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王岚秘书长您好,当前我国排水事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对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有哪些贡献?
王岚:建国初期全国只有上海、南京建有四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约4万m3。自1949年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排水事业快速发展,并向着国际水平迈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93座,总处理能力已超过1亿立方米/日,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2.52倍和1.86倍;在建和已建项目处理能力总和预计可达1.6亿立方米/日。2009年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达700多万吨,已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主要手段。
《中国建设信息》:“十一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王岚: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通过污水处理行业上下的齐心协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如前所述,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数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在建和已建项目处理能力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位于世界前列,已建、在建项目的总能力将与美国相当。
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09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279亿立方米,是“十五”末的1.9倍。全年削减COD超过700万吨,较“十五”末增加80%,成为污染物减排的主要手段。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3%,较“十五”末提高了2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75% ,较“十五”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三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四是管网建设力度加大:2008年全国排水管道达到40万公里较2000年翻了一番。
五是城镇污水处理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明确了城市政府是城市污水处理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建立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确立了保本微利原则、督促鼓励征收、优先提高标准、强化征收手段、加强使用监管,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引入了市场机制,鼓励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开放了市场、引入了竞争,通过规范管理建立了公平公开的市场运营机制,打破了垄断,提高了效率。强化了政府监管,转变了政府部门职能。
六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流域范围不断扩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九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务院将“三河三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流域、“十五”期间增加了松花江流域、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2008年又首次批准了《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确定的重点流域范围不断扩大,总面积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左右。沿河、湖各省市正在按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工程。重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大雨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污泥处理设备
超滤水回用系统北京的清河污水处理厂
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是武汉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
《中国建设信息》:我们注意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专门作了要求。
王岚:是的。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污水处理厂很少,污泥量少且成分简单,可简单处理作为农肥,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均作为农肥利用。这个时候污泥是资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但未认识到污泥处理处置的必要性,资金、技术、土地等投入不足,污泥成为隐患。近些年,大量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每天产生大量污泥,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迫在眉睫,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难题。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污泥产量将达到3665万吨(以含水量80%计),全国将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323亿元,其中132亿元用于消化稳定和191亿元用于填埋焚烧。
我国目前主要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堆肥农用约占20%,填埋约占10%,干化焚烧所占比例较少,能达到安全稳定处理的比例更少。
可喜的是,全国排水行业的科研、设计及运营单位正在共同努力,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探索污泥处理处置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如中科院地理所已研究出“城市污泥自动控制生物堆肥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试验热干化焚烧和混烧等处理处置技术并在工程中应用。现在还有污泥与水泥厂合作烧水泥,污泥与石灰处理做建材等。
下一步我们还要从多个方面来进一步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如建立、健全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对污泥安全处置的宣传和教育;完善污水排放和污泥安全处置的监督体系;建立污泥处置的专项规划;增加污泥安全处置设施建设的投入;污泥处置的合理成本应纳入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中;逐步推广污泥消化、污泥调节、污泥生物干化、污泥热干化、污泥混烧及焚烧、污泥堆肥等无害化技术等。
《中国建设信息》:这几年再生水的利用发展情况如何?
王岚:我国再生水的利用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新的突破。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水资源的危机,为了开发和有效利用污水资源,各地在新建和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增设了污水再生利用设施,2008年全国再生水处理能力达到了2020.2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921万立方米/日,利用率45.6%。已成为城市景观环境生态补水、湿地、工业、发电、农业和城市杂用等不可缺少的水资源。
《中国建设信息》:当前我国排水事业发展势头迅猛,任务也很艰巨。从行业发展来看,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应对?
王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矛盾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一是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还有106个设市城市还没有建成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省份;还有约65%的县城没有投入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
对策:本行业要朝着达标的方向不断努力,但从现实意义而言,把“全收集、全处理、全提标”作为努力的原则,才更符合实际。中小城市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一定要做到“先地下,后地上”,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跟上(后期再建设管网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及运行效率的低下)。
二是部分设施能力闲置。监管数据显示:全国运行的城镇污水厂,负荷率不足60%的达670座,占37%,占总能力的24%。
问题症结是: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过大,污水收费不足,财政不补,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
对策:必须加强项目的科学论证,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强化监督和问责。
长沙污水处理厂
张家港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三是污染物削减效率亟待提高。“十一五”全国COD减排主要依靠城镇污水处理厂,但部分污水处理厂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监管数据显示:约3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低于150mg/L,不足生活污水浓度的一半,约占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数的17%,处理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13%。
问题的症结是:雨污分流严重滞后、管材和施工质量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分”偏大,因而治污效率低。
对策: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提高管网建设质量,污水处理费的拨付应和污染削减挂钩,加强减排绩效考核。
四是污泥二次污染问题突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年产污泥超过3000万吨(含水率)80%。污水中约50%的污染物进入污泥,污泥无害化处置滞后。
监管数据显示:有300多座污水厂污泥去向不明;约80%的污泥采用简易填埋和堆肥;垃圾填埋场难以为继,二次污染严重。
问题症结:重水轻泥,污染转移,技术缺乏,费用偏高等。
对策:贯彻落实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明确污泥处置责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五是污水污泥处理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应对气候变化,提倡低碳经济这是业内的共识。污水和污泥处理又是高能耗项目,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基础上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是目前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处理“广覆盖”与“高标准”的关系,首先消灭“空白”,因地制宜提高标准,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能、节地新技术,改进好氧工艺,降低减排能耗。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六是如何真正解决污水“不入河”问题。现在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很高,但是河道仍然没有真正还清;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污水收集率偏低。主干管比较齐全但支管不配套造成一部分污水仍然入河。现在很多城市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管网建设,争取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尽可能得到利用;
真正做到雨污分流。要合理收集处理初期雨水,就近利用雨水资源;
反思传统的城市排水方式。建立“LID”生态雨水系统,建造透水地面、下凹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减少面源污染,做好排水溢流污染控制。
七是推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要实现三个转变:由达标排放向优质再生水利用转变、由消灭污泥向有机质综合利用转变、由除磷脱氮向氮磷的回收利用转变。
八是加强政府监管是污水处理厂发挥社会效益的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使得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出现了合资、民营、独资、国营及外资等多种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目前监管手段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要保证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效益,加强监管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建设信息》:最后请您概括地谈谈我国排水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岚:日前,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指出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工作重点是:务必完成2010年新增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的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任务;力争到2010年底全国半数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确保年内达到国务院提出的36个大中城市率先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目标;重视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重视污泥处置和再生水的利用。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的支持力度,并已制定了具体的目标。
总之,经过全国排水行业上下不懈地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我国相对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镇水污染的问题,为确保水环境安全,可谓任重道远。
厦门筼筜湖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