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上的女性书写*
——兼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性别考量

2010-08-15 00:43:56文善恬杨慧馨李伟国张选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妇女民族传统

文善恬,杨慧馨,李伟国,张选惠

(1.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术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3.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四川成都610041)

体育史上的女性书写*
——兼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性别考量

文善恬1,杨慧馨2,李伟国3,张选惠3

(1.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术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3.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四川成都610041)

在梳理中西体育历史中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和女性对平等参与体育的抗争的基础上,提出:女性全面参与体育和在体育运动中地位的提高是衡量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实反映.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应充分认识“性别均衡”的发展原则,重视女性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作用,设置和健全更多女性参与的运动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项目管理,促进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女性;体育;历史;民族传统体育

历史上的男权社会中,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限制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不平等.然而发展至今,在包括奥林匹克在内的体育运动中,毋庸置疑,女性已经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众多妇女和一些先辈为了争取女性的合理发展地位,不屈命运、积极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女性自我身体意识的觉醒和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不断打破早先体育对女性的歧视和限制,使得体育文化也因有了更丰富的女性书写而愈加美丽、生动和健康;另一方面,女子体育不断发展所获得的综合效应也让体育界意识到鼓励和吸引更多女性参与体育对于体育精神更广泛的传播和体育理想全面实现的重要性.于是,学者们和体育赛事组织者开始反思,不断调整以奥运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赛事组织规则,以鼓励和吸引更多女性参加.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应该从这一历史反思中获益.本文就旨在通过梳理中西体育历史中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和女性对平等参与体育的抗争,结合奥运女性体育政策的经验,探索现代民族传统体育在基于“性别平衡”视角考量上的发展策略.

1 古代中国对女性体育的压制

中国的古代社会从阶级的产生开始就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这种性别歧视甚至在中国文字形成之初就可见端倪.在甲骨文中,象形字“女”字就是一个两腿屈立,上身直立,朝左跪着的一个人.而“妇”字则是跪着的女子拿着一把扫帚.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妇,服也.”明确解释就是驯服、服从之意.在“男人处于主宰领导地位,女子处于被动依附地位”的古代中国,相比较于男子,女子参与体育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妇女缺乏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被要求尽量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结婚前,妇女被限制不能出闺阁,结婚后,妇女依然被限制不能与外界接触,不能与丈夫之外的其他异性来往应酬,只能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以尽妇道.1996年,汪伟信在论中国古代女子体育的文化特征时就指出,由于古代妇女文化在古代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加之“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直是尚文轻武,在基本的文化取向上一直是重‘劳心’轻‘劳力’,重智力轻体力”,在古代男性体育尚且缺乏竞技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女子体育文化更显得弱小与不成规模.

中国古代女子体育从它诞生的时候开始,就遭到了智慧本位和男性为中心文化意念的双重束缚,笼罩在它之上的只能是一层温情脉脉、带有浓厚东方人情调的阴柔精神.[1]这种阴柔精神的源头则在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之中.《周易·系辞下》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乾道成阳,坤道成阴.”《周礼·冬官考工记》云:“阳也者,缜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由此便慢慢形成了一整套天地阴阳观念:天道为乾,地道为坤;乾为阳,坤为阴;阳成男,阴成女.“男属阳、强属阳;女属阴、弱属阴”的阴阳对立划分继而又影响到社会的审美标准,形成了对女性身体的“尚弱、尚柔、尚小”的社会审美意趣.这种不健康的社会审美意趣对古代妇女参与体育活动影响甚大,决定了古代女子体育轻柔性的特征.此外,对女子体育影响巨大的缠足习俗也是在这种审美意趣影响下而产生并发展延续千年之久的.

总之,在古代中国,尽管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妇女不能参与体育活动,但受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影响,整体而言,女性参与体育是受到压制的.

2 西方体育史上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

女性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在东方倍受压制,在没有阴阳学说影响的西方一样如此.在古希腊最神圣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上,一条最重要的组织原则就是“禁止妇女参加”.不仅妇女被禁止参加竞技比赛,甚至已婚妇女不许观看比赛.这一严重歧视妇女的竞赛组织规则还被(明确地)写进法律.古希腊有法律明确规定:凡妇女私自观看隆重、神圣的奥运,都要被处以死刑.在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斯巴达城邦,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女子进行体育运动,练出健壮的身体,有助于孕育健康的婴儿,而这些先天发育良好的婴孩,将来就有可能成长为体魄强壮的战士.”[2]并且为了解决这种战争、优生和祭祀的需要,允许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但他们依然有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与男子相比仍受到某些限制.事实上不管在哪,“西方古代妇女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男女性别意识和等级制度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她们要么是为了忠于宗教,要么就是为了达到帝王统治的目的,为军事需要服务.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妇女参与体育的程度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还是要屈从于男子体育,屈从于整个社会.”[3]

受这种历史惯性的影响,在现代奥运会的初期,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顾拜旦依然继续肯定和推崇古希腊“男子拥有参与体育特权”的观念,而忽略了妇女平等参与现代奥运的权利.顾拜旦甚至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们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鼓励自己的儿子创造好成绩,而不是自己去破纪录.”“我不赞成妇女参加竞赛,她们的作用应同古代奥运会一样,是为优胜者戴上花环.”当然,开始觉醒后的女性自然不能再接受“奥运是女性禁区”的游戏规则.从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女性努力争取自己在奥运会中的平等体育权利,积极参与奥运之中,产生了不少如第二届奥运会女子网球冠军夏洛特·库柏这样的早期女子体育明星.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西方女子体育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正如萨马兰奇所言:“妇女在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意味着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女子同男子已经平等.事实上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直至今日,西方女子竞技体育的开展仍然有体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女子参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缺乏的窘状.由于缺少社会关注,不能有效地得到政府和体育协会在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的资助,一些女性运动员只能靠拍艳照来吸引眼球,以期获得训练和比赛所需资金.这种异化也是女子体育受歧视的结果.

3 体育史上的女性书写促进了体育和社会的进步

如前所言,体育中的性别歧视可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然而,历史上的女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屈的抗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让女性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参与体育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并开始积极追求在身体活动上与男性的平等.纵观人类体育发展史,正是这些女子不屈命运的体育书写,现代的体育文化才得以更加美丽、生动和健康.

为了展示自己的体育技能,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女子举办了自己的奥运会“赫拉运动会”.据史料记载,“赫拉运动会”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入侵希腊才中断,前后长达400多年.在古代中国,也有丰富的女子参与体育活动的记载,还留下了一些如“公孙大娘舞剑”之类的女性参与体育的传奇.

进入近现代,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一名叫梅尔波门尼的希腊女子长跑运动员要求参赛被拒绝,在成绩不被承认的情况下,毅然用4个半小时成功跑完了马拉松比赛的全程.此后,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上,11名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高尔夫和网球项目;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6名女运动员参加射箭项目;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37名女运动员参加网球、射箭和花样滑冰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4540名女运动员参加127个女子项目和10个男女混合项目,书写了女运动员参与奥运的新篇章.

现在,女性不仅以运动员的身份与男子平等地参与奥运比赛,还进入了体育组织的管理层,担当体育组织中的领导者和决策者.1981年,国际奥委会中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委员;1990年,国际奥委会选出了第一位女性执委会委员;1997年,国际奥委会又选出了第一位女性副主席.随着国际奥委会人员的性别结构的不断改善,女性在国际奥委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此外,近现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引人关注的体育现象.鸦片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救亡图存”.他们从西方的进化论和遗传学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强国必须强种,强种必先强人,而强人之关键又在强母”的理论.中国妇女在创办女学的活动中,从闺阁走出,开始接受教育和参与体育活动.[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曾经被残酷剥夺的妇女人身权利得到根本恢复,这为女性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社会空间.在竞技体育上,女子项目一直是中国奥运军团重头,出现了“龙凤呈祥凤先飞”的局面.

从公平与正义的哲学意义上看,谋求妇女解放与发展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5]中西体育史上的一笔笔女性书写,彰显了女性不断获得的解放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4 奥运的女性视角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性别考虑

在女性参与体育的历史进程中,奥运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奥组委从最初“拒绝女性参与奥运”到目前“鼓励和吸引更多女性参与奥运”的观念转变,在全世界体育赛事中发挥着极大的示范效应.为了摆脱性别歧视,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妇女体育政策,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妇女问题进行规范、管理、调节和制约.[6]例如:在1995年组建的妇女体育工作组基础上,2004年又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妇女体育委员会,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奥运组织工作,并且提出女性官员不低于20%的明确目标;在1996年创办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四年后设立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奖,为妇女体育工作创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并奖励为妇女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依托奥林匹克团结基金扶持妇女体育发展项目,为女运动员、教练员、妇女体育领导人训练、培训、交流等提供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借鉴奥运的经验,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妇女体育政策,并利用其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均衡、健康的发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妇女政策应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所考量.第一,在项目设置和金牌设置上保持性别均衡.在以民运会为龙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中,通过降低女子竞赛项目的准入门槛、提供无偿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法,让竞赛男女设项数和金牌数基本一致.此外,可以借鉴奥运会设立的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比赛只有女子参加,增加和大力发展专为女子设计的诸如“秋千”之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二,在体育各层次结构中保持相当的女性比例.女性对体育的参与不能仅仅是女运动员,还理应包括女性官员.只有让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各个层次结构中都平等地参与到体育中,才算是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原则.而女性进入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的管理层往往特别困难,保持相当的比例显得更加重要.第三,加强文化建设.在目前的现代竞技运动中,人们对体育中女性的关注过多地集中在“运动宝贝”、“赛车美女”、“球星女友”的新闻八卦,铺天盖地的诸类报道充斥着关注女性体育的视野.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应该警惕的文化问题.如何让女性体育同女性文化、女性教育相结合,形成包含“努力、积极、突破、健康、美丽、独立”等要素的文化精神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性别考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5 结语

历史经验证明,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参与.体育史上女子不屈命运的书写使得现代体育文化更加美丽、生动和健康.女性全面参与体育和在体育运动中地位的提高是衡量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实反映.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充分认识“性别均衡”的发展原则,重视女性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作用,通过“在项目设置和金牌设置上保持性别均衡”、“在体育各层次和结构中保持相当的女性比例”、“加强妇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等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项目管理,同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和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1]汪伟信.略论中国古代女子体育的文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11~14.

[2]何青,左从现.唐代体育和古希腊体育的文化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22.

[3]邱小慧,常海林.古代西方的妇女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1):84~85.

[4]曾小松.中国妇女社会体育地位的变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5):38~39.

[5]张世春,许万林,曾玉华.东西方“女性主义”历史文化的分野与我国妇女体育文化建设本土化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14~17.

[6]阳煜华.国际奥委会妇女体育政策的历史沿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8(4):55~58.

Abstract:In making a full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women’s struggle for equal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we p ropose that not only women’s full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their social position’s imp rovement in sports is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signs to measure the advancement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of spo rts,but a real reflectio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 rogress.The tho rough development of a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 rincip le——“gender balance”,by putting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setting up and imp roving more female participation sports,encouraging and attracting more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s traditional spo rts and p roject management,and p romoting women’s self-realization.

Key words:women;sports;history;a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ports——On the Gender Considerations of a Nation’s Traditional Spo rts Development

W EN Shan-tian1,YANG Hui-xin2,L IChuan-guo3,ZHANG Xuan-hui3
(1.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2.Department of Wushu,Ha’erb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erbing 150008,China; 3.Research Institute of Wushu,Chengd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engdu 610041,China)

G852

A

1009-1734(2010)02-0069-04

2010-02-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8bty020).

文善恬,讲师,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妇女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当代妇女的工作
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