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的美育等

2010-09-14 03:35王振宇
新华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绘画

王振宇

美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历代教育学家所首肯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把美育与体育相并列,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教育是对学生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体育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施不能靠几句简单的说教,而是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教材,认真挖掘,有机地结合、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从体育自身所拥有的美看实施美育的可行性体育自身有其不可比拟的美。美的运动能使人感受到令人心情舒畅的运动节奏,休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品味到生命的活力与生命的节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认识到人的本质力量。在原始社会,体育和艺术是共生的,体育与音乐、舞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熟知的“熊经鸟伸”的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既是模仿动物形态和动作的表演、娱乐,又是健身的医疗体育。现代体育越来越具有观赏性,一场高水平的球赛可以调动人们的情感变化,一场优美的冰上舞蹈、水上芭蕾、自由体操等以健美的身材,优美的动作和造型,以及伴奏的音乐等方面,涉及若干美学问题,引来众多的爱好者叹为观止。大量的实践表明,体育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美的信息,它们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每当奥运赛场冉冉升起我们的国旗,一种兴奋激动,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浮想联翩的激情会在心中涌现,这些可以说都是体育美的魅力所在。这些也都是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典型途径。

2当前体育课中影响美育实施的因素

2.1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美育的渗透。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世界上,丑恶与美好的事物总以各种形态,各种方式影响着学生。丑恶事物对于只有不成熟审美观念的学生而言是岌岌可危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个别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衣不整、扣不系,却美其名曰“风度”。以散漫的态度对待教学,以粗俗的语言面对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幼稚的心灵将被误导甚至扭曲。所以,体育课要实施美育教育,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在更高层次上体现自己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让自己的才华在教学实践中放出异彩。

2.2旧的教学方式影响美育的渗透。教育教学在几经变革的今天,许多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流于形式,只有听课或检查评优时,才准备一节像样子的、流于形式的看似新颖的体育课,其他时候照例是教师一味地设置安排好课堂内容,牵引着学生走进设置好的“美”的情景之中,进行滔滔不绝的“美的灌输”,学生则机械地随着教师转。还有的体育课依旧延续着军事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自主性可言。更有消极的教学模式“无目的地放羊”式教学仍显现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没有美的呼唤、美的熏陶、美的感受、美的追求,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呢?体育的美也失去了它的艺术魅力。所以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实践证明,体育教师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环境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体育教育成为一种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优化品质,让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健康成长,达到按照美的规律来塑物体,美化人生的目的。

中学美术课之西方现代绘画欣赏研究

周再冲

【摘要】在欣赏现代作品时,一方面,虽然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但是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欣赏研究

许多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比艺术实践教学要难。而在欣赏教学中,现代作品的欣赏则更难。这是因为在美术欣赏之中,学生与被欣赏的作品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在作品以其自身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涵意义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和体验进行本质特性的制约的同时,学生会根据自已本身的情感和价值观对作品进行评价。在欣赏现代作品时,一方面。虽然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但是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比如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的水墨神韵,而在西方被视为经典的人体作品也很难被普通的中国人所接受,这就是文化习俗造成的审美评价的不统一,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另一方面,现代作品表现出的表现性与传统作品的再现性相比,欣赏的着眼点比较不能直接被日常意识所接受。对于已经深受普遍的社会意识所影响的中学生来说,他们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也因此给教学带来难度。而作为教师,学生审美活动的引导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弱美术作品中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将普通的社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使其评价标准符合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欣赏水平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下面,我就以我的教学体验来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欣赏课程略探一二。

1不能盲目地分流派欣赏虽然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各个流派是风格迥异、界线分明的。但是在中学课堂上,在学生接触作品之前就先明了各个流派。对于学生自主的进行欣赏活动十分不利。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学生一旦对于即将欣赏的作品有了一个固定的概念,他们会在欣赏时一一套用固有的理论。给作品贴上标签,学生的自身感受就被弱化了。

正如音乐需要用心聆听一样,美术作品需要静心感悟,而感悟的前提就是排除一切成见和杂念。所以对于风格流派的区分最好是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稍稍带过,或者在欣赏过后再做总结,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作品带给他们的也许是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学生对作品也有思考和品评的余地。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事实上对画家本身也不能简单地就把他归为哪一个具体的派别。因为每一个画家的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的,他们的传世名作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他们早期的探索阶段的东西可能和后期的有极大的差别,而他们的风格也不会是完全固定的模式。例如毕加索、杜尚等,都是极富创造力的画家,那种自我打破和自我超越是非常不易的。《现代绘画简史》中说道:“毕加索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有着无以伦比的天赋的才能,而且因为他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以及一种永不枯竭的转化力量,这种力量无休止地全神贯注地接受一切和表达一切。”所以,如果直接地生硬地灌输派别的观念给学生的话。必定会造成一些片面的认识的产生,对于学生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增强并无益处。

2对画家本人的介绍不宜过多现代绘画由于在时间上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所以留下来的关于画家本人的相关历史资料非常丰富,并有非常多而具体的一些记载成书面世。所以教师要想在这一方面搜集资料来丰富课堂是相当容易的,也非

常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应热烈,学习效果突出的假象。而事实上这些信息的过多过详对于欣赏本身并无益处。

作为作品粘附的非审美信息,画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宜拿来强调而使其凌驾于作品之上的,有时一些片面的信息还会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我们取得一些资料而满足于课堂的丰富的假象的时候,请先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方向。3要用辨证的态度欣赏西方现代绘画历经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到百花开放的现代主义,仿如浪潮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在努力打破一些固有的,已经存在的秩序。似乎“突破”二字才是现代艺术的真谛。虽然艺术的历史就是艺术家不断地在改变艺术的历史,但是现代绘画所体现出的这种更新换代的迅速已经超出了任何时候,甚至根本就来不及换代,新鲜的东西已经源源不断地出现了,这种多元化所表现出的多样性让我们眼花缭乱。

这种多样性不仅是绘画形式上的,也同样存在于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识上。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积极的,也有一部分是消极的。但是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意识,都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性而比较直接地传递给了观赏者,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欣赏时就应该分清精华和糟粕,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认识,这样才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困惑和迷茫。如表现派画家蒙克、路阿、苏丁等人的一些作品,表现的是人在长期压抑之下产生的人性的灰暗、扭曲、变形,虽然是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但是带给人的是消极的、颓废的、促人逃避现实的思想意识。杜尚的作品《泉》则是彻底的对艺术的抵抗和嘲讽,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打破了一些人们的固有观念和艺术崇拜,进一步推进了艺术的多元化。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同样的带来一些浮躁之气,在后来的一些片面的追随者的行动下,艺术的严肃性几乎荡然无存。

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辨证的态度和批评的眼光来欣赏此类作品,以至得到对于艺术的正确的认识方向,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大问题。

欣赏美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如何取得更高层次的美的享受则需要对美的事物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也是美术欣赏的意义所在。西方现代绘画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由于其时代特性而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而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均处于未定型的时期,在美术欣赏的活动中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知识,树立更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价值观,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担负的责任。我想,通过美术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美术这门课程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在中学课程中发挥它的影响力,给每一个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猜你喜欢
绘画
一慢改写星火绘画
乒乓猪
绘画
绘画班的困惑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刘奇伟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