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表内化将催生新一轮银行融资潮

2010-09-08 16:52朱文沓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信贷规模商业银行

朱文沓

表外业务表内化将催生新一轮银行融资潮

Transformation From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to On-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朱文沓

在叫停银信合作产品之后,银监会又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将此前的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还要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此外,《通知》还指出,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业务将不得超过银信合作业务余额的30%;对于设计为开放式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类、融资类业务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停止接受新的资金申购。在我们看来,此举很可能使一些银行承受严重压力,催生新一轮银行大规模融资潮。

央行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专门出台了政策限制商业银行放贷,迫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不超过上一年的一定数额,而现在经济本身对贷款的需求增量很大,商业银行为了绕过政策限制而采用了银信合作的方式,通过信托公司来发放贷款。具体操作如下:由银行作为发起端,通过销售理财产品集合资金后,由银行作为单一委托人将资金信托给信托公司,向目标公司发放贷款。这些公司基本都是银行的长期稳定客户,资产质量较好,且大部分占用银行的授信额度,最终的风险是在银行端。如此使得央行调节经济政策的工具失灵,所以最近央行出台政策叫停银信合作。

信贷类银信产品在信贷规模严格受控的情况下曾大显身手,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行通过表内转表外的方式持续了信贷投放的火爆局面。在今年发行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信贷类银信产品增速最为明显。据国泰君安的一份统计显示,今年1-6月,公开公布的银信产品规模约为1.3万亿元,估计整体发行规模2.85万亿元。而据某上市银行人士透露,该行上半年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规模,已占其全部银信理财产品规模的一半以上。

据了解,银行热衷信贷类银信产品的原因有三:一是银行方面获取收益颇高,其从信贷类银信产品收取的手续费比例约为1%-2%,加上资金托管费等费用,银行获取的相关综合利润可能甚至超过利差收益;其二,银行可以借此留住因信贷规模控制而无法获取贷款的客户;其三,银信产品属表外业务,不占用银行资本金,以此可以规避监管层的资本约束。

尽管监管部门自去年底连续发文叫停违规银信合作,但信托平台在上半年仍是银行信贷资产腾挪表外的主渠道。但此次《通知》正式下发后,腾挪大戏难以为继。其实,该《通知》核心意图就是打击2009年下半年开始盛行的商业银行大量通过银信理财合作产品,实现信贷腾挪、变相扩张规模的策略;在银信理财合作产品当中,主要打击“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包括信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资产等产品。而信贷类资产规模一旦严重受限,银行将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将尽可能多的贷款转移到表外,其信贷阀门将被进一步拧紧。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认为,今年下半年约有总量2500亿-3000亿元的银信理财产品将转回银行表内,每月平均400亿-500亿元。

对商业银行来说,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后,由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扩大,资本充足率将降低。另外,此前这部分表外业务是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计算的,如今转入表内之后还需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利润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照今年上半年公开公布的银信产品规模为1.3万亿元来计入资产负债表外的证券化贷款,中国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总额达到5.9万亿元人民币,比4.6万亿元人民币的官方数据高出近30%。而将这些资产转入银行的账目,将使银行的资本结构和贷存比吃紧,可能迫使某些银行在目前这一轮大规模筹资行动尚未完成前,就再次转向资本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政策使银行表外资产风险加速暴露和释放,长期来说有利于信贷质量的长期稳定,但在短期,使通常归入表外的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大幅受限,进而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据悉,大约2.3万亿元人民币的表外贷款转入资产负债表内,此举可能使一些银行承受严重压力,需要新一轮大规模筹资。

猜你喜欢
信贷规模商业银行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规模之殇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