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水利局
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全覆盖是王君省长向全省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是水利系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多年来,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晋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各县(市、区)政府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水利部门将其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实施,对项目区解决人数、建设内容、国补资金、自筹资金及完成时间等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实事工程”真正落到实处。2009年确保完成规划任务外,市委、市政府对全市314个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或自来水未入户的贫困村庄进行了专题研究,规划(涉及农村人口12.5万人)三年内解决。晋城市解决了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入户问题;高平市对46个村4.1万人未通自来水或管网老化的村庄进行了彻底解决;陵川县实施“百村万户”饮水安全工程,县级财政筹资300万元专门用于“百村万户”工程启动资金,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泽州县出台了高扬程农村饮水提水工程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对扬程超过300m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每方水由县财政补贴受益村群众1元,2009年共补助80万元。此外,晋城市市政府还拿出550万元对一些过去已解决但工程出现严重问题的给予了补助,进行了维修。2009年,全市共完成饮水安全工程299处,解决了616个自然村1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00年以来,晋城市围绕“建设集中连片供水工程,逐步构建农村供水网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这一总体目标,大力兴建或延伸集中供水工程,同时要求受益村庄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特别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全市致力于实施区域供水网络的贯通,大大提高了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的覆盖率和供水保证率。目前全市已兴建110处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有1187个自然村63万人受益,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5%;陵川县连续几年对磨河、台北、浙水三大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改造延伸,三大供水工程已有效对接,基本实现了全县供水网络的互补余缺。2000年前三大工程受益人口5万人,现在受益人口达到2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高平市从2003年开始建设西部供水网络,至2009年实现了河水、井水、库水、煤矿废水等联网,不仅解决了沿途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而且有效缓解了高平市工业用水,被誉为高平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工程。
我们从工程的建设开始就对工程选项、水源可靠性、工程造价、材料取舍进行反复论证。能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或依靠集中供水工程外延解决的不再新建工程;能利用地表水解决的决不打深井解决;能引水解决的决不提水解决等;对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边远山庄,则用屋檐接水解决,并指导其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安全卫生;对省市重点工程以及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及施工监理制。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工作纳入整个农村体制改革范畴来通盘考虑,坚持“管理从建设开始,改革从产权入手”,把加强建后管理、提高工程效益作为农村饮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市政府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管理办法,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市里成立了“农村供水总站”,各县(市、区)成立了“农村供水分站”或“中心站”、“供水公司”,各乡镇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站”,村级成立了供水小组或委托专人管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管理形式初步形成。泽州、陵川等县推广了国内先进的智能射频卡水表系统。
此外,各地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保护办法,在一些重点水源地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和保护标志牌,在集中供水工程管道经过的公路两旁设立了安全保护桩,对一些水源工程和蓄水工程进行了加盖、封闭,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
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晋城市农村供水有了很大发展,农村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2010年是“饮水安全全覆盖”的最后一年,也是攻坚年,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这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