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建 李生宇
长途汽车站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交通拥挤混乱、人员繁杂、治安秩序差、卫生状况差。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改善长途汽车站现状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加强治安、秩序管理,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方法来缓解这些矛盾。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整体的一部分,可以吸收和容纳相当一部分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与地面上的功能活动互相协调与配合[8]。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说明长途汽车站转入地下后的优势。
土地资源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城市客运交通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优化交通布局。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长途汽车站周边显得尤为突出。
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以解决各方向车流、人流的交通组织和转换,做好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很重要,应将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交通组织、交通控制方式等方面一并综合考虑,以减少干扰,确保交通安全和通畅,提高路网整体效率。
通过合理的车辆出口和地下道路设计,使出入车站的车辆不影响路面正常行驶的车辆,缓解长途汽车站周边交通拥挤的状况。
长途汽车站基本流线有:旅客、站前广场车辆、站内车辆流线。组织流线应按照进出站顺序,力求缩短旅客流程距离,避免交叉,旅客流线应与车辆流线以及站内车辆出入口分开设置。候车室是客运站主体部分,应当位置恰当、流线合理、环境舒适安静。要合理布置候车区、检票列队区、通行区及服务设施区,不宜设计套间和袋形空间[3]。
城市开放空间为我们的城市和邻里增添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公共价值、环境价值及审美价值[4]。有良好规划的开放空间能促进社会投资,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树立城市的典型特色,并可以把周围建筑连成一片,营造出一种场所感。它们对城市的肌理及生活、工作在那里的人们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活力、可居住的城市必定将自然元素与吸引人们来此生活、工作的空间融为一体。要仔细评估将开发与开放空间结合的机会,改进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中绿色的意义:1)绿色可以带来湿润的感觉,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环境心理感受;2)绿色在自然生态上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往往局限于绿色在生物学上的作用,而忘记了绿色对生活环境的作用;3)绿色在情操等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4)绿色对大众身体健康有意义;5)人们在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争中,对绿地的充分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6]。
汽车站转入地下后,地面部分可建设绿化广场,为旅客和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休息、活动场所。
城市中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车辆和人员。长途汽车站车多人杂,车辆和人员制造的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车站转入地下后,大大阻碍了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播的有效途径,从而减少噪声污染。
改建后广场中的地面售票厅、出入口、雕塑等,既是城市空间中的装饰,又可以形成广场或街道中的视觉中心,同时这些小品也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
人民防空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灾害[7]。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人防空间需求量大,现有的建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建造时没有融入人防元素,因此目前城市人防空间还不能满足人防需求。长途汽车站转入地下以后,可以增加城市人防空间,缓解周边建筑人防空间不足的矛盾。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系统性原则指导下的城市空间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不断地发展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各方面的不断变化,因而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中国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必经之路。交通是城市功能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问题[2]。长途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适应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也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汽车站从地面转入地下过程中采取措施,合理分配空间资源,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预留出以后与其他地下设施(如地铁、地下物流等)的节点,保护和再利用旧的环境空间,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同时保持城市历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说明长途汽车站地面转入地下在缓解局部交通压力、改善周边生活环境、提高人民防空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1] 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朱德本.公共建筑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亚历山大◦加文,盖尔贝伦斯.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梁 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 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M].蔡于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陈志龙.人民防空工程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 贺少辉.地下工程(修订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