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010-09-18 08:49:00汪洪江李维林任冰如吴文龙闾连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3期
关键词:泥炭土萘乙酸珍珠岩

汪洪江,李维林,任冰如,吴文龙,闾连飞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 南京210014〕

白凤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汪洪江,李维林*,任冰如,吴文龙,闾连飞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 南京210014〕

为了探讨白凤菜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成熟度插条及不同萘乙酸(NAA)浓度三个因素进行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萘乙酸、插条成熟度和基质组成对白凤菜插条生根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萘乙酸处理对白凤菜插条生根数量的影响最大,枝条成熟度其次,扦插基质影响较小,结果表明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为:1000 mg/kg NAA×幼嫩枝条×泥炭土∶珍珠岩=1∶1,NAA极显著地促进插条生根,数量增多,同时又极显著地抑制根的伸长生长。

白凤菜;扦插;繁殖

白凤菜〔Gynura divaricata(L.)DC.〕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又名白子菜,白背三七,分布于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白凤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其根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支气管炎、肺结核、跌打损伤等;其茎、叶性味咸微辛、寒,具有清热、舒筋、止血、祛痰的功效。白凤菜的幼嫩茎叶在一些地区作蔬菜食用。白凤菜可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繁殖。本研究选取了影响扦插生根的几个主要因子,即扦插基质类型、萘乙酸浓度、插条成熟度类型,观察它们对白凤菜生根情况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扦插繁殖条件,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实验苗圃完成。

1.1 插床准备

扦插基质选用2种类型即A1:田间沙壤土,A2:V(泥炭土)∶V(珍珠岩)=1∶1混合,基质均匀盛装于托盘中,厚度11 cm。

1.2 插条采集及扦插

8月份从苗圃内白凤菜的母株上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长度约为20 cm,再一分为二斜剪成各10 cm长的插条,上半部分是嫩插条B1,下半部分是老插条B2,按6cm×6cm的株行距随机扦插于基质中,插入深度为5 cm。

1.3 萘乙酸处理

插条用 NAA处理,设计2个水平,即 C1:500 mg/kg,C2:1 000 mg/kg 及对照 C3:0 mg/kg,随沾随插,无需对插条提前浸泡。

1.4 试验设计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按以下因子和水平进行组合,共分12组,每组16条插穗,重复3次。

1.5 插后管理

扦插后立即浇水至基质含水量饱和。以后在插条生根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浇水1次,温度高于30℃时,视插条情况对苗床进行喷雾,保持插条叶表面湿润。

1.6 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试验开始于2005年8月30日,待生长18 d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检测各自的生根数量,再在这10株中任意取1株测量其每条须根的长度,每个处理重复测量3次。根据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法,采用StSt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单株生根总长度由平均根长和平均根数相乘得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表1 不同基质对白凤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表1显示不同基质类型对白凤菜生根情况的影响。由表1可见,插条在泥炭土∶珍珠岩=1∶1的基质中生长18 d后,平均根长大于在沙壤土A1中生长的插条根长,但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平均生根数量和生根总长度都是A2处理极显著地大于A1处理,这是因为泥炭土和珍珠岩按1∶1配成的基质,有良好的透气、保湿和排水性能,而且泥炭土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根的生长。

2.2 不同成熟度插条对生根的影响

表2 不同成熟度插条对白凤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两种插条类型的平均根长无明显差异,可知插条的成熟度与生根长度没有因果关系。从平均生根数量和生根总长度来看,嫩插条高于老插条,且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因为两种插条所处的生理状态不同,尤其是生长素的产生和分解能力的不同。嫩插条处于生理活动较旺盛的状态,仍然具有产生生长素的能力,生长素能够刺激根原基的分化,同时细胞分生能力较强使得剪口处的伤口愈合迅速,这些都有利于插条生根。

2.3 萘乙酸的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表3 不同萘乙酸浓度对白凤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500 mg/kg和1 000 mg/kg萘乙酸处理均极显著地抑制了白凤菜插条的伸长生长,而NAA的2个浓度水平对插条根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了这2个浓度水平的差异不会影响插条根的伸长生长,但NAA有利于植物伤口较快的产生愈伤组织,刺激植物愈伤组织生根,且能促进白凤菜根细胞的增大,这也提示我们在使用萘乙酸促进白凤菜插条生根时,1 000 mg/kg的萘乙酸不会由于浓度过高而对生根产生抑制作用。萘乙酸对生根数量的影响,从表中可见,500 mg/kg的处理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而1 000 mg/kg的处理又极显著地高于500 mg/kg的处理,从生根总长度的指标比较来看,1 000 mg/kg的处理获得了最好的效果。

2.4 基质、插条和萘乙酸三因素互作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表4 基质、插条和萘乙酸三因素互作对白凤菜生根的影响

表4可见,A2B2C3(泥炭土+珍珠岩×老插条×对照)组合处理的平均生根长度最大,A2B1C1(泥炭土 +珍珠岩 ×嫩插条 ×500 mg/kgNAA)及A1B1C1(沙壤×嫩插条×500 mg/kgNAA)组合处理的白凤菜插条平均生根长度最小,这是由于3个因素的互作中,对根细胞的伸长生长对照浓度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看到了萘乙酸对根细胞伸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生根数量的影响,A2B1C2(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1 000 mg/kgNAA)互作对扦插生根数量效果最好,其次是A2B1C1(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500 mg/kgNAA)互作,两者差异不明显,A1B2C3(沙壤 ×老插条 ×对照)及A2B2C3(泥炭土+珍珠岩×老插条×对照)生根数量最少。生产中选用1∶1的泥炭土和珍珠岩基质、嫩插条和1 000 mg/kg萘乙酸的组合有利于白凤菜插条生根数量增加。对生根总长度的影响,A2B1C2(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1 000 mg/kgNAA)互作的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A2B1C1(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500 mg/kgNAA)互作和A1B1C2(沙壤×嫩插条×1 000 mg/kgNAA)互作,这两者差异不显著。

2.5 3个因素对白凤菜扦插生根影响的位次

2.5.1 对平均生根长度的影响

表5方差分析表明,FC>F0.0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萘乙酸处理对插条的平均生根长度的影响显著,它抑制了插条根的伸长生长,而对照处理有利于插条根的伸长生长;FA、FB值小于F0.05,差异不显著,说明基质、插条这两个因素对白凤菜插条的平均生根长度影响较小。

表5 基质、插条、萘乙酸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

2.5.2 对生根数量的影响

表6 基质、插条、萘乙酸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FA、FB和 FC大于 F0.0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基质、插条、萘乙酸对白凤菜插条生根数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从F值的大小顺序来看,参试的3个因素对白凤菜扦插生根数量的影响作用大小次序为:萘乙酸>插条>基质,这提示了我们在生产上要重视萘乙酸NAA的作用以及插条的采集部位。

2.5.3 对生根总长度的影响

表7 基质、插条、萘乙酸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生根总长度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从F值的大小顺序来看,参试的3个因素对白凤菜扦插生根总长度的影响作用大小次序为:插条>萘乙酸>基质。

3 讨论

在试验数据统计之前,9月6日对12个处理做了抽样检查,白凤菜的插条生根率是100%,这表明了白凤菜适于用扦插的方法来实现快速繁殖,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

综合分析基质、插条和萘乙酸三因素对白凤菜扦插生根长度及数量的影响作用,作者认为:插条成熟度虽然对平均生根长度的影响无显著效应,但对生根数量和生根总长度却有显著效应,所以在采集插条时,嫩插条(B1)优于老插条(B2);同理,选用基质时,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A2)优于沙壤土(A1);萘乙酸浓度对插条生根长度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生根数量有极显著的促进效应,综合结果显示萘乙酸浓度为1 000 mg/kg(C2)时效果最好,因此本试验的最优组合为A2B1C2(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1 000 mg/kg NAA),它是可以同时取得A、B效应和AB、AC的互作效应的,这是我们在生产中应当优先考虑的方案。其次是A2B1C1(泥炭土+珍珠岩×嫩插条×500 mg/kg NAA)和A1B1C2(沙壤×嫩插条×1 000 mg/kg NAA)。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往往要考虑成本因素,由于准备泥炭土与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成本,而利用田间沙壤土十分便利,因此采用A1B1C2(沙壤×嫩插条×1 000 mg/kg NAA)的组合来进行白凤菜的扦插繁殖,是一种便捷经济有效的途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陆 斌,陈 芳,宁德鲁,等.欧洲榛子的扦插繁殖实验[J].云南林业科技,2003(3):64-67.

[3] 严子柱,李爱德,李得禄,等.裸果木扦插繁殖实验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40):550 -554.

[4] 王传永,章 镇,於 虹,等.木质化程度对兔眼蓝浆果不同品种插条扦插生根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3):26-32.

Studies on Cutting Propagation of Gynura divaricata(L.)DC.

Wang Hongjiang,Li Weilin,Ren Bingru,Wu Wenlong,Lü Lianfei
(Institute of Botany,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

A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cutting propagation of Gynura divaricata(L.)DC..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ulture medium,cutting and NAA are used to test rooting effect respectively.Culture medium,cutting and NAA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pagation of Gynura divaricata(L.)DC.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is 1000mg/kg NAA×tender shoot×perlite and peat soil(1∶1),and that NAA significantly not only promotes rooting,but also inhibits growing of the roots on length.

Gynura divaricata(L.)DC.;cutting;propagation

S567

A

1006-9690(2010)03-0062-04

10.3969/j.issn.1006- 9690.2010.03.015

2009-11-1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泥炭土萘乙酸珍珠岩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的固化机理及强度特性
不同生根促进剂对玉树水培诱导的影响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 12:44:58
有机质含量及组分对泥炭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
巯基改性泥炭对水体中Hg2+的吸附解吸研究
乙酸溶液浓度对提高迎春硬枝扦插生根规律的影响
现代园艺(2020年3期)2020-03-05 10:23:1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胆碱·萘乙酸可湿性粉剂中萘乙酸含量
山西化工(2019年3期)2019-08-01 09:21:02
珍珠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膨胀珍珠岩的复合改性工艺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