应的救治措施,待病情较稳定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根据检查表现将其分为三组。1组: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无挫伤和血肿,且中线无位移者21例;2组:伴有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或脑挫伤单侧脑肿胀,且中线明显偏移21例;3组伴有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或脑挫伤双侧脑胀肿21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和入院时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 治疗方法

1.4.1 1组

保守治疗(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保持呼吸畅通、吸氧、给予甘露醇脱水、抗生素抗感染、大剂量地塞米松)+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术前给予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降低颅内压,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于额颞顶部做一倒“?”号切口,在进行颅骨钻孔,制造小骨窗,将硬膜外悬吊以防损伤,再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严格止血后减张缝合硬脑膜以充分减压,最后缝合切口,对侧采用同样方法。术后控制血压、血糖、感染。

1.4.2 2组

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保守治疗。

1.4.3 3组

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保守治疗。

1.5 疗效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1],结合GOS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良好(5分):基本恢复正常工作,但伴有轻度缺陷;轻残(4分):能够独立行走,可基本恢复工作,但需要保护,并伴有残疾;重残(3分):意识清醒,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植物生存(2分):仅有睡眠、睁眼等很小反应;死亡:(1分)。

1.6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三组治疗方法

根据影响诊断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三组治疗方法比较(例,%)

2.2 三组手术效果比较

三组存活率和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2。

表2 三组手术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脑外伤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患者常由于颅内血压的失控在伤后数小时内死亡,特别是在交通业和建筑业迅速的发展下。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制虽然尚无统一的定论,但在临床研究中相继出现了多种观点。比如脑外伤后引起急性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血流量和血容量增加;脑在重大外部撞击下,导致血管运动中枢受损,从而使脑内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继而表现为脑血流量急剧升高,脑组织膨胀[2];脑在外伤的作用下,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如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等,这些物质通过脊液循环作用于小丘脑和脑干,使血管扩张而导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多认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在外力作用下使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受损,致使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引发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和血容量迅速增加。在此作用下,脑组织出现膨胀,脑体积也不断增大,颅内压也随之升高。颅内压的升高使血液回流受阻,脑血流低于正常水平,而代谢产物的聚集导致血管渗出增加,使脑缺血和脑水肿更严重[3]。无论是哪种机制,都证明一点,即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脑血管扩张,脑流量增加所致。

由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病症存在,因此对其病灶的明确和诊断极为关键,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基础。在诊断过程中,先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和致伤原因,由于此种疾病的患者多意识模糊,因此对病情的了解可通过目击者或家属进行了解。在对威胁生命的合并症进行处理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本组通过CT检查,将患者分为3种类型。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后,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了一定的依据。以往认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比较复杂,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病死率均比较高。也有学者认为对于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存活率,比如对于弥漫性双侧半球脑肿胀,且中线无偏移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而伴有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或脑挫伤单侧脑肿胀,且中线明显偏移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4]。本组中我们对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无挫伤和血肿,且中线无位移者多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能够实行手术的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从表2中可以看出,3种治疗方法无差异,说明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骨窗的位置要低,硬脑膜切口不宜一次性切开过大,以免出现急性脑膨出。如出现此情况,要及时吸出膨出组织并关颅。对于双侧脑肿胀,由于采用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容易让伴有脑挫裂伤的患者血肿加重,导致颅内压降低后再次形成脑疝,因此对于双侧脑肿胀宜选用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如此能够扩大颅内空间,快速降低颅内压,还能够有效防止脑疝所致的损伤,同时在消除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差,而避免了中位线偏移。

[1]赖润龙,郑丰任.不同类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手术治疗[J].广东医学,1999,20(12):947-948.

[2]齐殿国.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2例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6):7-8.

[3]李军,杨晶晶.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6例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5):1643-1644.

[4]杨予丹,李建华,王殿洪.50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处理和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5(8):597.

猜你喜欢
弥漫性双侧骨瓣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