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竺军
[关键词]都市报;发展;问题
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刊以来就以自己独有的两个特色:平民化的品位和风格、较低的价位,迅速成为一份走进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报纸,填补了我国报业结构中这一部分的空白,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从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创刊至今,都市报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黄金发展时期。都市报产生于市场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受惠于市场经济,同时也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和考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的自由性既给都市报带来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也给它带来生存的压力和挑战。如今,市场竞争的气氛空前浓烈,从价格战、人才战、发行数字战到全方位的质量战、时间战、服务战,报纸之间的竞争向纵深发展,都市报纸面临重新洗牌,脱胎换骨,寻求蜕变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在笔者看来,目前的都市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编辑思路大体相同。都市报大都走城市路线,都以事件性新闻、社会性新闻为主,新闻价值取向相同,栏目设置、报道策划方式相近,甚至版面编排、标题制作也相互模仿,你有的我有,我有的你也有。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千报一面的特有的都市报景观。
其次,新闻来源大同小异。都市报的新闻资源主要有新华社電稿和自采稿。前者基本是通稿,自采稿的新闻线索主要源于各个战线的通讯员,发生新闻事件时,他一般会把同一新闻线索尽可能广泛地传播给多家媒体;而突发新闻,由于信息社会各种消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揽报道大权。报纸获得独家新闻的难度与日俱增。
再次,经营手段日益趋同。报社的收入都以广告为主要支撑,盈利模式单一,这也导致同一地域报纸的广告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最后,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新闻把关不严。某些都市报一味追求平民口味、城市潮流,为求其爆炸性效果,不加筛选地报道任何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为取得最佳娱乐效果,有的都市报夸大事实,渲染非主流文化,报纸为抓读者眼球,只选择那些具有新奇性、趣味性、能吸引眼球的软新闻。这样不仅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而且为报纸片面追求猎奇的行为找到了借口,滋生了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倾向。比如,娱乐板块内容主角永远是当红的歌星、影星。而在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上各报却版本各异,让人一头雾水。结果最终导致了新闻报道格调的降低。
究其根源,办报理念创新不足与模式化,报纸定位趋同,是导致千报一面报业格局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今中国目前市场化的综合类日报基本上都定位于“市民生活”,综合类日报大量重复建设,必然造成区域内的趋同化竞争。另外,各地报纸实施的内部漏稿惩罚制度更直接造成了新闻趋同的局面。
那么,都市报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跟进时代的步伐 ,如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突围而出,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着眼点,强化报纸为大众服务的自觉意识。都市报应该面向城市千家万户,根据社会的变化,研究他们的阅读口味,采集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重视他们的呼声,注意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难点和疑点问题,通过报道达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目的。这样报纸就能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读者愿意通过报纸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沟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把报纸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次,树立高品位的报格。一份都市报应该保持高格调、高品位,在同类报纸中高出一筹,以真实、权威、可信的新闻,树立都市报的品牌地位,传递出社会舆论的声音。运用先进的办报理念和传播手段,走在时代的前沿,引导社会潮流。
再次,重视视觉效果,在创新上下功夫,创造新的办法、新的点子来参与市场竞争。版面应向厚报规模化发展,吸纳现代报纸设计理念,重视报纸外形,突出个性,还要加强纸张质量和印刷质量。
最后,重视人才利用。新闻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是人的智慧的竞争。激烈的报业竞争对都市报提出又一个严峻挑战,便是人才挑战。作为都市报如何面对挑战,坚持新闻创新,提高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实践证明,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报业,就拥有了发展的资本,就能成竞争中的赢家。□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