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药业科技进步战略研究

2010-09-09 04:54:04林珊珊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1期
关键词:藏药科技进步药业

林珊珊,杨 斌

(1.南通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藏药业科技进步战略研究

林珊珊1,杨 斌2

(1.南通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比较,运用广义C-D生产函数,对西藏藏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分析,认为虽然藏药业的销售利润率很高、科技对藏药的发展贡献很大,但由于藏药企业规模太小、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R&D支出少、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等,目前藏药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藏药业;科技进步;实证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measur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in Tibet,on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data,by the means of data comparison and the Cobb-Douglas model.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terprises are small,the total funding for S&T activities is very deficient,R&D capital is very scarce,R&D personnel is largely insufficient,though the ratio of the profit margin is very high,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chnology is large.So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in Tibet is very limited.Based on this conclusion,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Medical industry in tibet;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analysis

藏药是我国制药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目前对藏药的研究较少,成果主要有许理刚、徐玖平(2003)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了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道路和影响因素;龚莎(2006)对西藏藏药产业的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邦樱花对我国藏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2007),占堆等(2005、2006)在了解西藏藏药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房灵敏等(2007)运用因子分析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对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上述研究较为粗略,多是通过对藏药产业发展问题的简单描述提出藏药产业发展的对策,未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未能与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比较与鉴别,未能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因而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

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藏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结合大量数据分析西藏藏药业的科技进步状况,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对藏药产业发展的贡献,并通过比较鉴别分析目前西藏藏药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1 藏药的地位及西藏发展藏药业的独特优势

1.1 藏药的地位

藏药是我国医药界的一朵奇葩,自1998年奇正藏药厂主导产品“奇正消痛贴膏”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博览会发明金奖,实现了西藏医药科技成果在国际舞台上零的突破以来,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藏药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藏医药在很多病的治疗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显示出了其他药物尤其是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心血管病、“仁青常觉”治疗胃肠病、“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等,这些藏药取得了即使现代西方医学也难以达到的疗效[1]。

1.2 西藏的优势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日益重视,绿色消费应时而生,各种纯天然的药物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处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域广、海拔高、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那里生长的植物往往生命力强,能够抵御恶劣的生长环境,植物体内的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植物。西藏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 藏药业科技进步概况及与全国的比较

2.1 藏药业科技创新能力及与全国的比较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门类,其研发费用所占销售额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的部门[2]。 技术创新的结果可以用新产品销售收入率及销售利润率表示[3]。

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方面,西藏藏药厂已成立藏医药研究所;西藏诺迪康药业有限公司还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 “西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进行藏药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而奇正藏药集团公司则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了藏药与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一批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生产藏新药产品的新型企业已经形成,2007年出口的90万元中全部为藏药产业。然而查遍所有的西藏统计年鉴以及医药业的相关资料,均未有对藏药业新产品的相关数据资料,实地调研也未能搜集有效的相关数据。主要是因为藏药业新产品的研制起步较晚,成效还较小,不少正处于研制过程中还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开发。因此仅能采用销售利润率反应藏药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可以看出西藏医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由1995年的-8.33%提高到2007年的19.59%,达到全国水平的两到三倍,2005年甚至达到了五倍之多,世界500强中的8家医药公司,2001—2003年平均的销售利润率为19.57%。这种状况展示了藏药产业乐观的发展前景,似乎表明西藏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高于全国,似乎与我们普遍认为的藏药业技术进步落后的观点背道而驰。仅分析相对指标是片面的,从绝对数来看,虽然藏药的销售收入迅猛增长,12年间增长了39倍之多,发展速度惊人,但这主要是由藏药业的起点较低造成的。藏药的销售收入仅占全国水平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其销售收入虽也在逐年增加,但绝大部分年份里其仍不足全国水平的千分之一。数据比较中还可以看到,虽然藏药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全国医药业的增长步伐,藏药与全国医药业收入的差距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表现在藏药业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在不断缩小。可见目前藏药业的总销售收入太小,根本无法发挥高销售利润率的优势,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更是无从谈起。

从藏药企业的数目来看,规模以上的西藏医药制造业由1995年的8家猛增至2000—2003年的15家,后又锐减为2007年的8家,这说明十几年间藏药经历了频繁的产业进入与退出的过程,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藏药产业激烈的竞争状况。即使如此,目前乡以上的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藏药企业有20家,但规模以上的仅有8家且无一家大型企业,占全国医药企业的0.1392%,其创造的销售收入仅占0.0813%,这也说明目前藏药业的企业规模过小,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谈不上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2.2 藏药业科技投入产出状况及与全国的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藏药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状况,我们将2007年的科技投入产出指标与全国数据进行比较。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历史等原因,西藏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至今全区没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仅有10家(其中医药制造业8家),科技年鉴的数据并没有分行业进行统计,另外西藏的六大支柱行业中仅有医药制造业为高科技产业,其他产业如建筑、旅游、矿业等的科技含量不高,故本文藏药业的科技指标以西藏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看,西藏全区的科技经费尚不足医药行业平均数的一半,经费筹集严重不足,而且从全国医药行业的科技投入来看,企业是科技经费投入的主体,占经费筹集总额的90.38%,政府资金仅占4.34%,然而西藏的情况与全国大不相同,西藏科技经费筹集中政府是主角,其投入的经费占总额的88.11%,几乎相当于全国数据中企业的投入比例,表明西藏科技投入中政府是主角,企业仅扮演了附属的角色,这与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严重不符,必然导致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科技经费筹集不足必然导致经费支出的短缺,西藏全区的R&D经费支出也仅占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数的一半。另外,西藏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从表2可知,全区的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仅为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数的67.99%。没有必要的科技人员支撑,科技经费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科技创新活动无法进行。

经费投入的不足以及科技人员的缺乏必将导致科技创新的效果较差。西藏全区所有行业的专利仅为68项,尚未达到全国医药行业专利授权的平均数,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藏药产业的专利数更少。这与藏药业在我国的独特地位及享有的国外声誉是极不对称的,必将严重制约藏药业的发展壮大。

3 技术进步对藏药产业发展的贡献测算

医药制造业被视为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对该产业的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采用广义的C-D生产函数进一步分析科技进步对藏药业发展的影响。

3.1 C-D函数模型的选取

C-D(Cobb-Douglas)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于 1928共同提出的,该生产函数能够计算出技术进步对新增产值的贡献率,是最早最广泛应用的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函数。Solw(1956)在中性生产函数假设下,发现了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剩余法”(索洛余值)。Jorgensen等(1973)利用超越对数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Romer(1986)和Lucas等突破性的提出了科技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4,5]。

首先运用C-D函数模型进行分析,C-D函数模型为 Y=AKβ1Lβ2lε,结果表明虽然拟合优度较好(R=0.9535=0.9403),但 D-W=1.6315<2,且资本的 t值0.1323远远小于2,表明变量间存在自相关,该模型不能解释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故采用广义C-D函数,引入科技投入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其函数形式为:Y=AKβ1Lβ2Rβ3lε,式中 A为一般常数,K、L、R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及技术的投入水平,β1、β2、β3分别表示资本、 劳动力和技术的产出弹性。将上述函数两边取对数得:lnY=lnA+β1lnK+β2lnL+β3lnR+ε。

样本选取1998—2007十年期间西藏藏药业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期间的西藏统计年鉴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Y用历年藏药业的总产值水平表示,K采用历年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净值,L用医药制造业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表示,R用西藏全区的R&D研发费用表示,单位均为万元。实证分析结果为(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对应参数或变量的t值):

3.2 模型结果分析

模型中D-W>2,且参数的t值大于或接近于2,拟合效果较好,能够较好的解释西藏藏药业发展中资本、劳动及科技的贡献。三大投入要素中贡献最大的属劳动投入要素,其产出弹性为0.4055,表明劳动投入每增加1%,促进产值增加0.4055%,主要是因为目前西藏的藏药业仍有相当部分靠传统工艺进行,需要的劳动力较多。科技投入弹性为0.3962,仅次于劳动力投入弹性,虽然该弹性系数的计算由于采用全区总数而较高估计了科技进步的贡献,但这说明了科技投入对藏药业发展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319,表明资本投入每增加1%,会促使藏药业的产出增加0.319%。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较大,表明增加科技投入将有力的促进藏药业的迅速发展。

4 基于跨越式发展的藏药业科技进步战略选择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藏药业的销售利润率较高,达到19.5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达到了世界500强的医药制造业的水平,虽然藏药业的科技贡献率较高,达到39.62%,但由于藏药的销售收入太少,企业规模太小,导致科技进步的效果极其有限,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另外科技经费筹集的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在科技投入中微不足道的地位成为藏药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加上科技人员严重缺乏致使藏药业科技创新的效果很不理想,极大制约了藏药业的发展壮大。藏药特殊的地位及西藏发展藏药业的独特优势与目前藏药落后的科技进步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藏药要发展壮大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藏药的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西藏全区的科技经费仅占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数的45%,而且经费筹集中政府的绝对主导、企业的微不足道与全国医药业中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严重不符,成为制约藏药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张世贤(2005)认为医药业的科技创新存在阀值效应,我国目前医药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和比重小,达不到技术创新的最低要求,医药业的技术创新存在低产业化状态。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畸形的藏药业长期处于资金的极度饥渴状态,阀值效应更加明显。

因此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是实现西藏药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政府应一如既往地加大对藏药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实现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既可采取加大直接财政投入的手段,又可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加大对藏药业风险资金的支持补贴力度,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分担。

要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可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必要时由政府出面为有信誉的企业提供担保,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的折旧,对购买先进科学仪器和设备给予必要的税收扶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等等,促进企业真正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4.2 增加科技活动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与全国医药业的数据比较可知,西藏全区的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仅为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数的67.99%,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缺乏科技人员藏药业的科技创新无法进行。因此促进藏药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持续、广泛的大量使用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主要是医学科技人才及市场运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目前藏药业已有的人才,需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当然政府还需继续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面对藏药业严重缺乏的科技人员,政府还需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胆启用青年人才。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人才管理与培养机构,打破单纯的人事管理制度,更新人事部门的人才观念。引进人才后关键还要稳住人才、留得住人才,避免人才的大幅流动。因此要确保引进的人才无后顾之优,要解决好其所关心的生活保障问题。

4.3 做大做强医药企业集团,提高藏药规模化水平

陈向东、曹莉莉(2007)认为技术创新的范围由规模这一内生变量引起,技术范围和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藏药企业规模过小,技术创新的范围难以显现。因此,做大做强藏药企集团是提高藏药业创新力的重点。必需盘活和加强已有的藏药科技资源,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比如1999年成功上市的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奇正藏药厂等,形成覆盖藏药科技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科研群体,根据“优势发展”战略,重点予以支持,形成集聚群。可借鉴日本产学官合作的模式[6],推进藏药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的合作创新模式,在政府政策的引导扶持下成立藏药研究开发中心,对藏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和实验,不断将二次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向产业转化,形成规模。充分利用藏药业的增长快、市场空间大、利润高的特点,将其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巩固其支柱产业的地位。

4.4 适时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实现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已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区39个,几乎每省建立一个,西部9省区建有8个科技园区,唯有西藏尚无。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有利于促进官、产、学、研、资以及中介机构的互动,对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注重园区内联系网络的建设,注重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7]。可以借鉴上海张江“药谷”及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建立藏药研究开发服务中心,为藏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及新药申报等各项服务,以推动藏药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进程。

[1]占堆,李良玉,贾学渊.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西藏大学学报,2006,(11).

[2]陈向东,曹莉莉.制药业自主创新资源的规模——范围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12).

[3]张世贤.阀值效应:技术创新的低产业化分析——以中国医药技术产业化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4]朱学新.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

[5]姜钰.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6]陈劲,张学文.日本型产学官合作创新研究——历史、模式、战略与制度的多元化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8,(8).

[7]邬亮,戴伟辉,孙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4).

(责任编辑 刘传忠)

Study on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in Tibet

Lin Shanshan1,Yang Bin2
(1.School of business of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2.Economics and Mangment School of Tibet University,Lhasa 850000,China)

F062.3

A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科技进步战略选择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08BJY029)。

2009-06-27

林珊珊(1978-),女,山东文登人,南通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藏药科技进步药业
首爱药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 05:22:27
康洁药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8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悦康药业
中国品牌(2019年10期)2019-10-15 05:56:48
扬子江药业
中国品牌(2019年10期)2019-10-15 05:56:40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6:46
金诃藏药拿牌前后
金诃藏药获牌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