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璇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中文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难点之一。这是因为,作为图书分类中最有分量的一个图书专业细分领域,计算机类图书出版市场庞大,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同类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如在《全国总书目》2004年卷提供的数据中,2004年全国出版图书共计1222942种,工业技术类图书(T、U、V、X)17364种,其中计算机类图书(仅以TP3类统计)就有5763种,占工业技术类图书的33.19%[1]。
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馆藏中出版年在2000-2008年的计算机类中文图书为实例,以种为计量单位,利用统计分析系统的聚类技术对这两年中该类图书的利用情况进行数据挖掘,对图书的借阅量和零借阅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探讨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的利用状况,并提出计算机类图书采购策略。
本文的统计中涉及利用率、零借阅率、借阅比率3个重要指标。其中利用率所代表的是某类图书一段时间内被利用的图书种数与该类图书藏书总种数的比值;零借阅率是指某类图书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利用的图书种数与该类图书藏书总种数的比值;而借阅比率则是某类图书在一段时间内借阅的总册次与该类图书馆藏复本总数的比值。考虑到图书入馆后要经过分类、编目、典藏、入库、上架一系列操作流程,当年出版的图书作为依据缺乏准确性、典型性,所以2009年出版的图书不包括在采集范围内。
各个国家的各个图书馆对图书利用率都有一定要求。前苏联规定,一般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要达到140%-300%,日本规定市民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要达到400%[2],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和省级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是30%-45%。从表1的统计数据来看,我馆计算机类图书2007年的利用率为38.83%,2008年的利用率为38.89%,馆藏计算机类图书的利用符合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利用情况。
表1 2007、2008年馆藏计算机类图书利用情况表
表2 2007、2008年馆藏计算机类图书借阅情况类目表
表2列举了2007年和2008年两年内我馆计算机类图书主要类别的利用情况,当下读者的阅读倾向和一些社会热点由此可见一斑。
(1)利用率较高的计算机类图书主要集中在程序语言(TP312)、汇编程序(TP313)、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TP314)、管理程序(TP315)、应用软件(TP317)、信息处理(TP391)6个类别。6个类别中有5类都是计算机软件(TP31)的分支类目,其中信息处理类的细分类目图形图像类(TP391.41)的表现尤为突出。2007年馆藏信息处理类的图书共计3954种,图形图像类(Photoshop、3ds max、Premier Pro等)就有1515种,占信息处理类图书的38.32%;图形图像类图书的利用率是86.07%,表明该类图书在我馆的利用率还是相当高的。可能是考虑到2007年图形图像类图书的借阅量大,2008年该类图书的馆藏就增加到3166种,占信息处理类图书的69.86%,可是利用率却跌去一半,仅为47.38%。可见此类图书虽然需求量大,可是在采购中也要酌情处理,增加种类和复本量要适当,不要盲目。
(2)表2中显示,所有类别的图书都存在零借阅现象。零借阅率较高的计算机类图书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2)、计算机技术(TP3)、一般性问题(TP30)、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7)、专用应用程序(TP319)、电子数字计算机(TP33)6个类别。6个类别中零借阅率最高的是自动化技术及设备类(包括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数字系统等),该类图书所占馆藏份额并不大,2007年占馆藏的2.41%,2008年占馆藏2.37%,可是零借阅率却分别达到74.18%和73.32%,位居其他类别之首。操作系统(TP316)类图书的利用情况也不理想。
(3)综合两年的借阅情况,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我馆购买的图书借阅比率还是比较合理的。借阅比率超过1的有4种图书类别,其中图形图像类(TP391.41)的借阅比率最高,另外还有2种类别的图书借阅比率超过0.9。 借阅比率小于0.6的有1种类别的图书,其中管理程序(TP315)类图书的借阅比率从2007年的0.75跌到2008年的0.42,而专用应用程序(TP319)类的图书在2007年的借阅比率是0.45,到2008年就升到了1.08,运动技术类图书的借阅比率也从2007年的0.38升到了2008年的0.75。读者的阅读兴趣、口味不断变化,要根据读者需求,随时调整各类计算机图书的入藏品种和比例。
通过对馆藏计算机类图书收藏情况的统计,得出入藏量较大的10家出版社。10家出版社中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一直以其选题齐全、规模宏大、资金及资源充足的优势牢牢位居榜首,成为计算机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同时也是各大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采购的首选。
表3 2007年十大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借阅情况表
表4 2008年十大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借阅情况表
由表3、4中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入藏量最大;借阅率最高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笔者认为这和人民邮电出版社擅长出版图形图像和程序设计类图书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两类图书一直是计算机类图书的阅读热点;零借阅率最高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普及类图书替代性强、报废率高的特点也许成就了这个结果。由于“四大社”在馆藏中所占比例最大、绝对数量较多,所以尽管有相当多的图书被借阅,但还会有很多没有被关注到,“四大社”的图书的借阅率和零借阅率都相对较高。其他出版社中入藏率最高的是科学出版社;借阅率最高的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在10家出版社中入藏量最低,可是零借阅率却是所有出版社中最高的,在以后的采购中要引起重视。
计算机类图书淘汰周期短,图书的半衰期明显早于其他专业的图书(见图1、2)。
图1 2007年馆藏计算机类图书各出版年借阅情况
图2 2008年馆藏计算机类图书各出版年借阅情况
(1)读者对新书的借阅较为集中 到馆两年内图书的借阅率最高。2007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6和2005两年内的图书借阅率为95.98%,2008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7和2006年的图书借阅率是98.86%。
(2)到馆5年后的图书借阅率减半 2007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3、2002年的图书借阅率分别为37.90%和33.88%,零借阅率分别为62.10%和66.12%;2008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4和2003年的图书借阅率各为37.28%和34.68%,零借阅率各为62.72%和65.32%。
(3)到馆7年左右的图书已少有人问津 2007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1、2002年的图书借阅率低至18.62%和15.63%,零借阅率高达81.38%和84.37%;2008年我馆馆藏计算机类图书中出版年在2001、2002年的图书借阅率是14.53%和12.26%,零借阅率是85.47%和87.74%。
从表3、4中十大出版社计算机类图书的借阅情况来看,“四大社”的图书在利用率与零借阅率上的总体分配比较平均,除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利用率上略胜一筹以外,其他3家出版社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计算机类图书与其它类别的图书相比,其出版市场较为复杂,核心出版社的优势不突出、不明显,“四大社”出版的图书虽然种类多、涉及内容广泛,但是在质量上优劣不齐,也有选题重复的现象发生,导致“四大社”的零借阅率也普遍较高。其他一些中小出版社虽然不具备“四大社”强大的优势,但在某些细分领域更有特色、更专业,也有很强的竞争力。笔者认为,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应该淡化核心出版社的因素,只要符合读者实际需求的出版社都可以成为图书采购选择的对象,当然在满足读者需求、图书内容形式大体相同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择核心出版社。
计算机类图书时效性强、热点频繁转换,采购的渠道需要从传统的预订采购向多种途径发展。如直购式采购,即向出版社直接采购;现购式采购,采购人员直接到书市进行现场采购;网络式采购,利用网络平台直接购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藏书质量[3]。
计算机类图书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汇编程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表3中的数据显示,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应用软件、汇编程序等应用类的图书是读者的阅读热点,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性问题等类别的图书则受到读者的冷遇。计算机类图书价格高,所购买的图书总量有限,采购中应以应用类图书为主,其他类别的图书根据需要酌情采购。在对借阅率的统计中发现,2007年中借阅比率小于1的图书占55%,2008年借阅比率小于1的图书占61%,对于借阅比率高的图书类别应当适时增加购买品种,如果价格过高,可以减少复本量;对于借阅比率相对较低的冷门类图书,减少购买品种,控制复本量。
图书馆经常出现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不高,闲置在库;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却经常得不到满足。两种现象的产生都缘于与读者的互动不够。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人员要多与流通部的工作人员接触,多到书库了解相关的借阅情况,熟悉馆藏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流通情况。不定期地发放读者意见征询单,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对读者的需要了然于心,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购书纲目,有效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平日里定期浏览一些计算机类的报纸、杂志,登录相关网站,了解计算机类图书市场的发展动态[4],使有限的图书经费得到最合理的支配,买到最合适的图书,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1]孙 瑜, 阚元汉.2004-2005年计算机类图书出版分析[J].全国新书目, 2006(5).
[2]赵元章.我国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J].情报杂志, 2005(4).
[3]刘晓芳.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的新模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4]林 凌.高校计算机类图书选订策略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