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清 熊术霖(广安市农机局,四川广安,邮编638000)
他是一名优秀的农机干部,在农机这个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他又是一名优秀的义工,3年多来,他组织开展义工活动346次,募集爱心资金2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 231人次。2010年3月18日,他在给贫困学生送助学款的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行程。他就是扎根于广安农机事业的普通农机人——杨宪明。
杨宪明,1966年3月出生在邻水县合流区华蓥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农机校。在学校,他学习勤奋,刻苦钻研,还被推选为班长。学成毕业后,他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邻水县坛同农机站工作。他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那里更需要我的技术。
邻水县坛同农机站服务的6个乡都是丘陵山区,杨宪明在站里主要负责农机维修工作,其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当时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为了修一台农机,他一个来回就得跑上好几十里的山路,往往天不亮就得出发,而回到站里已是深更半夜。
邻水县子中乡八家山村地处大山山顶,是远近闻名的旱山村。1987年8月,村里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田土全部龟裂,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当时村里唯一的一台抽水机也因不堪重负“病倒”了。村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可水泵就是不吸水。“杨同志,快救救咱八家山吧!”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老支书恳切的眼神,杨宪明把刚端在手里的饭碗一丢,背起20多斤重的工具箱就跟着老支书上路了。八月中午的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他一路小跑,满身大汗,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层白色的盐渍,三十多里的山路,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
修理底阀,清除淤塞物……两个小时后,抽水机重新在山沟中轰鸣起来。当溪水哗哗地流进干涸田土的那一刻,八家山村的村民都欢呼起来,工作10余个小时粒米未沾的杨宪明却一头栽倒在抽水机旁。当晚,村民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老腊肉和农家老酒,用最高的礼节“宴请”他。
第二天回到站里,平时省吃俭用的杨宪明,却一口气“大手大脚”地买回了三样东西:一个水壶、一包饼干、一双胶鞋。此后,不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市局机关,他的办公桌上总会备着这三样东西。他说,有了这三样东西,以后下乡就再也不用给群众添麻烦了!
由于工作出色,1989年,杨宪明被任命为合流区农机站副站长。走上管理岗位的他始终保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
1989年7月10日深夜,邻水县遭遇了特大洪灾,地处御临河边的合流区农机站受到洪水威胁。危急关头,杨宪明挺身而出,他一边组织站里的职工有序撤离,一边全力抢救集体财产。眼看来势凶猛的洪水淹没了农机站的大门,已转移到安全地带的职工不停呼喊:“宪明快出来呀,危险!”杨宪明毫不畏惧,直到把最后一批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后,才从农机站二楼窗户跳入水中撤离。当他游到安全地带时,洪水已经淹没了二楼窗户。
1986年至1995年在基层农机站工作的那十年,杨宪明究竟走了多少里山路,帮助群众解决了多少困难,没有人能算得清,但人们至今仍记得住的是:平均一个月,他就要穿烂两双胶鞋。
1995年,因工作需要,杨宪明调到广安地区水利农机局工作。在担任农机监理所所长期间,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打破条块分割,积极与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探索出了一条农机安全监管的新路子,取得了连续5年无一农机伤亡事故发生的优异成绩。
1996年10月,杨宪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哪里有困难,再忙再累他都会热心帮助解决。
1999年春天的一个双休日,广安区浓溪镇的一户种植大户由于缺乏劳力耕地,眼瞅着就要错过最佳播种期,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到广安市农机局求助。杨宪明得知情况后,主动放弃与分居两地的妻儿难得一聚的机会,立即驾着拖拉机赶到浓溪镇,为种植大户耕地。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他帮助业主耕地一百多亩,及时解决了业主的燃眉之急。
2000年7月,广安市发生特大旱灾,广安区广福街道办事处内塔村许多田土龟裂,庄稼干枯,人畜饮水困难。杨宪明一边忙着组织调运抗旱机具,一边和其他同志一道安装抗灾机具,铺设抽水管道。40多度的高温,人的皮肤烤得火辣辣的痛,但杨宪明始终战斗在抗旱救灾最前沿,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经过七天连续奋战,抗灾机具全部安装到位。
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杨宪明就在义工QQ群里发出倡议:请义工同志们紧急行动起来,自愿就近献血支援灾区。随后,他赶往城北献血点献血。而就在献完血后仅几个小时,他又组织10名义工带着募集的2万多元现金和灾区急需的棉被、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连夜奔赴灾区。
2010年春,广安市遭受特大旱灾,全市3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30万人和54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有80个村基本靠送水生活,受灾损失高达2.5亿元。杨宪明一直奔走在抗旱救灾一线,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白天,他忙着组织村民堵溪截流、抽水保苗;夜里,劳累了一天的他,还要加班加点汇总农机系统的救灾情况。就在牺牲前一晚,他一夜未眠地赶出了全市农机系统抗旱救灾总结。
杨宪明生前所担任过的农机监理所所长、局办公室主任,都是有一定实权的岗位,但他却始终一尘不染。
杨宪明的妻子是邻水县电力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10多年来夫妻两地分居。他既要照顾在广安上学的儿子,又要照顾年迈的父亲,工作生活极不方便,但他从没向组织提过要求。担任广安市农机局的办公室主任时,局里的公车都归他管,但他从不公车私用。为了更好地开展义工活动,2009年初,他特地又买了一辆自行车。而就是这辆自行车,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农民群众的眼中,农机监理所和管汽车的交警部门一样,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经常有人直接或托人找杨宪明求情,想在落户上牌、考试领照、违法事故处理等方面开后门。他老家的一个亲戚一直在邻水乡下务农,由于缺乏一技之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杨宪明调到广安市农机局后,亲戚似乎看到了希望,一天夜里“偷偷”找上门来:“兄弟,哥家里实在太困难了,你帮哥办个拖拉机驾驶证吧。”那一夜,杨宪明整夜未眠,他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杨宪明一直记得:父母体弱多病,为了能让他安心念书,亲戚屋里屋外没少帮他家的忙。第二天一大早,他送亲戚到汽车站,当客车即将开动时,杨宪明满含热泪地说:“兄弟手中的权力是公家的,你这个忙我帮不了,也不能帮。”亲戚走后,妻子一个劲的埋怨他:“为啥就不能开次‘后门’呢?”杨宪明对妻子说:“这个‘后门’开不得,开了,就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杨宪明曾三任广安市农机局办公室主任,除了担任农机局政工、文秘等繁杂工作外,他还主动承担了单位的扶贫、综合治理等其他工作。尽管工作量大范围广,但他从不计个人得失。几年来,他拟写机关材料达两百余篇,编写的《农机简报》和农机信息稿件达五百余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在生前的一份年终总结中,杨宪明曾这样深情地写道:在担任农机监理所所长这些年来,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农机监理所所长这个光荣的称号。
从基层农机站到市农机局、从农机维修手到农机监理所所长、局办公室主任,参加工作的24年来,尽管杨宪明的工作岗位、职务一变再变,但他服务人民的优秀品德、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却始终没变。
杨宪明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无限热爱的农机和义工事业,献给了自己无限热爱的广安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杨宪明同志逝世后,广安市广大干部群众为他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优秀品德所感动,为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所感动,为他淡泊名利、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所感动,上千群众自发为他送别。
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为人之道,杨宪明的一言一行,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上种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