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萍
(江苏省泰兴市河失镇畜牧兽医站 225471)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诊疗措施
肖云萍
(江苏省泰兴市河失镇畜牧兽医站 225471)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
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本市一养鸭大户电话反映自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10多只,笔者即赶去现场调查。该户2000只雏鸭22日龄从育雏室移至育成舍后2d出现10多只死亡。开始认为是因转群所致,便在饲料中添加氨基维它。使用3d天后,每天的病死数量仍直线上升,且部分有神经症状,前后5d,死亡总数达123只,发病总数达450只。
病鸭表现嗜眠,缩颈,喙抵地面,两腿发软,不愿走动,有的行动迟缓,有的喜仰卧,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排黄绿色稀粪,眼有分泌物,呈浆液性或黏液性,流鼻液,呼吸困难。死前有的出现阵发性痉挛或摇头、转圈、后退、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最后摇尾、抽搐死亡。病程一般1~3d。
剖检11只,主要病变是在浆膜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肝被膜炎,气囊炎,心包炎,卵黄呈干酪样炎症。急性死亡病例可见心包液增多,心外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淤血、水肿,肺门淋巴结肿胀,出血,肝脏呈红色,质脆肿大,外面包裹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纤维素膜,脾脏肿大,胃黏膜有大量粘液。肠道有黄绿色粘液状物,脑膜充血,水肿,出血。慢性病例表现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关节肿大,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肝、脾肿大,表现有灰白色斑点,有时呈纤维素性腹膜炎或脑膜充血、出血。
采取无菌操作,用病鸭心、血、脑、肝等组织接种于胰酶大豆琼脂平板(TSA)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置于5%~10% CO2培养箱中37°培养24h,可见表面光滑、稍突起、直径为1~1.5mm的圆形露珠样笑菌落。然后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
根据病情、症状和尸体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1)搞好环境卫生,对雏鸭舍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理消毒,并对水域进行经常性消毒。(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康雏鸭7~10日龄每只皮下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0.3ml,成鸭每只皮下注射0.5ml。(3)加强饲养管理,针对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合理配备鸭的日粮。(4)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合理调节好雏鸭舍正常温度和适当的饲养密度,注意舍内通风换气,尤其要针对季节特点,谨防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应激反应。(5)雏鸭群用林可霉素饮水,第1d按50mg/kg以后的4d用25mg/kg饮水,病鸭隔离并用青霉素5万IU/只肌肉注射。鸭群病情逐渐转,1周基本康复。
S858.32
B
1007-1733(2010)05-0091-02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