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江张仁君宗金成魏积利
生姜既是一种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生姜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因而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及重要的致富途径。
目前,生姜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生姜产业的发展。尽管生姜种植前期的起垄作业已逐渐由小型园田机械取代人工作业,但姜芽的下种、中期的破垄、成熟后的收获等,仍然以人工作业为主。为了研究探索生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途径,自2006年开始,笔者陆续对以山东省为核心的周边省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广泛听取了姜农对生姜种植、收获机具的意见、建议及对生姜生产机械化手段的迫切要求,在进一步开发研制先进生姜收获机械的同时,着重寻求适应性好、损失率低、作业效率高的生姜收获机械推介给生姜种植产业,以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
目前,国内生姜收获机械主要有两大类、三种形式。
1.挖掘类机械:主要工作原理是使用左右两把与地面呈一定倾角的“L”型弯刀,顺姜垄方向从生姜生长位置底部纵向切过姜垄,通过对姜垄整体疏松后,继而由人工提拉姜秸,使生姜出土。这种机型,以手扶拖拉机结构为动力,通过加装中间传动装置,提高离地间隙,保证机械的通过性,进而通过后悬挂的作业机具完成生姜收获作业。典型机具有两种:一种是由龙口市农业机械推广站自主开发研制的4JW-1型四驱自走式大姜收获机,整机为手扶液压操纵四轮驱动,辅以适当机具后还可以实现农作物中耕除草、起垄等作业,动力性好、适应性好、机动性好、作业效率高、损失低。(图1).该机2008年10月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并进入山东省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该机配备动力8~15KW,最小离地间隙 520mm,轮距 600~800mm,适应行距 600~750mm,最大收获幅宽430mm,挖掘深度是沟底以下60~100mm,漏收率≤30%,新姜损伤率<0.8%,生产率不低于 1333~2000m2/h(2~3亩/小时)。另一种是潍坊道成机电科技公司生产的DC4US-600大姜收获机(图2),该机的整体结构也是手扶操纵液压模式,但其行走部分采用了履带式。配备动力7.35KW以上,轮距720mm,最小离地间隙470mm,作业幅宽600-750mm,作业效率1000~1300m2/h(1.5-2亩/小时)。该机2009年10月通过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并已进入2010年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
2.强制提拉秸秆类机械:该机型主要代表机械是由山东省农机研究所研制生产的4GJ1型生姜收获机(图3),该机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橡胶带夹持姜秸,通过机具前行将姜秸连同生姜从地里提拉起来,而后放回原地,使土壤疏松,后续人工就可以轻松的把生姜提拉出来。该机是生姜收获专用机械,设计小巧,为四轮驱动模式,操作灵活方便,配备动力为小型汽油或柴油机,外型尺寸:1891×690×1150(mm),整机质量 225kg,标定功率 4kw,适应行距550-700mm,纯生产效率 670;~1000m2/h(1-1.5亩/小时),漏拔率≤5%,新姜损失率≤2%,老姜漏收率≤50%。
两类机型各有优缺点,挖掘类机械受土壤墒情的制约,土壤过干,机械工作阻力加大,同时后续人工提拉生姜时易造成破损及老姜漏收;土壤过湿影响整机的动力性和通过性。但该类机械在辅以适当的机具后便于实现更多的作业项目。强制提拉秸秆类机械受姜苗密集程度影响较明显,姜苗过密、过疏及疏密不均等都会影响收获效果。
就目前所见的几种生姜收获机械而言,笔者认为:其一,受生姜种植模式的影响,生姜收获机械应向小型、大型两个方向发展。小型机械应考虑多功能,体现一机多用,使百姓避免资金重复投资,以适应中、小地块作业;大型机械可以考虑侧置悬挂,充分利用已有的中、大型拖拉机,实现多行收获,为大地块规模种植或农场、庄园等服务;其二,扩大机械化收获环节,实现自起获到装箱的联合机械作业模式;其三,应进一步提高生姜收获机械的技术含量,尽快实现机电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