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回归
——2010年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回顾

2010-09-14 02:0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24期
关键词:软件厂商资质项目部

◎ 本刊特约编辑 岳 嵘

2010年,我们许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期成立的工作小组,已经有许多角色是由项目部的基层人员担任的。信息化建设的考察和选型更加多的参考基层人员的意见,而不是只考虑资质要求了。已经上线的企业,更加多的是对系统整个,尽量把基层的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对员工切实有用的工具来建设,在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同时尽可能融合到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要求他们填报一些无用的数据了。

一转眼又到了年末,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很快就要过去了。从2008年开始的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浪潮也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来不管是从建筑企业本身还是各软件服务单位,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应该说整个行业是在逐渐成熟过程中。回首过去的三年,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实际上是经历了狂热到反思,再到理性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看三年来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变化。

建筑企业

首先来看看我们的建筑企业吧。过去的三年,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片面的简单使用到真正的全面推广应用,应该说正在逐步走向成功。根据我们这些年和建筑企业的接触和交流来看,三年来变化不可谓不明显。企业从对信息化的认识、领导的重视程度、专职管理团队的建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8年,可以说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起始之年,也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狂热的一年。从3月份开始,许多企业为了响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特级资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开始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但是,在当时除了部分央属企业及极少数管理理念比较先进的民营企业外,许多企业基本是就过资质而进行信息化建设,基本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大家盲目的上系统,根本不管信息系统对自身有何帮助。

而在2008年,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职组织和专职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建设,基本是由办公室或者其他部门来牵头进行的。而企业的决策层也少有关注或参与的。甚至有部分民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基本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是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考评要求作为建设大纲的。部分民营企业甚至是为了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特级资质就位要求编制一些假的数据来应付,根本不考虑实际的使用。可以说,在2008年我们的行业和企业都不成熟,不成熟的甚至有些可笑,基本属于在交学费的阶段,整个行业弥漫着一种不理性的狂热气氛。

2009年,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处在反思状态的一年。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各行业协会不断的举办各种论坛和研讨会,不断的普及和宣传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同时,一些优秀的央属企业也开始大力投入信息化建设,使得许多处在观望中的企业开始进行反思。而特级资质考评的延后,也为这些企业提供的思考的时间。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开始重视,也开始设立专职部门来进行统筹,甚至有的企业开始需找咨询公司和行业专家来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梳理及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

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看,应该说,真正在2009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整个信息化建设的状态还是令人满意的。至少,企业在思考自己要什么,在思考中进行建设。总的来说,整个行业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2010年,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真正走向理性的一年。大多数特级建筑企业在认真的思考,从上到下把信息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在许多行业活动中,提问题的少了,而介绍自己企业实施经验的多了。而打算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不再像前两年那样草率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一级企业也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了议事日程,开始进行内部的调研,积极在进行筹备。

同时,许多在前两年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在对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进行总结,对已经实施的内容更有条理的梳理和推广。对于应用系统,企业更关注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各种数据对企业的决策管理的帮助。可以说,在2010年,大部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理性的建设,是真正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基层用户

接着我们从具体的行业用户来看。不管什么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上信息系统,要去的什么效果,必须要有大量的数据来进行支撑。而数据离不开采集,这些数据的采集又是由基层业务部门来完成的,从具体的从业人员上我们也能看出三年来的变化。

在2008年,可以说上信息系统和基层用户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是为资质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企业的基层用户在系统上线前基本不知道将来要使用什么系统,到底对自身有没有价值。其中许多企业甚至不需要项目部来使用系统,都是由企业层代办的。企业老是说项目部的人员素质低,许多人连电脑都不会用,很难推动系统使用,但是有多少企业真正做了项目部的信息化普及和培训工作了呢。

试想一下,不考虑基层需求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怎么可能得到基层用户的支持和使用呢。可以说,这样的系统或者说信息化,并不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反倒是增加了不少的额外工作。那么,仅靠一点狂热或者说是命令,是否能真正得到基层用户的支持呢。这样的信息化建设能做好反倒奇怪了。

2009年,许多企业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调研和吸取前面的实施经验,开始重视基层应用了。企业开始进行计算机的扫描培训,开始吸取基层对系统应用的意见了。而开始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前期就开始进入项目部进行调研工作,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系统的建设正在逐步向项目推进,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应该说至少在做了。

再看2010年,我们许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期成立的工作小组,已经有许多角色是由项目部的基层人员担任的。信息化建设的考察和选型更加多的参考基层人员的意见,而不是只考虑资质要求了。已经上线的企业,更加多的是对系统整个,尽量把基层的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对员工切实有用的工具来建设,在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同时尽可能融合到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要求他们填报一些无用的数据了。

这种从上而下的转变,真正夯实了我们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信息化系统是离不开基础的一砖一瓦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最后来看看我们的软件厂商

本来专注于建设行业的软件厂商并不多,都是经过多年积累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企业。照理说,由于政策的推动,应该是迎来一个春天了。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2008年,受政策推动,建设行业开始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本来无人问津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突然变成了一块香饽饽。许多没有专业能力且不负责任的软件厂商,不管有没有从业经验,在利益驱使下大举进入。市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而许多建筑企业成为了试验田。这也造成整个行业的不规范竞争,把本来双赢的局面搞成了双输。在2008年可以说行业内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给我做吧,我保证你能过特级!”呵呵,想来好笑,说这句话的厂商,难道你爸是“李强”吗?

2009年,不管是专业厂商还是上海话说的那些“掏浆糊”的厂商,都开始意识到“钱不好挣,活不好干”。由于建筑企业本身管理的多样性以及本次信息化建设的动机问题,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可谓是一波三折,摆在厂商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撤退,一条是亏本也要做下去。幸运的是,许多厂商坚持下来了,陪着建筑企业把这条有些曲折的路走下去了。所以,2009年,厂商也在反思中成长了,市场也在反思中开始成熟了。

2010年,可以市场上还有许多特一级资质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软件厂商反倒是理性了。原来10几家厂商为了一个项目投标竞争的情况少了,更多的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好的软件厂商不再介入低价竞争或者在参与竞争前更多的了解未来客户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将来的实施效果。许多好的厂商开始苦修内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效,这也是2010年,业内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原因吧。

风风雨雨三年了,行业从狂热到反思再到今天的理性,我想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好的过程吧。有了理性的思考,才能谋定而后动,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希望未来我们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能走的更理性,走的更好!

猜你喜欢
软件厂商资质项目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资质/荣誉
由关注到信任,由信任到首选——中铁四院郑州地铁项目部十年征程报告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
移动设备要拼“软实力”
移动设备要拼“软实力”
工业软件合作并购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