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09年,四川省宁南县蚕茧产量达到 15.98万担,占凉山州蚕茧总产量的 42%,蚕农售茧收入达 1.4亿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 5668元。茧丝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5亿元,实现税利 5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量,多方共赢。蚕桑作为宁南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又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连续九年囊括了“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人均产茧、蚕业效益”五项指标的全省桂冠。
宁南县这个仅有 17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在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后,如何能连续 30年抓住蚕桑这一优势项目发展不放松,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面对丝绸行业管理体制的调整,面对茧丝市场行情低迷的冲击时是如何度过难关,实现稳定发展?作为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县有何经验?
宁南县在推进蚕业发展过程中努力遵循蚕桑生产规律,蚕茧市场规律,农村生产实际,坚持蚕茧统一经营,使蚕农在统一经营中得实惠,企业在统一经营中求发展,政府在统一经营中增税收,这些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
蚕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丝绸行业发展的基础,蚕茧作为特殊的商品不同于粮食、水果等农产品一类的鲜活商品。蚕农不可能将鲜蚕茧像粮食一样存放起来,等待市场,调节市场。鲜蚕茧如不及时进行烘炕,会化蛾,造成损失,降低蚕茧的商品价值。为更好地实现蚕茧的商品价值必须实行统一收购和烘炕,必须在蚕桑集中产区建立蚕茧收烘网点,进行全额收购。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蚕茧的商品属性,建立比较完善的蚕茧收购、烘炕服务体系,让蚕农生产出的蚕茧卖得脱,有效益,又方便。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起了 15个蚕茧收购站,遍及有栽桑养蚕的乡镇,方便蚕农就近售茧;安装了13台先进的热风烘茧机,确保干茧质量;推行了仪评收茧,使蚕茧评级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让蚕农满意;以龙头企业为保障,实现现金收购,确保了蚕农的利益。
正是遵循蚕茧的商品属性,努力按规律办事,宁南县蚕业发展才能实现数质并举,培植出“南丝路”优质蚕茧品牌。
目前我国农村是以户为生产单位,蚕业正是由一户户蚕农支撑起来的产业。蚕桑生产涉及到植物栽培和动物饲育两个领域,而且蚕桑生产从栽桑到养蚕见效一般需要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养蚕前期蚕房改造,蚕具、蔟具的添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靠单家独户的农民自发组织生产,组织销售,很难形成一个大的产业。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蚕桑发展优势的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针对分户小规模栽桑养蚕的生产特点,宁南县注重发挥政府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推动作用,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蚕桑生产领导小组,每年制定生产目标及考核奖励办法,下达生产任务,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蚕桑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对乡镇的重要考核内容,调动了乡镇及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正是在蚕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努力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近 30年的努力,使仅有 17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而且使农民在蚕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每年从蚕业发展中获得上亿元的现金收入。
我国既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也是蚕丝出口大国。我国茧丝资源、从业人员、贸易总量均居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 70%,茧丝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主导型产品。1990年以前,茧丝实行高度的计划管理,以后仍实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四川省通过人大立法,颁布了“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中,认真贯彻执行“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和“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县内只有宁南县蚕茧公司取得了鲜茧收购许可证和蚕种供应许可证,负责全县的蚕种供应和蚕茧收购工作。对无证供应蚕种、无证收购蚕茧的行为,县上组织工商、公安、物价、技监等部门进行严格查处。同时加强与比邻地区的协商,坚持管好自己的人,收好自己的茧,共同维护蚕茧收购秩序。
正是在蚕业发展过程中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做到管理到位,防止了劣质蚕种的流入,防止了“茧贩子”滋生,防止了“蚕茧大战”的发生,使宁南县的蚕茧生产、收购、经营保持了良好的秩序。
蚕桑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养蚕涉及到千家万户,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蚕茧质量难以达到较高的要求。培育优质蚕茧品牌,必须以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基础,才能保证较高的质量水平。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蚕业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县蚕茧公司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了涵盖桑树栽培、家蚕饲养、鲜茧收购、鲜茧干燥、干茧质量检测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宁南县农业地方标准进行发布实施。建立了以县蚕业局为龙头,乡镇蚕辅员为骨干,共育户为基础的蚕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推行了共育户联农户,共育费与养蚕单产挂钩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科技入户的管理考核办法,使技术员与蚕农的利益挂钩,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正是在蚕业生产中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宁南县的蚕茧单产、蚕茧质量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组织、牵引、服务作用。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关键在于龙头企业能随着自身从事的产业发展而发展。如果不能做到“谁发展,谁受益”,只有投入没有效益,龙头企业最终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宁南县蚕茧公司的作用。1995~1998年,连续三年,茧丝市场持续低迷,很多地方出现了拒收蚕茧,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挖桑毁桑现象。宁南县蚕茧公司也同样面临严重的亏损,但企业从推动蚕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采取保护价收购蚕茧,保护了蚕农的利益,连续三年,蚕茧产量不降反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公司与蚕农真正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每年企业从赢利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蚕种、蚕药、优良蚕具的补贴。并开始探索二次返利的分配机制,使龙头企业与蚕农的利益更加紧密。
正是龙头企业与蚕农之间建立起了比较牢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才舍得在蚕业的发展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服务手段。宁南县蚕茧公司每年用于生产的扶持均在 600万元以上,形成了“国家、企业、农户”多方配套,共同投入的格局。
蚕业已成为宁南等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培植蚕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税收的增长。“茧贩子”的出现,不仅扰乱了当地蚕茧收购秩序,造成蚕茧质量的大幅度下降,而且造成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
宁南县在蚕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蚕桑作为重要的税源进行培植,举全县之力,坚持热不赶,冷不砍,始终不渝抓发展,共同打造这项优势产业。宁南蚕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缫丝、蚕药、蚕具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推动工业兴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近 30年的努力,宁南蚕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离不得、企业增效垮不得、财政增量少不得”的重要项目,成为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