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陈 耀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
■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陈 耀
总体思路:立足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指导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外引内联,推进强强结合,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支撑条件,考虑约束因素,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尽量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
促进合理布局。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增长极。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所谓产业转移,一般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变化,引起的产业(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位移或迁移现象。
产业转移大体有三种基本类型:成本驱动型;市场驱动型;资源驱动型。
西部工业发展要抓住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吸纳和承接产业资本转移。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已经历约10年时间,由最初的政府主导型逐步转向市场主导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推动,促使产业转移日趋理性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层次提高;二是从单个企业的零散迁移,发展为集群式整体性转移;三是企业开始按照价值链分工,调整优化生产区位布局;四是东部企业外迁受到政府积极引导。
东部尤其是在没有发展空间的各类开发区,普遍在做“腾笼换鸟”的文章。
目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引轻选、重量轻质、无序竞争、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着力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实施有选择地提升式承接新战略。
1.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行差异化发展相结合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实行有差别地吸纳或承接,防止形成新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在产业承接中,要进一步增强本地区的专业化特色。
2.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相结合
承接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优势的发挥、自身产业系统的培育以及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调整新思路和新机制。特别是要通过产业承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承接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带动经济跨越发展。
3.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承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以及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延伸配套加工的产业,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企业的迁移也不是简单的异地复制,要鼓励迁移企业进行技术装备更新、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的创新,尤其是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走节能减排的新路子。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集聚发展,突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区域成长的新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无条件地来者不拒,要坚决拒绝承接那些产能落后、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能为转移项目能增加当地GDP和财政收入,而忽略其可能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
4.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相结合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特别是目前有大量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乡。要积极承接那些能够发挥西部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由输出劳务向输出产品的转化,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化,促进区域和谐、协调发展。
5.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改善发展环境相结合
一是建设更加完善通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和高效低廉的物流系统。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调查,货物进出海港的运输费用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从内地到港口的运输成本如果太高,甚至抵消了内地用工低廉的优势,就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宁可关闭或外迁低成本国家,也不会贸然向内陆转移。尽管西部区位交通等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距离投资者的要求还有差距,如高速公路收费造成运费居高不下、铁路运能长期不足、机场航线少货运能力低。
二是努力改善以政府效率、服务意识和法制为重点的投资软环境。多为投资商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诸如简便的审批程序和市场准入、减税和金融激励等,并按照规范、透明、公平的原则办事。
三是着力提高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配套的能力。让投资者在当地就能采购到所需的原材料和外协件,得到所需要的研发设计、会计咨询、物流配送等服务。
1.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西部地区内部并不是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有的地方不适宜大规模推进工业和城市化建设。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这种示范区的产业集中布局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引导和促进沿海转移产业和外商投资向这些地区集中,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议选择重点发展区域作为示范区,并抓紧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规划。
2.开展东西部园区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有利于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开展跨地区产业园区合作,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园区合作,将成为今后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由于东部开发区土地紧缺,大部分已没有开发空间,利用东部开发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成熟的管理和招商经验,和西部开发区合作开发,并共同分享开发的成果,这种开发区合作已列入国家有关部委着力推动的工作。
实现“互利共赢”需要解决利益分成问题。由于跨省区合作涉及一些政策的障碍(如地方税收分成、销售收入分成),需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因而,西部地区可以积极争取尽早列入试点。
3.建立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
一是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国家及各地区政府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商品供需动态、东中西部经济合作主要意向以及备选项目等重要信息,帮助企业科学决策。
二是设立省区间产业对接及转移协调机构,定期不定期就产业合作发展、产业转移对接、共同投资开发、重大项目推进等加强协调与沟通,以期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周期更短、成本更小、效果更好。
4.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贴(贴息)、职业教育、就业补贴。
税收及开放政策:延续西部大开发政策所得税15%;开辟无水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金融政策:专项贷款;利用东部资产担保。
土地政策:扩大园区面积;园区升格。
产业政策:建立内资产业指导目录;直购电、自备电厂。
5.加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向西部倾斜
资源就地加工,促进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使资源富集区享受更多收益。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进一步提高税率;增加资源地分成。
建立国家对西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现状是企业破坏生态由地方政府买单。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开征生态环保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对石油天然气、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要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此文为作者在“全国首届西部区域(乌海)产学研合作创新高峰论坛”上专题演讲的部分内容)
book=26,eboo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