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美国立国道路之争的探讨

2010-08-15 00:42:33靳小勇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杰斐逊汉密尔顿现代化

靳小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美国立国道路之争的探讨

靳小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1789年,联邦宪法在十三个州获得通过,作为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美国宣告诞生;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关于美国发展道路的分歧反映了两个不同派别在建国道路上的分歧。本文对二人的争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美国现代化的影响,揭示其中的现实意义。

现代化;立国道路;汉杰之争

一、西里尔·布莱克的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学界一般将现代化理论分为经典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1958年,丹尼尔·勒纳在其著作《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中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统[1],至19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西里尔·布莱克提出运用比较和跨学科的方法开展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为现代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在其代表性的著作《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传统与现代性”一节中,曾对传统性和现代性进行区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智方面。布莱克认为,在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全部复杂性的理解和控制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理智处于现代化的核心地位。

(2)政治方面。现代化的政治内涵突出地表现在公众和个人领域的决策强化。在公共事务领域,这种决策的强化采取了国家行政机构日益集中化的方式。

(3)经济方面。首先,现代化往往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国家统制经济;其次,可以从储备和投资这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和政治领导动员资源的能力。

(4)社会方面。现代化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理上流动性的增加和传统家庭结构的转变,这些趋势促使收入分配、教育、男女关系,社会维系、医疗等开始在所有人面前趋向平等。

(5)心理方面。传统社会僵硬的社会结构倾向于抑制个人主义,从某种相对意义来说,传统社会的结构倾向于代复一代,是一种相对具有静态性质的社会。今天的社会发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而且迅速的变革。

上述五点均是对现代化的特征作出的一个判断。

二、汉杰二人的主要争论及措施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开国元勋之一,曾在英王学院学习,认真研读过威廉·佩蒂、素图亚特·休谟等人的著作,对英国政体深有研究[2],独立战争期间任华盛顿副官,负责大陆军给养,制宪会议期间为联邦宪法的诞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34岁出任联邦财长,主持财政改革工作。其相关文章主要收集在《联邦党人文集》中。

托马斯·杰斐逊,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种植园家庭,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24岁取得律师资格,并继承父业经营种植园,拥有大批奴隶。1769—1774年当选弗吉尼亚议员,是“大陆会议”的代表人物,独立宣言的起草人。著作有《弗吉尼亚笔记》《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等。杰斐逊任内因崇尚重农主义、个人自由、有限政府及以共和主义激励美国身份认同而知名。

在华盛顿总统第一届内阁里,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分别担任财政部长和国务卿。1790年1月9日,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一份报告》;同年12月13日,提交了《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以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1791年12月,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与此同时,汉密尔顿的工业化措施遭到了杰斐逊、麦迪逊等人的强烈反对,在国会讨论过程中,汉密尔顿多次游说,甚至与杰斐逊达成政治妥协,才使得前三份报告得以通过,工业化措施得以稳步推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杰斐逊本人一直倡导以农业立国,学界多认为杰斐逊本人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3],特别是在英法战争之后,杰斐逊更加倾向于将美国建立为一个工业国。他对美国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800年执政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建议国会放宽入籍法的限制,并鼓励人们向印第安人让出土地所有权,移民西部,推动西部的开发;鼓励并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兴修国道;支持贸易保护政策,鼓励印第安人由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以及在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州等一系列举措。

对于汉杰二人的评价,学界有颇多争议。《美国通史》的作者马克·卡恩斯认为:汉密尔顿是一个“富有远见的经济设计师”,是一个“转变了美国经济结构的人”;与此同时,乔伊斯·阿普尔比[4]、福瑞斯特·麦克唐纳则认为杰斐逊害怕现代化,留恋“伊甸园式的过去,”并且把他否定为一个否定人类一切文明而回到自然的卢梭相提并论。

张友伦则认为,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代表了美国建国之初倡导集权和分权的两派,即主联邦权力和州权的两派,汉密尔顿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维持联邦的统一,提高资产阶级利益,利用这个阶级所具有的众多的社会精英分子维持联邦政府。而杰斐逊则是对“天赋人权”推崇备至,痛恨君主,主张对人民实行温和政策,提倡州权,重农主义。

刘祚昌老先生则认为,必须全面、发展、深入地看待杰斐逊的思想。虽然杰的农业共和国的思想与现代化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但必须注意到,19世纪初,英法战争的禁运使其立场开始向汉密尔顿的以工商业立国的方向转变,因此,杰斐逊内心也是一个现代化论者。

三、对汉杰之争的分析与评价

作为两种不同发展道路之争,汉杰之争构成了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5],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待汉杰二人的争论及其对美国的影响呢?

从政治角度出发,汉杰二人的争论是美国关于联邦权和州权之争的延续。无论是在宪法制定还是一系列金融机构的建立过程中,汉密尔顿坚信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维护民主制度和国家稳定的基石。如布莱克所言,国家政权的强化避免不了以牺牲地方政府权利为代价。毫无疑问,汉密尔顿的主张反映了近代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中央集权的倾向,这也是近代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从经济层面来看,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一书,但直到18世纪末,在经济理论上仍存在着传统的重商主义和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之争。在强调中央政府的职能、贸易顺差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联合上,汉密尔顿更多地受到了前者的影响。四份报告里,发行新债券,恢复国家信用,建立合众国银行和国家税收制度使得统制经济在新的联邦体系中得以建立。至1794年,旧债全部偿清,同时,美国的外贸总额,出口货物,商船吨位等呈现飞速增长势头,工商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6]288-289。在布莱克看来,统制经济体系的确立和贸易的增长,是衡量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刺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福克纳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密尔顿的政策取得了立即的和令人惊叹的成功。他不仅为未来的后代拟定了一些计划,还为他自己的时代建造了一座安宁宫。以1790年为起点,继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美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扩张和繁荣发展的非凡时期,这是美国的第一个或许是最大的非凡发展时期。”[6]290无怪美国学者塞缪尔·莫里森称:“如果说是华盛顿的性格巩固了新政府,那么使新政府得以顺利地行使职能的,就是汉密尔顿的天才”[7]。

从社会方面看,在1800年杰斐逊上台以后,对现代化身体力行的一系列举措大大地推动了美国城市化发展[8]。1803年,杰斐逊从西班牙政府购得路易斯安那州,1804年批准土地法等任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也为美国社会在19世纪初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从理智和心理方面来看,自汉杰之争开启了现代化道路后,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土壤上得到了最迅速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以及在西进运动的推动下,美国的国民性格逐渐定型,并且成为最具有活力的民族之一。在西部的拓荒历程中,以及外来族裔融合中,多元文化基调在这里逐步奠立,数千万的美国人开始了实现自己新的美国梦的历程。可以说,美利坚民族的性格的最终定型是伴随着美国现代化的开启而逐步完成的。

综上所述,美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在一系列事件的推动下,在政治、经济、社会、理智和心理等领域逐步展开的,并且最终在汉杰二人的争论中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明确下来,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得以推行实施,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布莱克的著作中,现代化是一个毁灭与创造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为代价换来了新的机会和前景。从立国道路之争到内战结束,以及二战后经济持续发展,三次大的机遇促成了今天较高的现代化程度,而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争论则贯穿了第一次机遇的始终。从美国的现代化历程来看,宗教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为美国现代化作了理智上的准备。1789年联邦宪法的通过为美国革命确立了政治秩序。汉杰之争,特别是汉密尔顿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建立联邦经济体系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杰斐逊执政后继续实施了美国工业化的措施,终使美国迈开了现代化的坚定步伐,吹响了美国工业化的号角。在这一过程中,汉密尔顿坚定的以工业立国的主张与杰斐逊当选后稳步推进美国工业发展政策,共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现代化;虽然二人的分歧属于个人分歧,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美国,这点正是隐藏在二人背后的共通之处,也是促成美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

[1] Lerner D.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coity[M].London:Macmillan Pub Co,1958:1-15.

[2] 杨建党.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一个长期被误解的民主政治思想家[J].兰州学刊,2006(5):125-127.

[3] 梅利尔·彼得森.杰斐逊全集[M].刘祚昌,邓红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466-542.

[4] ApplebyJ.What is still American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omas Jefferson[J].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1982,39(2):295.

[5] 李庆余.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5,72(2):49-53.

[6]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上卷[M].王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 塞缪尔·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M].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367.

[8] 王旭.美国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9-41.

Controversy of Founding Road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JIN Xiaoyo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Hamilton and Jeffers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ed the different thoughts of two sects in the founding road.The arguments between them are analyzed,and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on the United States is explored,to reveal its prac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modernization;founding road;the controversy between Hamilton and Jefferson

B 712

A

1008-9225(2010)05-0073-03

2010-06-12

靳小勇(1986-),男,甘肃静宁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耀华】

猜你喜欢
杰斐逊汉密尔顿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美国的诞生(十一)·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不接待副总统的小旅馆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一类特殊三正则图汉密尔顿回路存在性的证明
总统的衣服
小小说月刊(2008年4期)2008-05-14 14:54:53
梦境追踪
故事会(2007年1期)2007-03-07 03:07:24
波伊斯和汉密尔顿的对话
雕塑(2000年2期)2000-06-22 16:13:30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军事历史(1998年6期)1998-08-21 0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