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发》中的人物塑造

2010-08-17 04:50
文教资料 2010年14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

郭 雷 王 旭

摘 要: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关键词: 《理发》 人物塑造 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 叙事观点

一、引言

林·拉德纳是美国体育新闻记者、幽默作家。拉德纳的短篇小说刻画了众多逼真的美国生活场景与人物肖像,为他赢得了文学声誉。拉德纳被称为继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来最一针见血的讽刺作家,也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之后最优秀的幽默作家。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理发》被称为是他“最黑暗的”讽刺小说,他所选择的独特的理发师叙述视角巧妙逼真地刻画出自一战结束到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个来自于真实美国社会的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美国人民的迷茫与混乱。如今,许多文学评论家仍然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争论不已,对人物的理解与阐释也众说纷纭,小说结局所引发的判断也说法不一,由此可见,《理发》这部小说的魅力带给了社会及读者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圆形与扁平人物的巧妙塑造,以及新颖的叙事观点的运用,拉德纳借用人物“独白”刻画出特定环境下扭曲的人性,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加了小说的深刻性,加深了读者的思考性。

二、人物塑造技巧

1.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巧妙创造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与圆形两种。福斯特说:“17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如果这些人物再增多一个因素,我们开始画的弧线即趋于圆形。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1]P59圆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心思多样,面对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绪与思考逻辑。反之,扁平人物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只存有单一思考逻辑、单一想法甚而单一性格。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福斯特说,世上罕有扁平人物,每个个体都充满了复杂情绪。所以没有完全的邪恶的人,也没有绝对纯真的人。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却有“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或“复杂性格”和“简单性格”之说。

《理发》中,理发师惠特尼、爱搞恶作剧的吉姆虽属扁平人物,却又不失让读者思考其人性的深度。福斯特认为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他一出场就被读者那富于情感的眼睛看出来”。[1]P60二是“他们事后容易为读者所记忆。由于他们不受环境影响,所以始终留在读者心中”。[1]P60拉德纳笔下的这两个人物直至故事结尾,仍然“执着于”其个性,未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质。故事开端,惠特尼表达对吉姆的崇敬喜爱:“吉姆可不是个人物嘛!”[2]P2在谈论吉姆对茱莉开的恶作剧时,惠特尼仅以“我觉得他本质还是挺好的,只是满肚鬼点子”作结论,直到最终吉姆意外死亡,他对吉姆的赞许都没有改变。从理发师惠特尼混乱的语言可以判断出惠特尼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充满了传统俗语的小镇方言和蹩脚的发音使整个故事的叙述成了一个谜,惠特尼对吉姆这些显而易见的满怀恶意的行为却“视而不见”,则表现出了小镇畸形的价值观。惠特尼甚至认为他们的小镇因为有了吉姆这样的人物才变得独一无二,并引以为豪。事实上,惠特尼对吉姆的残酷的恶作剧的称赞默认,使他成为吉姆所施恶行的潜在的参与者,拥有同样的罪恶。

吉姆这一人物的刻画更加清晰明了。整篇故事都是围绕他的恶作剧展开的,尽管理发师在讲述中极力创造轻松幽默的氛围,但只会引起读者对吉姆的行为的厌恶和憎恨。于是一个人性卑劣、嫉妒心与占有欲极强,毫无家庭责任感,贫穷堕落的“玩笑精”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最终吉姆的“意外死亡”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同情,反而成为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解放,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产生共鸣。正如福斯特所说:“我们大家都在追求永恒的东西,即使阅历很深的人也如此,在一般人看来,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因,我们都希望看到经久不衰的、人物始终如一的作品,以作为逃避现实的寄托,这就是扁平人物受到青睐的原因。”[1]P60“要取得喜剧性效果时,扁平人物就大有用场了。一个严肃的或悲剧性的扁平人物是容易惹人厌烦的。”[1]P64这也正是拉德纳的这部小说的审美艺术之所在。

然而,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出入其间,两者相互衬托,可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圆形人物理论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拉德纳并没有将小说的中心人物吉姆塑造成富有多面性的圆形人物,反之,他将故事中的侧面人物傻子保罗以一个圆形人物的形象贯穿于故事之中,并对故事的结局起了关键的作用。保罗“十岁左右时从树上摔下来,碰到了头,留下一点后遗症,一直没治好,不缺胳膊不少腿,就是脑袋傻”。[2]P3可保罗并非像小镇上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觉得他完全可以被忽略,而正是“保罗尽他所能,掌握了不少情况,就跑去医生那儿说了这件事(吉姆如何欺辱茱莉一事)”。也正是保罗,大家眼中的傻子,让吉姆命丧枪口。保罗这样一个圆形人物的塑造,给人以新奇感,为小说增添了悬念和震惊的效果。拉德纳的语言表面轻松幽默,却潜藏着苦涩又令人震惊的主题:对小镇庸俗卑鄙的道德观的谴责与控告。拉德纳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连傻子保罗都比镇上的那些欢呼吉姆的恶作剧的人们更理智和勇敢。

2.叙事观点

叙事观点是创作小说的基本方法。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事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上。”[3]他认为,小说家既能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来刻画人物,又可以摆出无所不至者的架势从内部区描绘他们;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而对其余人物的动机不加理会,又可以采取别的折衷态度处理。

在《理发》中,拉德纳让美国小镇上的一个理发师作为叙述人,所有的叙事话语都是理发师的直接引语,以“独白”的方式表现了人物间潜在的“对话”,小说还虚拟了一个听故事的人:理发师的顾客,一个新到小镇的男人,安排得十分巧妙。拉德纳让理发师作为叙述者,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让我们间接了解了作恶者的背景,而且在表述方面有更深的用意。作者并没有让叙述者的话全都不可靠,否则读者也无从阅读了。就故事里的基本事件而言,理发师是倾向于可靠的,如吉姆如何搞恶作剧,以及最后如何被保罗杀死,等等。不可靠的地方在于理发师对吉姆此人与事件的态度和认识。如他对吉姆那些恶作剧行为的欣赏乃至羡慕,他甚至认为吉姆是个好人,并为他的死感到惋惜,等等。理发师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其实也是吉姆的同谋,他与小镇大多数人一样,愚昧、空虚、闭塞,道德水平低下。他的观点不仅不代表隐含作者的态度,反而是其讽刺的对象。他是低于隐含作者与读者期待的不可靠的讲述人。作者始终隐藏在某处,与叙述者的观点拉开了距离。从读者实际的阅读体验来看,读者的态度和叙述者的态度往往是有抵触的,因为我们总是不想和他同流合污,总是想在善良与邪恶之间作出我们自己的选择。布鲁克斯和沃伦把拉德纳在表述方面的这种手法称之为“一种倒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手法”。[4]P205正是借助于这种手法,作者让读者加以警惕,对小说里的事件保持距离,甚至时刻提醒读者不要成为像理发师一样残忍和愚昧的人。

但为了避免一些读者被理发师的叙述所迷惑,以为理发师说的就是作者的看法和观点,作者也并非完全失去声音,而是借斯泰尔医生等人的声音来表达更接近隐含作者的观点。斯泰尔医生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有知识,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弱者。这样有关医生的叙述就与对吉姆的叙述形成了故事中两个人物间的冲突,最后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愚昧。然而,理发师作为叙述人不可能完全正确地描述医生,一定带有个人的理解和倾向,于是作者通过叙述者之口把医生的话语直接引进到小说之中。如:“他自个儿说,他认为,要把一个人锻炼成一个全面的好医生,没有什么比到咱们这地方来当普通医生更好了。这就是他来的原因。”显然,医生的“自个儿说”是一种不同于小镇百姓们的声音。理发师尽管不能理解医生,但他也讲述了事实,例如,医生真心地帮傻子提高智力,比以前镇上医生高明得多的医术,等等,都在为医生建立着某种可信度,从侧面使医生脱离于小镇的愚昧和残忍,成为充滿正义的人物形象。

布鲁克斯和沃伦也指出,这篇小说如果采取第三人称的平铺直叙的方法,或者让叙述者在讲故事时采取与我们完全一样的态度的话,我们会把那个怪人仅仅认作为一个畜生,一只虫豸,而他所作所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这样做过于简单,我们便会忽略整篇小说的内容。而采取现在这样的方法,就迫使我们或多或少地对理发师制造的麻烦加以注意,而当我们这样做时,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更深入地引进了小说。[4]P215

三、结语

拉德纳的短篇小说《理发》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还是在思想主题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小说人物形象带给读者的新颖而强烈的冲击使得这部小说至今仍赢得读者的喜爱。拉德纳的声音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富有个性的话语,以坦诚而直接的方式讲述着我们身边人物的故事,却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会忘了提醒我们莫犯同样可笑的错误。拉德纳的作品对美国是天才性的贡献,具有永恒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爱·摩·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M].花城出版社,1984.

[2]林·拉德纳著.孙仲旭译.理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帕西·路伯克.小说技巧论[M].1921.

[4]布鲁克斯,沃伦著.冯亦代等译.小说鉴赏版(第3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5]王先霈.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
现实百态,人物众生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