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江县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2010-09-12 03:25:14刘彩琼侯文俊孔祥生奚菊梅张俊雄王晓锋
卫生软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安全套梅毒注射器

刘彩琼,侯文俊,孔祥生,苏 锦,奚菊梅,张俊雄,王晓锋

(1.澂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澂江 652500;2.云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8)

澂江县地处云南省中部,旅游资源丰富,娱乐场所50多家,从事商业性服务的女性性工作者500余人,2009年公安累计在册静脉注射吸毒人员478名。1996年首次发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人数达391例。目前正在实施的艾滋病防治项目有两个,澂江县第四轮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2007~2012)、艾滋病亚洲区域澂江县项目(2008~2012),两个项目重点对娱乐场暗娼和静脉注射吸毒者两类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防治及管理。为了解项目实施后两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为指导今后继续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项目点2007年~2009年综合监测的关键指标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两类高危人群:暗娼和静脉注射吸毒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云南省项目办制定的综合检测方案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接干预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问卷调查后对接受调查的对象同时接受国家标准开展HIV抗体及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调查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问卷经质控员审核并进行双录入,HIV和梅毒血清学初筛检测,由检验人员按照相应技术规范操作。

1.4 资料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数据双录入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暗娼人群历年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

2.1.1 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变化

暗娼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条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除艾滋病能通过母婴传播一直保持较高的知晓率,各年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7条知识正确回答率2008年、2009年比2007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干预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见表1。

2.1.2 暗娼人群关键行为指标改变情况

暗娼人群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和最近1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暗娼人群中具有吸毒行为的比例波动在0.27%~0.82%之间,见表2。

表1 2007年~2009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回答率比较

表2 2007年~2009年暗娼人群关键行为指标比较

2.1.3 暗娼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情况

暗娼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比例,2008年、2009年的比例相对较高,近3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007年~2009年暗娼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比例的比较

2.1.4 暗娼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暗娼HIV阳性检出率从2007年调查时的1.64%降至2009年0.27%,梅毒抗体阳性率从2007年4.11%降至2009年的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007年~2009年暗娼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

2.2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

2.2.1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8条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有6条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2条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正确回答率历年均在93%以上,见表5。

表5 2007年~2009年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情况比较

2.2.2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关键行为比较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4个不同级别的未共用注射器吸毒关键指标,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套使用的5个关键指标中,其中4个指标虽有统计学意义,但至2009年项目结束时,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最近1年商业性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只达56.25%、31.53%、55.86%、51.06%、68.09%(见表6),表明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改变安全套的使用比不共用注射器难度更大。

表6 2007年~2009年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关键行为指标比较

2.2.3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情况

表7 2007年~2009年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比较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干预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见表7。

2.2.4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7年~2009年,HIV阳性总检出率波动在34.65%~43.96%之间;梅毒检出率在0.50%~1.45%之间,两项血清学检测结果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8。剔除既往阳性HIV新检出率见表9。

表8 2007年~2009年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

表9 2007年~2009年静脉吸毒人群HIV新检测阳性率比较

从表 9可见,静脉吸毒人群 HIV新检出率波动在7.94%~10.81%之间,其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检出率已呈现降低的趋势。

3 讨论

3.1 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血清学指标发生较大改变

相关研究表明在性服务小姐这一高危人群中有针对地开展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STD/ AIDS) 预防干预活动,增加她们的防病知识,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可以有效地预防 STD/ AIDS 的感染和传播[1~2]。通过多年项目的综合干预,澂江县暗娼人群对艾滋病预防和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不安全性行为明显降低,2009年调查显示暗娼人群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已高达98.40%,最近1个月每次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达84.57%;血清学检测HIV阳性率从2007年的1.64%降至2009年0.27%,梅毒抗体阳性率从4.11%降至0.80%。

3.2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血清学指标有较大改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不共用注射器吸毒防病意识明显提高,最近1个月和最近1次未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已达95.65%以上,但安全套使用率仍然偏低,显示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中使用安全套比不共用注射器难度更大,提示在该人群中, 如能通过促进生殖健康和强调STD/ AIDS知识和安全套知识的普及来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HIV传播,可能会取得更有效的干预效果。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血清学检HIV总检出率波动在34.65%~43.96%之间;梅毒检出率波动在0.50%~1.45%范围,HIV新检出率为 7.94%~10.81%,已呈现较低水平。可见,项目对静脉注射吸毒类高危人群的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

3.3 建议

认知改变较容易, 行为改变困难。特别是面对暗娼及吸毒人群这样流动性很大而难于管理的群体,干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 在工作中要随时调整干预频率, 长期不懈地、及时地提供咨询服务,探索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新思路。首先,要把广大农村地区、城市流动人群作为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重点之一,尤其是探索澂江县流动人口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其次要注重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第三要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治力度针对既往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工作,降低艾滋病在澂江县的传播速度。

[1] 黎明强,甘志高,王豫穗,等.公共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疾病控制杂志.2005,8(9):306-308.

[2] 高树厚,梁 富,亢风琴.利用外展服务对公共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81-383.

猜你喜欢
安全套梅毒注射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按摩注射器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6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 06:42:35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39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使用安全套,别入这些误区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