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枝
急性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壮年发病日趋增多。为提高脑卒中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我院于 2007年元月在神经内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选择 2007年 6月至 2008年 5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及常规护理,结果预见性护理程序能使患者更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1.1 一般资料 210例均符合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经脑 C T或 MR I检查确诊。预见性护理程序组(实验组)105例,男 62例,女 43例,平均年龄 50.2岁,住院平均 28 d;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05例,男 60例,女 45例,平均年龄 48.6岁,住院平均 35 d;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实行责任护理。值班护士接入院通知后立即通知责任护士并简单介绍病情,责任护士以病情为依据,以预见性护理程序为向导,实施治疗护理步骤:①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根据病情准备人力、物力;②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仪器如:氧气、吸引器、通气设备、监护仪等;③按需及时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及抢救;④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各种反射、瞳孔意识等并记录;⑤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两组采用阶段性对照。
1.3 结果 按接入院通知单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开始所用时间,见表1。210例入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 2。
表1 接入院通知单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开始所用时间(例,m i n)
表2 210例入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
表1可见,两组从接入院通知单到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开始,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所用时间比对照组少 1/3以上。说明预见性护理程序起了积极作用,患者入院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及护理,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表2可见,预见性护理程序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常规护理组为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加规范。
2.1 护理工作是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的全程优质服务,患者入院前备好所需人力、物力,入院后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改变了以往患者入院后根据医嘱用药,根据病情备仪器,延误了抢救时间,造成工作被动的现象。预见性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护理效果。
2.2 预见性护理程序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如外观评估患者有肺部感染的危险,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应用抗生素,取得了较好效果。改变以前患者发生感染后再采取措施,使患者身心受到影响及经济受损。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2.3 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便秘,而便秘又可加重脑梗死或引发脑出血和再出血。给患者合理食用粗纤维食物、水果及蔬菜等,经常下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也可给予遵医嘱芦荟胶囊 2粒每晚口服,改变了以往患者发生便秘后再采取措施的被动局面。
2.4 压疮的预防也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难点[3]。按摩皮肤,实际上损害了局部皮肤,护士必须停止这种实践[4]。实验组患者病情允许时可增加翻身次数,受压部位每次翻身后湿热敷,并严格记录和交班,必要时垫气圈,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变了以往护理措施不连续,盲目护理的现象。
2.5 预见性护理程序使护士对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有了充分认识,通过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制订出最佳护理方案,并能有条不紊的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治疗和抢救,且忙而不乱,工作无误,医护配合更加默契,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同时激发了护士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使护士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患者实施连续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
[1] 黄连生,杨春花,赵丽琴 .心理干预及跟踪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10,20(19):50.
[2] 张晓河,张文惠.浅谈急救护理思维.使用护理杂志,2006,16(3):3.
[3] 程晖.康复护理技能和内容的探讨.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4(11):65-66.
[4] 张宏,朱光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