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葵阳
(桐乡市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浙江桐乡 314000)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沈葵阳
(桐乡市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浙江桐乡 314000)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竞争更加激烈,运动员单凭本身所具备的技术、战术,以及身体素质水平是不够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身体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更要具备心理方面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达到以弱制强,出奇制胜的功效.
心理特征;心理训练;赛前调整;赛前竞技状态
排球比赛是一项对抗较激烈、制约性较强的运动,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技战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赛前的心理状态,这是排球比赛能否发挥技战术水平的根本.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复杂多样,认识与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对排球比赛的影响,并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进行调整,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是每个教练员必须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拟对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心理训练及调整方法进行探讨,为训练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提供参考.
赛前状态即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进行一定的准备之后,其技战术、身体机能和心理等方面在赛前所处的状态.[1]赛前心理状态是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所表现出来的“身”、“心”方面变化的综合体现.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出现的心理状态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赛前过度兴奋状态的表现大多为过早兴奋或过度兴奋.[1]有的运动员在离比赛还有好几天就进入了竞赛状态,情绪特别兴奋,总是想去比赛场,恨不得马上比赛.赛前过早地兴奋,必然会过多地消耗心理能量,而到了真正比赛时就会显得筋疲力尽.还有的运动员在临赛前情绪过度兴奋,表现为头脑发热、动作忙乱、坐立不安、心率和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的指导、记忆力减退等等.青少年运动员在过度兴奋的状态下去参加比赛,往往会造成动作失常,技能水平不能正常发挥而影响比赛成绩.
赛前淡漠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动作怠慢、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以致于不想参加比赛等.[1]例如:有的运动员下午要进行比赛,而中午休息以后总是迷迷糊糊兴奋不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参加比赛,运动成绩必然下降.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外表看起来很兴奋,有时好象也很沉着,但内心比较空虚,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而且浮躁,不愿冷静地思考问题,总相信能轻易取胜或侥幸成功,对面临的困难抱着消极或轻视的态度,不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1]具有这样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束手无策,在场上极易出现急躁情绪,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最后造成比赛的连锁性失败.
战斗准备状态也称最佳竞技状态,是最适宜比赛的情绪状态.能形成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一般都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对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从而出现一种稳定的情绪.[2]如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始终感到全身轻松,肌肉协调,不发紧,不颤抖,感觉有力;心情愉快,既兴奋又镇静,无论在任何复杂的比赛情况下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形势,处理问题,遇到困难挫折不急躁、不恼火.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头脑清醒,能努力争取去夺取最后的胜利,且在风云变幻的比赛场上,心理上始终能做到乱中求静,行为上能做到动中求稳.
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归结,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是情绪因素和身心的激活水平.
人的情绪体验经常受到外部的刺激因素、身体内部的生理因素和大脑中枢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刺激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主要是听觉与视觉),从外部获得的各种信息.[3]如:比赛的环境、观众的情绪与行为、场地器材的布置、当地的气候、对手的状况、队友的表现、裁判执法的特点与刺激等,都会引起运动员情绪上的不同体验.在此时,如何防止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接受有利的信息,使运动员注意力相对集中,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进程和胜负.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活动状态、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技能水平、内环境的平衡及骨骼肌的紧张度等.[3]如疲劳、伤病等,都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对于这方面的刺激可以采取心理调节方法,如精神放松训练等,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由于生理活动失调而对于精神的干扰和影响.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头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回忆、重视、联想及想象等.[3]如失败的经验、胜利的艰辛、后果的设想、队友或教练的期待等都会对运动员的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都是达到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手段.
在影响情绪的三种因素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无论是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如何强烈,只要能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就能对这些传入中枢的信息进行很好地控制和管理,最后有效地克服各种干扰.
激活水平是影响赛前心理状态的关键.激活又称唤醒.[4]激活指的是对全身各个相关器官系统的动员.比赛中,比赛条件、环境气氛、赛事层次以及教练与队友的言行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激活水平,因此也增加了赛事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对比赛双方的心理激活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克林坦思认为:中等激活水平偏上一点对所有的活动任务都是适宜的.
针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青少年运动员自身心理状况的特点.教练员要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引导运动员做好赛前心理准备并走出心理误区,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调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适宜的目标应该是长、短期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结合,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相结合.只有长期目标,青少年运动员会感到目标过于遥远而丧失信心;仅有短期目标,又会给运动员造成目光短浅而失去训练方向.排球运动是集体性项目,如果只强调个人目标而忽视集体目标,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运动员在赛前要处理好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的关系,使之成为实现比赛目的的推动力.[5]中等偏高强度的动机最为适宜,过于强烈的动机会造成精神的过度紧张.在排球比赛中,要在强调团队整体目标的同时,重视个人技战术的发挥,确保在团队获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下得到自我技战术的提高.
排球运动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项目,赛前训练不要刻意追求最高强度,以免造成心理疲劳,最好采用“适当刺激——恢复——再适当刺激——恢复”的较柔性的训练方式.
3.4.1 模拟训练法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该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对于新事物、新运动项目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没有较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之前,他们往往都喜欢先进行模仿去获得成功的喜悦,但这样的模仿也有可能产生不良的情绪刺激.[6]因此训练中要根据排球训练项目的特点,采用如下几种模拟训练:①组织打“追局”,打“领先球”的模拟训练;②首战或重点场次的模拟训练;③“结局”模拟训练;④抗干扰模拟训练,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各种具有实战性条件进行模拟训练,首先是气候、场地、灯光模拟训练.教练员应了解比赛地的气候情况、场地质量、灯光亮度,在赛前尽可能地安排与比赛相似的时间和相应条件的地点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应赛场环境,打比赛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其次是模拟观众训练.比赛中各种喧哗、叫喊、鼓掌声及啦啦队的叫喊声往往会给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组织各类啦啦队,并予以带有倾向性的助威、呐喊,训练运动员适应观众的能力.还有模拟裁判的训练.首先要教育运动员服从裁判,不受裁判错判、误判、偏判的影响,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尊重裁判.
3.4.2 活动调节法
活动调节法是指通过调节身体活动方式以控制情绪的方法.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的动作练习,可以用来调节运动员的赛前状态.例如,运动员出现赛前过分激动状态时,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练习,以降低运动员情绪的兴奋性,消除过分的激动状态;当出现赛前淡漠状态时,可采取一些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情绪的兴奋性,从而消除赛前淡漠状态.
3.4.3 表象训练法
让运动员在赛前头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过去获胜的场景,重现扣球技术动作的顺序和各环节及扣球得分后的场景,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以增强信心.表象重现是一种积极的意念,[7]它可以间接地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心跳加快,呼吸加强,使新陈代谢过程的血流量增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足,使全身增力感觉和增力情绪加强.
3.4.4 暗示调节法
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不仅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还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变化.[8]其作用有消极的和积极的.运动员赛前应尽量用积极语言分析对手情况,制定战术,避免使用消极词语.运动员在赛前要积极培养自我谈话技能,形成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努力培养消极转化为积极的自我谈话,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用“我充满力量”代替“我不疲劳”.一旦出现消极思维,要及时“思维刹车”,并建立积极思维代替之,充分做到自信、自强、自控;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无欲则刚,有勇则成,胜利来自于顽强拼搏和努力;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相信自我.
3.4.5 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使运动员及时解除疲劳的训练.实践证明,进行良好的放松训练,对有效地减缓和消除疲劳有重要作用.[9]放松训练是用一定的导语,使运动员肌肉放松,心情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由强至弱,然后再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使其重新振奋精神,进人最佳状态.
随着青少年排球运动不断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才能体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良好的精神风貌,在竞技场上充分展现他们的魅力.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使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最有效的自我控制,摆脱比赛前的不良干扰,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水平,同时能够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1]龚德贵,张坦,吴步阳.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技术效果的心理因素 [J].体育学刊,2003,1(1):113~115.
[2]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47.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81.
[4]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392.
[5]叶平.关于赛前心理状态的研究(文献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6,10(6):61~65.
[6]王智.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及有关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的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1:121~128.
[7]李建周.体育心理学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223~224.
[8]祝蓓里,季浏.体育运动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9.
[9]张力为.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自我表述:10项陈述测验的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8):3~5.
The Adjustment of the Mental State for Teenage Volleyball Players Before Competitions
SHEN Cui-yang
(Dongxiang Teenage Spo rts School,Dongxiang 314000,China)
W ith the rapidly increasing level of competitive spo rts and increased competition,it is no t enough fo r the athletes to become outstanding volleyball p layers w ith only the technical,tactical and physical skills.They must have physical,technical and tactical advantages as w ell as psychological advantages so as to give full p lay to the actual level of athletes by w inning under unfavorable conditio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ntal training;adjustment before competitions;the athletic state before competitions
G812.49
A
1009-1734(2010)02-0137-04
2010-03-10
沈葵阳,一级教练,从事青少年运动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