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以及防御对策浅析

2010-09-07 09:13易志学王长金吴廷兴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0年2期
关键词:灾害性黎平县黎平

易志学,王长金,吴廷兴

(1.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2.贵州省天柱县气象局,贵州 天柱 556600)

黎平县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以及防御对策浅析

易志学1,王长金1,吴廷兴2

(1.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2.贵州省天柱县气象局,贵州 天柱 556600)

利用黎平站 1957—2007年51a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黎平县各类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影响黎平县主要灾害性天气是暴雨、雷暴、低温降雪、冰雹以及干旱;除冰雹日出现的次数逐年减少以外,其它各类灾害天气出现的次数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干旱最为显著。对此,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气象灾害;特征;防灾减灾

1 引言

黎平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南面,是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区,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前沿要塞,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因此,摸清黎平县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找出发生规律,进而科学设计城市规划、搞好防灾减灾、保障城市正常秩序和保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等均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气候资源和种植管理决策措施的制定以及生产的区域布局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资料来源

选取 1957—2007年的黎平县 51a连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资料由黔东南州专业气象台提供 (注:黎平站自建站以来 51a间无迁移台站历史)。

2.2 分析方法

根据中国气象局 2004-08公布的《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制定的分类原则,结合黎平县气象灾害特点,相应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可能引发的灾害,对灾害性天气分类结果采取统计归纳分析,得出影响黎平县主要灾害性天气是暴雨、雷暴、低温降雪、冰雹以及干旱。

3 结果及其分析

3.1 暴雨

黎平县日降水量≥50mm日数 51a,共出现 110次,每年均 2.2次,最多的年份为 5次(1972和 1980年),未出现的年份有 1961。从各月分布的情况来看,3—10月份出现的日数分别为:1、10、18、31、21、13、9、7。最早是 3月(1992年),最晚为 10月(1973年)。主要在 6、7月,其中 6月占 28℅,7月占 19℅。通过对黎平县 1957—2007年51a 110次暴雨过程逐时雨量合成分析,黎平县暴雨主要出现在夜间至上午,下午很少有暴雨,其中最主要又出现在00—06时段。从这 110次暴雨出现的年代上分析,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到最近几年为暴雨的高发期,几乎每年多出现暴雨。

3.2 雷暴

黎平县 20世纪 90年代为雷暴的高发期,年均出现的日数为 43d,70~80年代为雷暴低潮时期,年平均出现的日数 <43d。从图 1不难看出,雷暴日总体出现的次数呈现增加的趋势。

图 1 黎平县历年年雷暴日数变化曲线(1957—2007年)

黎平县雷暴日出现日数平均为 43d,最多为 71d (1987年),最少日数 17d(1966年),平均初日 02-13,最早初日 01-04(1993年),最晚初日 03-23 (1961年),平均终日10-19,最早终日 08-17(2001年),最晚终日 12-30(1992年)。初终间日数平均268d,最多 326d(1992年),最少 156d(1966年)。

图 2 黎平县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变化曲线(1957—2008)

从图 2可以分析得出:黎平县累年各月平均雷暴日主要集中在 7、8月份,多于 6.0d,呈双峰型。这与黎平县降水主要集中在 7、8月有关。

3.3 冰雹

根据黎平县 1957—2008年气象资料显示共出现 64个冰雹日,平均每年1.3个冰雹日,是一个冰雹出现比较频繁的县城。从 20世纪 60年代—21世纪分别为 5、8、9、17、21、5个冰雹日。其中最主要集中在 80、90年代,占 59%。按月份统计 1—5月份分别为 8、9、22、21、4个冰雹日,最主要分布在 3月和 4月,共 43个,占 67%。其中 3和 4月分别占34%和33%。

3.4 降雪、积雪、雨凇、寒潮

根据 1957—2007年黎平气象地面观测资料显示,黎平县基本上每年都有降雪、积雪、雨凇、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历史最低温度为 -9.3℃(1977年)。见表 1。

表 1 黎平县 1957—2007年降雪、积雪累计的天数 (单位:d)

以年代分析,从表 1可以看出,除了 20世纪 80年代以外,降雪、积温、雨凇灾害性天气总累计天数多有明显上升趋势。

以旬来统计分析,黎平县低温凝冻天气多在 12月—次年3月期间出现,又以隆冬 12月下旬—次年的 2月下旬出现最多,初冬及冬末春初较少,呈双峰型。(见图 3)

图 3 黎平县各旬低温次数变化曲线(1957—2007)

3.5 干旱

根据干旱的标准,在 51a期间,黎平县共出现干旱的时段,主要是夏旱、秋旱和春旱,特别是伏旱最为严重。从表 2分析可见,51a间,总计出现干旱 85次,其中重旱 26次,轻旱 59次。夏旱范围最广,占69℅,其次是秋旱。从 70年代中期开始,夏旱和春旱出现增多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

4 对策与建议

①进一步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特征分析研究,开发建设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标准,准确地预报灾害的发生、发展、强度及可能造成的灾害等,为我县防灾、减灾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灾害性天气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力度,调节降水抗旱防涝,预防和减轻冰雹灾害影响。

③建立并完善区域自动气象站,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④加强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地区的监测和专项治理工作;建立迅速的联动和响应机制,提高抵制突发性灾害的能力。

表 2 黎平县 1957—2007年干旱时段以及次数

[1] 朱乾根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三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 严小冬,龚雪芹,石艳 .贵阳站气温均一性检验与订正[J].贵州气象,2009,33(3):6-8.

[3] 张宇发.贵州气温近五十年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J].贵州气象,1998,22(5):17-18.

[4] 池再香,白慧.黔东南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J].高原气象,2004,23(5):704-708.

S42

B

2009-08-17

易志学 (1984-),男,助工,主要从事综合观测、农业气象和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1003-6598(2010)02-0018-02

猜你喜欢
灾害性黎平县黎平
酸的思念
基于视频图像再融合技术和灾害性气候监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及预警分析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平美食
百节之旅 跟着节日游黎平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
黎平春色
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应对
基于侗族传统森林文化的生态旅游探索——以贵州省黎平县D寨为例
贵州黎平县亮叶含笑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