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2010-08-15 00:50王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8期
关键词:透明度盈余利润

□文/王强

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文/王强

自从安然和世通公司事件以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保护社会公众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革新的热门问题。作为公司治理改善中的重要方面,信息披露透明度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行为间的关系,并提供新的思路。

一、文献回顾

从国外文献来看,针对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信息不对称为媒介分析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按照信息披露-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的逻辑思路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Glosten和Milgrom(1985)分析了公司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间的关系,他们的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公司披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Welker(1995)用实证方法验证了这个结论,他发现以买卖价差计量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披露水平的上升而减少,市场流动性随着披露水平的上升而上升。Lang和Lundholm(1993)发现规模大的公司,业绩好的公司以及盈余-收益率关系较弱的公司具有更高信息披露水平。他们使用盈余与报酬率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信息不对称的指标,二者相关性越弱表示公司价值的信息中有较少的部分被信息披露所揭示,剩下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相对较高。Lang和Lundholm(1993)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很高时,公司有更强的动机去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减轻逆向选择。他们的结果与Glosten和Milgrom(1985)提出的信息披露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Lang和Lundholm(1996)还发现了更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政策可以带来更多的分析师跟随,更准确的盈余预测、分析师之间预测偏离程度的降低,以及更低的预测修正波动性。

2、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Gerald J.Lobo和Jian Zhou(2001)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检验了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向关系,结果显示:披露程度的提高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Hirst和Hopkins(1998)认为更透明的信息披露会导致更容易分辨出盈余管理行为。Lee等(2005)发现那些通过证券销售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会选择更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方式。Hunton(2006)采用实验方法,综合收益报告的更高的透明度将减少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对62名财务经理和CEO设置不同的条件,通过决定销售何种可售证券,当预期利润低于一致预测时,参与者将销售能够增加利润的证券,然而,对综合收益报告格式更加透明会显著降低盈余增加和盈余减少的盈余管理。在更加透明的条件下,参与者认为盈余管理会被报告使用者识别,不利于股票价格,损害报告声誉。而在透明度较低的条件下,参与者认为盈余管理不会被识别,并有利于股票价格,对管理者的声誉也没有影响。Hoje Jo和Yongtae Kim(2006)通过分析SEO公司发行前的信息披露频率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信息越频繁的公司,其透明度越高,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并且股票发行后的业绩越好。

从国内文献来看,对于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实证文献还较为缺乏,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方面,如汪炜、蒋高峰(2004)首次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量作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粗略替代研究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的关系,结果发现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地降低融资的资本成本。方军雄、洪剑峭(2006)在《信息披露透明度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一文中,以深交所2001~2003年期间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初步探讨了信息披露透明度对会计盈余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地改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这反映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能显著地改善盈余报告的质量,从而使得报告盈余更加接近经济利润。

二、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可以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线下项目利润操纵、应计利润操纵和实际业务利润操纵三种盈余管理方法的影响。

从实施成本和隐蔽程度上来看,线下项目利润操纵、应计利润操纵、实际业务利润操纵,其隐蔽程度逐渐增加,可识别的风险逐渐降低。对于非经常发生的线下项目,如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项目,由于其在利润表中单独披露,报表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分析当期利润的构成来进行识别。因此,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被投资者识别出来的风险最高。对应计项目的操纵,如虚增收入,操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整预提待摊项目等方式操纵利润,这种盈余管理方式并不在报表中单独列示,报表使用者很难识别出这种行为,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审计机构审计的重点。企业需要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制作虚假证明材料等以证明给审计机构,所编制的财务报告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因此,应计项目的操纵是一种实施成本较高同时隐蔽性也较强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当前关于盈余管理方法的研究主要关注应计项目利润操纵。实际业务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使其相信财务报告目标通过正常业务活动已经达到,而做出的偏离正常业务活动的行为。这种偏离并不能提高企业的价值,而只能使管理者达成财务目标。如果企业的某项经济活动仅是为了实现粉饰报表,而并不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活动,即并不是为提高企业价值而进行的活动,那么就可以看作为实际业务盈余管理行为。如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的过度生产行为、酌量性费用的操纵、突击降价进行促销等行为。这种盈余管理方式往往可以避开会计准则的约束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其隐蔽性也更强,审计机构对这种方式往往也无可奈何,其中除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逐渐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投资人的重视,出台了愈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外,对其他实际业务操纵由于很难与正常业务活动进行区分,因此其研究文献和法律规范也比较少。

从各种盈余管理方式来看,虽然其实施成本与隐蔽程度各有不同,但是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通过财务报告的操纵以误导外部股东的决策。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这些盈余管理方式并不会提高企业价值,而仅是为了满足少数大股东或者管理者利益要求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公司透明度的提高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增强外部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同时,作为一种外部制度约束,可以促使管理者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从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上来看,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实施成本和隐蔽性较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增强投资者识别这种盈余管理的能力,判断它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方式是操纵应计利润,应计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通过预提、待摊等方式确认的利润,这种方式往往改变当期利润而不改变当期现金流量,如坏账损失的确认、摊销期限的延长等。管理者通过改变当期的计提、摊销项目金额来调节当期利润,通过正向的非正常应计利润调高当期利润,通过负向的非正常应计利润调低利润。管理者选择向上或向下的盈余管理是根据自身的报酬情况和经营状况决定的,如果企业的业绩下降到可能威胁自己的职位或影响自己的薪酬时,管理者就会选择向上管理盈余。相反,如果业绩已经接近绩效顶部,管理者进一步提高业绩对自身的薪酬影响很小,此时管理者就会选择向下的管理盈余,将当期盈余部分转移到下一期。通常董事会习惯于根据上一期盈余制定下一期的绩效阈值,当期的高盈余会提高董事会对未来的预期,造成下一期过高的利润目标,此时管理者为避免使当期的盈余过高,也会向下管理盈余。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对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方式也会产生影响。

企业除了可以使用应计利润来操纵利润以外,还可以使用实际业务操纵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实际业务操纵是指管理者为了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使其相信财务报告目标通过正常业务活动已经达到,而做出的偏离正常业务活动的行为。这种偏离并不能提高企业的价值而只能使管理者达成财务目标。实际业务操控可以增加当期利润但是对未来的现金流量有负向影响,因此实际业务操纵会降低公司价值。为了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这种利用实际业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我们使用Sugata Roychowdhury(2006)的方法进行检验。这里,我们只关注以下三种方法:

1、过度生产。各国会计准则普遍要求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制造类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生产比预计需求量更多的产品以提高账面利润。由于产量的提高,固定制造费用可以分摊给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只要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的减少低于单位产品边际成本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下降,从而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会引起产品销售成本的下降,进而提高经营毛利水平。即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产品的产量来控制利润,这也是完全成本法的不足之处。过度生产会增加企业的非正常生产成本,因此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增量生产成本会引起单位销售额的生产成本增加,即过度生产会导致相对于销售额的产品生产成本的非正常上升。

2、降低可操纵费用。可操纵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培训费用、广告费用等管理者可以操纵的当期费用,管理者可以减少这些费用以增加利润,管理者通过降低可操纵费用来达到目标利润将表现为非正常的可操纵费用水平降低。降低可操纵费用可以减少当期的现金流量,因此对当期的经营现金流量有正向影响,但是这种正向影响是以可能降低未来的现金流量为代价的。企业过度压缩研发费用,对当期利润和现金流量是有利的,但会牺牲未来的现金流量。降低可操纵费用会导致相对销售额比非正常可操纵费用更低。

3、销售操纵。这里的销售操纵是指管理者通过提供过度价格折扣或者更宽松的信用条件来临时增加销售额的行为,例如企业可能通过在年底提供限时的高价格折扣来增加当期销售额;企业也可以通过在年底向经销商提供更长的信用期限来促进当期销售,利用渠道囤积操纵利润。销售操纵往往会降低单位销售额的现金流量,或者增加单位销售额的生产成本。

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对于企业利用实际业务进行盈余管理也会具有一定的作用。从理论上,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取决于管理者对特定信息披露透明度条件下的盈余管理的风险与增加的收益之间的权衡,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其社会公众识别盈余管理的风险越大,如果假定各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收益是相同的,那么,管理者将倾向于使用识别风险更低的盈余管理方式。从这个角度讲,识别风险较低的实际业务盈余管理方式受到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应该较其他两种方法更小,但信息披露透明度仍会降低这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程度。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1]董锋,韩立岩.中国股市透明度提高对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5.

[2]曹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与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

[3]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经济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透明度盈余利润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观念新 利润丰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