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高职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李建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了解风电行业人才需求,深入企业调研,分析风电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学生就业岗位情况,据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内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
高职;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支持下,2008年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产业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甘肃酒泉是国家规划建设的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现已完成项目建设规划,并率先进入实施阶段。如火如荼的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与我国可再生能源人才的匮乏,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预测人才需求状况,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据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符合高职教育开放性、实践性及职业性的要求,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和造就风电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为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各种教学体系的完善,我院于2008年12月初至2009年3月对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调研目的适应社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内容,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调研对象以企业及风能与动力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生为主,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选取的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小型企业,毕业生选取2007、2008届的88名学生,在1家大型企业就业的占17%,在4家中型企业就业的占67%,在1家小型企业就业的占16%。
调研方法对企业的调查主要通过面谈或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毕业生则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学院历年的统计资料。
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分以下4个方面:(1)现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企业对现有风电人才的使用情况;(3)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情况;(4)毕业生对学院教学的信息反馈。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涉及6家大、中、小型企业,获取代填表格6份,有效答卷6份,回收率为100%;对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8份,回收有效答卷86份,回收率为97.7%。
(一)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分布情况
学院近两年的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资料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达83%左右,在大型企业就业的仅占17%。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2007、2008年的就业统计资料显示,就业人数共计88人,其中供职于民营企业的为62人,占就业人数的71%;供职于国有企业的16人,占18%;其他10人则供职于私营企业,占11%。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规划设计、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六大类,人数分别为34、32、18、1、1人,其他2人在另外的岗位。各岗位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6%、36.4%、20.5%、1.1%、1.1%、2.3%。
(三)企业对现有风电人才的使用情况
我院特别就企业对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做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表示这部分人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实践经验太少,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为企业解决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工作。同时企业又表示,应届大学毕业生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许多风电方面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好学,服从管理,容易接受新知识,理论功底较强,职业道德较好,能忠诚于公司。
(四)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情况
人才需求情况根据我国风能发电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目前风机装机为126万千瓦。2008年,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产业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甘肃省打造了“风电三峡”,在内蒙古、新疆、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甘肃酒泉“风电三峡”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经完成,率先进入实施阶段。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大平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将需要几十万人从事风电产业,其中包括好几万专业人员”。由此可见,风电人才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学历需求情况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需求的主体,企业对学历的需求比例如图1所示:
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对风电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提供的风电专业岗位,主要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三大类,所占比例分别为42%、38%、20%。
企业对风电专业人才需要情况由于风能行业是一个集空气动力学、机械、制造、电力、化学、电子、高可靠性设计、管理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1)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后可直接上岗。(2)应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是能从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系统化人才,可独立承担综合性的工作任务。(3)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4)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5)应具备信息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6)应具备本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根据校企双方的意愿,本着双赢的原则,有将近66%的企业态度明朗,愿意成为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我院合作培养人才;有17%的企业态度不确定,有待于我们争取和开发这部分资源;还有17%的企业不愿意与我院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有50%的企业愿意接受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有33%的企业态度不确定,有待于我们争取和开发这部分资源;还有17%的企业不愿意接受我院学生顶岗实习。
(五)毕业生对学院教学情况的反馈情况
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意见和希望我院毕业生对学院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表示了欢迎和全力支持,普遍认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应由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高职高专的机电一体化(风电方向)技术专业应使毕业生熟练掌握风机的组装、检修等技能,具备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风电一线人才的需求。被调查对象真诚地认为学院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有机融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能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特点。
毕业生对能力结构的意见和希望(1)毕业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核,认为掌握先进控制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是必需的。(2)毕业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表明,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普遍感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差,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他们认为学院的教学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比例如图3所示。
从2007年起,我院顺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根据风电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增设了风电方向,开设了风机零部件加工、风电机组控制和风电场建设基础等相关课程,为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本专业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金风班”,依托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立足职业岗位,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教、学、做合一组织教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形成了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三段进阶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院组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力明珠集团向阳风电场、酒泉风能设备制造产业园等企业中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构建了以工作岗位为先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既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可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获得德国工长技师证书的1人;外聘教师6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有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这支专业教学团队爱岗敬业,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
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本专业已建成电工电子实训室、模拟电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计算机仿真室等12个实训室,占地面积4020m2,设备资产价值600余万元。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了良好的设备。
目前,我院已与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力明珠集团向阳风电场等企业合作建成了5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校外见习、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的需要,为全面实施“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调查分析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特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结合紧密社会需求风电行业是清洁能源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行业,涉及发电机生产企业、配套设备生产企业、风力发电项目基金、绿色能源公司、风场业主、电力公司、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安装服务、研究与培训、维修服务等方方面面,风电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人才在风电行业的就业面较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风电产业是集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发电技术、电子控制及高可靠性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构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人才除了要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外,还要懂得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本专业应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德包括道德品质、职业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三个层次;识是指见识;才是指才能;学是指知识;体是指体魄。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即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要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既精通国语,又谙熟外语;二是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要能设计和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或市场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制造工艺、新管理方法。
要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双师型”不是“双证型”,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专业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高职称,而且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应走产学结合之路,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
总之,风电行业属于朝阳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而为其服务的高职专业教学在我国的风电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流人才创一流产品”,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为我国的风电行业培养合格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兴旺发展的关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0-01-17.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2-02-10.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6-11-16.
G710
A
1672-5727(2010)03-0067-03
李建春(1970—),男,甘肃金塔人,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风能及风力发电技术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