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方
为沟通“产学研”的一次学术年会
蔡国方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与国药励展等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第五届国际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深台港澳(S.T.H.M..)医学与健康科技研讨会于2010年4月18日在深圳成功举办,与第6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以及第1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ICMD)同时同地召开,目的是为大学、科研单位和产业界的相互沟通与了解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会议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深圳院士活动基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主办者广泛邀请了国内外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领域的知名人士,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中科院院士,知名学者,产业界与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领导及医学专家,他们与200余位参会者围绕着医疗与健康信息技术新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包括可移动健康与远程医疗技术,医用图像与图像引导治疗技术,面向社区和居家病人的医护器械与医用集成电路设计,市场需求变化及发展动态等,内容选择上,侧重于面向产业需求。
大会会场
25位领导与专家作了大会发言,会场外的大幅海报包括48个项目,大会报告和场外海报涉及到诸多高端领域和科技前沿课题,以及一些国际上的热点问题。报告的许多项目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有的已经在在一些产品中应用,如移动医疗设备的低频率低噪声低功耗IC的设计技术,医用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高分辨显微CT成像技术,低剂量口腔CT成像系统,全自动体外除颤器,主动型胶囊机器人,用于躯干网的基于生理特征的密钥技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大规模均匀超声造影剂微泡制备技术,高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技术,超声分子影像及靶向微泡给药技术,织物电极,血氧饱和度大范围变化时的校准技术,基于指端容积脉搏波的无创心输出量的估计技术,实时脉搏波检测中运动伪差信号的处理技术,便携式无线远程监测系统。有些研发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有待进一步研发,或与产业结合可进入产品开发,如基于MIMO雷达的穿墙生命探测技术,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演讲的绝大部分嘉宾有较长时间的国外工作经验,有的才从国外回来,有的还兼着国外的科研工作,他们介绍的不只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研计会场外的海报
年会上把“面向社区(Community)和居家医护(Home healthcare)的医疗器械”列为一个专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台湾台北医学大学信息处的信息长、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院信息室主任许明辉先生作了“远程医疗项目在长期护理中的发展与实现”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现象。医护成本急速上升以及照护提供者人数的短缺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台湾于200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作了一次试验,尝试利用医疗医护信息科技(远距医疗)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了三种模式来改善老年人的医护及生活质量,这三种模式分别是:居家式远程照护、小区式远程照护及机构式远程照护,许先生介绍了各种模式的运行情况和效果,以及存在的有待克服的问题。
国家把产学研结合定为强化我国创新体系的战略性措施,定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必须走的路。观察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不把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的创新潜力,作为强化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性措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有一个关于产学研结合的计划(UNISPAR PROGRAMME,UNIVERSITY–INDUSTRY–SCIENCE–PARTNERSHIP)。UNISPAR PROGRAMME一文中提出:“第三世界国家和经济转型中的国家,科技引导产业发展已经是一个主要问题……大学与产业合作可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作出重要贡献。”笔者以为,在国内各重要企业领导云集的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把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演讲、海报或展板等途径向企业界展示,让企业界了解这些成果,企业界人士也可以在会上提出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或者就一些问题在会上与学术界人士展开讨论,这可能是走向三结合,从而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愿这次深圳会是一个开端,开好开大这样的会,愿全国的大学和相关科研单位都能参加,介绍和展示他们的成果,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沟通的平台,会对“产学研”的结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The 5thInternational Summit on Biomedical and Health Engineering
CAI Guo-fang
1006-6586(2010)06-0001-02
TH771
D
2010-06-02
蔡国方,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专家,《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