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0-08-15 00:47:13王家亮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王家亮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以及维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一门与日俱新的课程,而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灵活、实践环节薄弱、实验内容定位不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学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影响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就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设置课程,选择合适教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涉及多方面技术和理论的综合性课程,它以众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熟悉管理学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理论,以及需要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学生如果对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准备不足,学习本课程只会是雾里看花。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笔者建议在开设该课程时应将相关的前期课程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最好将本课程放在大三的下学期进行,并且增加实践课时,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围绕教材开展教学,学生围绕教材巩固知识。在教材选用上,选择难度适中、针对性强、教材内容与实践挂钩并且适合师生双方的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教学,还可以便于学生自学,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

由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和内容很广,而且量比较大,许多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容易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应用多媒体技术,由此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1.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上,许多内容需要通过表和图的方式加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清楚地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每节课都会有相当量的板书,耗费了比较多的课堂时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从而使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

3.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宣传片或是系统开发过程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新型的师生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讨论的平台和场所。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通过BLOG、QQ、BBS等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网上发布课件、作业、案例等信息,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那么上课听讲的时候就更具有针对性,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强。此外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提问和提交作业,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便于统计和记录,为期末考核提供依据。再次使用QQ和飞信等聊天工具是进行答疑工作的有效方式,既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敢当面向教师提问的现象,又使得课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出发,精心组织或挑选案例。具体案例的设计或选择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有大型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中小型系统的开发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使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过程与开发要点。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主要让学生能理解抽象的理论并给出其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将听讲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中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领会,两者相得益彰。实践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辅之以课下练习和资料收集,采取以系统开发带动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基本教学内容紧密配合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好地将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与实际项目开发应用相结合。通过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系统开发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当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优秀实验教学教材的缺乏,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实验内容分为两个环节:操作验证实验和系统开发实验。

操作验证实验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实验室安装的用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了解商业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组成、软件架构等,为今后的系统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提供4-6个课时让学生学习掌握CASE工具的具体使用,从而可以完整地理解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至于CASE工具,可以选用微软公司的Visio软件,也可以选用IBM公司的Rational Rose软件。

系统开发实验采取分组的形式,每小组2-4人。经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小组人数不宜超过4人,4人以上小组存在工作任务集中化现象,即主要工作由一人或两人完成,小组其余成员发挥作用甚微,比较合理的小组人数为3人一组。实验课题或项目的名称及内容由小组根据兴趣自选,每个小组就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流程的运作,并且要求在每个阶段撰写所需的文档及相关分析报告。学生在这个实验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选题,使本小组的项目具备亮点,从而在最后的实验项目评分中占据优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我们实行小组负责人制,由小组负责人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协调和监督工作。教师在这个实验环节,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的把关。每个小组的选题存在差异性,对于一些选题比较复杂、较难实现的项目,我们本着不打击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对其进行疏导,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参考。另外,在此环节,教师还要严格监督学生的工作进度,在规定时间检查各个阶段的相关文档以及代码编写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期末,为完成任务赶工赶时,敷衍了事的情况出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

[1]J.L.Whitten.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第7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卫红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30(1).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哈尔滨轴承(2022年1期)2022-05-23 13:13:18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5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