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艳 (山东省泗水县畜牧局 273200)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外已广泛采用仔猪4~5周龄早期断乳法,以缩短母猪哺乳期。但由于受饲料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易发生仔猪断乳腹泻,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影响生产性能,胴体质量以及水肿病发生。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仔猪断乳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就国内对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面的研究做详细介绍:
1.1 断乳应激性反应 早期断乳仔猪的应激性主要来源于母与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仔猪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和仔猪从分娩舍到保育舍转变的环境应激三方面,而三种应激源中,尤其以营养应激对仔猪的影响最大。由于断乳时,仔猪体质差,调节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应激性差,同时胃肠道机能发育不完善、突然改变饲料,由温热的,易消化的液体母乳转向半干或干饲料,再加之气温、环境等的变化,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其结果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粪便以未消化完全的稀粪为主,断乳仔猪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虽死亡率不高,但仔猪质量急剧下降。
1.2 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母猪初乳中乳蛋白含量7%,其中主要是免疫球蛋白。由于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大。可完全吸收初乳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常乳中乳球蛋的量仅有0.5℅,仔猪主要靠主动免疫。早期显著抑制仔猪免疫反应。引起仔猪免疫力下降,导致腹泻发生。
1.3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 仔猪胃肠道消化酶活以身殉职随着周龄的增长而增强,但仔猪断乳对消化酶活性的增 强趋势有明显的影响,尤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断乳后经1~2周后才会重新增加。断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不能适应植物必蛋白质高的饲料,易引起胃肠机能紊乱,这也是仔猪早期断乳1~2周内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
1.4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又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腹泻、 呕吐和失水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大小猪都可以发生,但以32周内的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多有冬春季节,但每年1~2月份和10~12月份为高峰期,环境恶劣、气候剧变、缺奶缺水和饲料突变是该病发生的诱因。该病常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导致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死亡率增高。断乳仔猪发病时,首先出现呕吐,继而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有强烈腥 臭味。pH<7,极度口渴,明显脱水,同时发病急,传播快。但随着仔猪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可初诊传染性胃肠炎。
1.5 仔猪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处出生至断乳均可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菌血型不同,其症状有3种。(1)仔猪黄痢,常发生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2)仔猪白痢,常发生于10~30d,以10~20日龄居多;(3)仔猪水肿病,见于断乳仔猪。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特征为胃壁及胃大弯和贲门部位发生水肿。其发生于饲料和饲养方法突变,气候变化有关,初生期发生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发病时体温无变化,先腹泻后便秘,共济失调,盲目运动,水肿是主要特征。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到颈部皮下,病程一般为1~2d,病死率约90℅。
2.1 科学的断乳方法,减少断乳应激 为了养好断乳乳仔猪,过好断乳关,就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和生活环境的“两维持,三过渡”即维持原圈管理和维持饲喂断奶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具体做法:(1)仔猪要早期补料,仔猪出生后7d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乳前胃肠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可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2)逐步实行断乳,即在断乳前1~5d逐步减少哺乳次数,补料逐日增加,断乳前最后2d夜间将母猪移舍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3)断乳时采取移母留仔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一段时间,以减少环境应激的影响。
2.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 为减少断乳仔猪的环境应激反映,应为仔猪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保育条件。断乳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因年龄而异,一般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日龄为20℃,冬春寒冷季节,特别是饲养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要采用保温措施。断乳仔猪适应的相对温度为65%~75%,地面经常清扫,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采取网上保育断乳仔猪,减少了仔猪与污染源的接触机会,床面清洁卫生、干燥、能有效遏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传播。同时建立严格消毒制度,猪舍门设消毒池,撒入2%NaoH溶液,出现病死仔猪应及时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3 合理的营养调控,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 仔猪营养是否合理是断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发性病因。实践证明,在仔猪哺乳期20日龄左右实行强制补料措施,到35日龄断乳前,保证仔猪至少采食600g饲料,才能使消化系统适应植物性饲料,降低腹泻。对断乳仔猪料中降低蛋白质水平,添加赖氨酸,可使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而仔猪腹泻明显下降。一般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8.5%~19.2%为宜,赖氨酸营养水平达1.18%,控制植物蛋白引起的免疫下降而拉稀,在15kg体重内使用膨化饲料,有助于防止腹泻。断乳期过后可逐步提高饲料粗蛋白质水平。
2.4 日粮中添加酸制剂 因断乳仔猪采食较多饲料时,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容易与猪胃内游离盐酸结合,引起胃酸下降,导致大肠杆菌繁殖增多,消化酶活性下降,最终造成断乳仔猪腹泻。据报道,在仔猪日粮中加0.5%柠檬酸,可使大肠杆菌减少10.2%,肠球菌减少68.8%,对仔猪有益乳酸杆菌增加5.1%,仔猪腹泻率减少22.83%。在仔猪饮水中按1%加入乳酸。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大肠杆菌明显减少。
2.5 药物预防 (1)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痢菌净、杆菌肽锌、喹已醇、磺胺咪、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嘧啶等,对预防仔猪断乳后腹泻有一定效果。(2)在母猪预产前15~30d采用K88基因工程苗、987P基因工程苗、K88和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口服免疫,K88、K99、987P三价基因工程苗注射免疫,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注射免疫,可使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免疫,大大降低断乳腹泻的发病率。
2.6 其它措施预防 (1)采用酶制剂,添加在早期断乳仔猪日粮中,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2)应用乳清粉。国外研究表明,在早期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10%~30%乳清粉(含乳糖60%~70%,乳清蛋白加12%以上)不仅使乳清粉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降低胃肠道pH值,而且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促使乳酸菌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加强消化道蠕动,帮助消化和防止腹泻。
3.1 口服补液治疗 腹泻造成仔猪死亡通常是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致。因此,补液是减少死亡的一项关键措施。常规方法是注射5%葡萄糖盐水20mL,1~2次/d,但很难大面积应用。目前采用配制电解质水溶液饮用的方法,可大规模实施。且疗效显著,具体配方:纯葡萄糖25g,氯化钠4.5g,碳酸氢钠2g,柠檬酸0.3g,醋酸钾0.2g,氯化钾0.05g,加水1000mL。
3.2 抗生素和磺胺药疗法 5%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体重,2次/d;庆大霉素5000U,肌注2次/d;先锋9号注射液,2~3万IU/kg体重,肌注,连用2d;磺胺咪0.5g加甲胺嘧啶0.1g研末,5~10m/kg体重,2次/d,连用3d。
3.3 痢菌净疗法 仔猪腹泻粪便中出现血液时,选用0.5℅痢菌净口服或肌注,0.5mL/kg,2次/d连用3d。
3.4 微生态制剂疗法 微生态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活微生物添加剂,可使腹泻下降50%~69%,但不能与抗生素药物同时应用,否则会抑制或杀死其中的活菌。如促菌生(止痢灵),仔猪出生后灌服,1次/d,连用3d,也可采用乳康生,在仔猪出生后早晚各服1次,连服2d,以后每隔1周服1次。连服6周,1片(0.5g)/次。
3.5 验方治疗 对细菌性腹泻,可使用配方:木炭末500g置锅内炒10min,加醋250g,捣碎的大蒜200g,炒15min,用水调成糊状,涂在发生腹泻的仔猪舌上让其舔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