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高平市东部山区的应用

2010-08-15 00:48郭苏丽
山西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集雨高平市山区

郭苏丽

(高平市丹河灌区管理局,山西 高平 04840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高平市东部山区的应用

郭苏丽

(高平市丹河灌区管理局,山西 高平 04840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的实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干旱山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进行农作物补充灌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丰产的有效措施。介绍了高平市在运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雨水集蓄工程;成效;高平市东部山区

雨水集蓄利用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蓄存和调节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它是干旱山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进行农作物补充灌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丰产的有效措施,它的实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高平市水资源分布不均,丰枯悬殊,特别是东部山区水资源更为贫乏。在借鉴兄弟省、市雨水集蓄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平市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全市东部山区进行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勘察、设计、技术监督等工作。这一工程对缓解高平市特别是东部山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发展农业补充灌溉和生态保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雨水集蓄工程逐步从单一利用向多项甚至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过渡,为不断增强农业抗旱能力,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 主要做法

1.1 领导重视

高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领导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受益乡镇一把手担任,成员包括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和各受益村村长,各部门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确保了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主要具备了以下客观条件:第一,被群众普遍认识,群众积极性很高,同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掌握了雨水集蓄的各种技术。第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平市东部山区地处黄土丘陵区,土壤主要为红黏土,土质坚硬密实,适宜打小土窖。第三,村村通油路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交通状况,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集雨面。第四,工程建设所需设备、材料等当地市场可满足供应。

1.2 良好的管理措施

按照“谁主办、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从工程规划开始,就将工程产权明确到户,工程建成后,由乡政府颁发工程产权证书,允许继承、转让;同时,依托乡镇水管站成立了技术服务站,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进行工程管护,并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的产权归属和管理责任,调动了群众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损毁、盗毁、破坏现象的发生。

2 工程成效

近年来,高平市在干旱缺水的东部山区(如石末、北诗、河西等乡镇)建设水窖、旱井(旱池)等微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用于解决农民生活用水、发展抗旱补水灌溉。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雨水集蓄利用工程8332处(其中旱池32座),可蓄水34.39万m3,大部分为传统土窖,少数为红胶泥、砖石、浆砌旱井,共解决了1.7万人口的饮水问题,发展抗旱保苗补水灌溉面积363.33余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缓解了东部干旱缺水山区群众的生活吃水问题。受地形及地质条件影响,全市东部干旱山区自然降水稀少,地下水资源匮乏,人畜吃水非常困难,每年平均有6~8个月靠买水度日,即使在雨季降水丰富的条件下,生活用水也无法得到保障。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后,除遇特殊干旱年需到外村挑水、拉水外,中等年份当地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是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实施雨水集蓄工程的地区,平均每户每年可节省工日50~100个,按每工日10元计算,每户每年可节省劳动力资金500~1000元,农民将节省的劳动力用于发展经济,又可增加收入。

三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集雨旱井,发展农业补灌,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是高平市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所做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近年来,在东部山区的石末乡、河西镇东部(原牛庄乡)等地先后投资185万余元,修筑集雨旱井844眼,发展集雨补灌面积80余hm2,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以石末乡瓮庄村为例,该村是一个有着195户、710口人的村庄,耕地面积102.67hm2。工程建设前,主要作物为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不足7500kg,每公顷平均收益仅有9000元。2004—2008年,该村分两批建设集雨旱井179眼,发展补灌面积80hm2,原产量极低的旱薄地每公顷平均增产2250kg。不仅如此,该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节水新技术和农业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发展W膜盖面积33.33余hm2。 2005年春,该村引进种植了日本三樱椒、南韩椒、运红宝红薯、紫花白马铃薯等新品种,每公顷平均收入达22500元,每公顷平均增收15000多元,仅辣椒一项就可增加收入30余万元。加上反季节蔬菜等收入,项目区农业种植实现总产值160万元,纯收入135余万元,与旱地种植相比增收100余万元。项目区还紧跟市场形势,采取“桑椒套种”形式,积极发展蚕桑种植面积20hm2,进一步提高了雨水集蓄工程的效益。

四是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集雨工程的实施使农作物单产有了较大提高,原来传统的广种薄收开始让位于精耕细作,相当一部分村庄进行了村庄道路绿化,实现退耕还林,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五是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集雨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发展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全市80%以上的面积为丘陵山区,山多地少,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蓄住天上水,充分利用当地降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发展补充灌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作物产量,既是增强山区抗旱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节水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集雨利用工程,让小水窖做出大文章。

二是认清形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平市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有了可靠的资金保障。随着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群众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农业发展方面,群众可以把雨水集蓄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集雨技术、旱作农业技术配套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在第二、三产业发展方面,群众可充分利用集雨旱井发展养殖,兴建大规模旱井,补充工业企业用水。这样既可发展生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水环境,收到一举夺多得的效果。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加快做好行业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范》的修订,搞好工程规划布局,选择合理的工程形式,严格按技术标准分步实施。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及时总结各地在集雨工程中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指导雨水集蓄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四是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不但要继续加强农业补灌和生态建设方面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而且还要加强城市绿化及市政用水建设。具体目标是:

农业补灌:以东部山区的北诗、石末、河西(原牛庄、悬南乡)、米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集雨旱井8000余眼,发展农业补灌面积666.67hm2。

生态植被建设:结合“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重点搞好交通主干道通道绿化及荒山绿化集雨工程配套建设,发展集雨旱井、旱池2000眼(座)。

城市绿化及市政用水:结合城市建设规划,重点搞好环城绿化、街道绿化、机关学校绿化、市政用水等集雨旱井工程配套建设,发展集雨旱井1000眼。鼓励更多居民利用雨水冲厕、洗车、灌溉草坪,让雨水集蓄成为市政供水管网的重要补充。

TU991.14

B

1004-7042(2010)01-0037-02

郭苏丽(1970-),女,200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

2009-12-05;

2010-01-11

猜你喜欢
集雨高平市山区
基于Meta 分析的垄沟集雨措施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山区修梯田》
马铃薯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分析
山区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居民小区集雨工程数学模型
基于生态理念的高尔夫球场水域管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