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陕西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0-08-15 00:50武宏伟屈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9期
关键词:非银行抗战时期保险业

□文/武宏伟屈波

一、抗战时期陕西的保险业概况

陕西的保险业早在1914年就开始了,当时成立了第一家保险公司——西安中兴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中国的金融资本相继投资于保险事业,使得保险公司迅速增加,业务竞争也日趋加剧。抗战前,中国保险公司和太平保险公司就先后于1933年和1935年在西安设立代理机构筹设公司。

抗战时期,陕西的保险业以西安为中心,顺次发展到渭南、安康、南郑等地。截至1949年5月,全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包括代理)共33家。西安先后设立的有20家,其中7家属于官办银行投资的官办保险公司,13家是与金融资本有密切联系的私营保险业。每家保险公司专职办理保险业务的人员多则8人,少则1人,20家公司专业保险人员总共不到40人。

抗战时期,陕西地处大后方,许多沦陷区的工商业都迁于此地,西安就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商业城市。加之,华北、华中等产棉区沦丧后,陕西就成为战时中国最重要的产棉区之一,而棉花的存储、打包、运输等都需要保险业为其提供保障。在此刺激之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宝丰产物保险公司、天一保险公司等许多保险公司纷纷在西安设立分支公司或代理机构,形成了抗战中陕西保险业兴盛的局面。陕西关中地区盛产棉花,当时年产量在百万担以上,仓储、打包、运输量均很大。各家银行大都有棉花抵押贷款和棉花押汇等业务,这便成为保险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从各家保险机构业务对象看,中国保险公司以中国银行放款业务和该行开办的雍兴公司的几十家工厂企业为主要依托,业务相对较多,其他机构虽有自己的经常业务来源,但业务量不是很大。陕西保险机构的业务手续费率和条款均由上级公司统一制定。保险费率在当时既高又细,经常计算到小数点后三四位。如仓储险费率,铁机棉为13.75%、木机棉为27.5%、散花棉为41.25%,其他工业还有20.605%、30.3125%、30.9375%。而且由于手续烦琐,造成实务工作量都比较大。

二、抗战时期陕西的信托业概况

陕西的信托业,从西北通济信托公司成立开始。该公司成立于1931年,设立于西安粉巷,系私人集资经营,股本约十余万元,以买卖房产地皮为主要业务。该公司于1934年开始组织筹集股金,资本总额为银元25万元,共分500股,每股500元。当时十七路军的冯钦哉认股最多,占到半数。1935年6月公司领得营业执照,1936年元月正式开业,当年即盈利7万元,转为资本;1940年11月股本全部收足;1943年7月增资为50万元。该公司经营存、放、汇金融业务,主营业务则是投资于房地产,在西安市区兴建了不少住宅和商业用房,有通济坊商业大楼1座、住宅楼4座、玄风桥花园式住宅3院、仁寿里7条街平房住宅130多院、东大街等商业楼房20多座、平房120多间,在成都、咸阳设有办事处,并与京、津、沪等地建有通汇关系。

1939年5月10日陕西省银行成立了信托部,资本额50万元,并由该部拨款20万元,设立裕秦总庄,经营购销土产业务。该部成立后即针对陇海铁路通车到西安后,铁路员工和沿海内支援大西北人员大量涌入西安,加之抗日战争沦陷区的机关和人员蜂拥而至,住房产生极大困难这一问题,办理房地产买卖经租业务,并办理房产代购代售及出售地皮等业务。当时有名的七贤庄即为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六合庄中的六合新村、五陵庄、四皓庄、三秦庄、二华庄、一德庄等地皮均是经该信托部经手的。信托部还开办了仓库业务和代理宝丰保险公司的保险等业务,并和抵押放款配套推进,为抵押品仓储提供条件,还从中获得了经济收益。信托部还负责代管陕西省银行两家附属企业,一家为西京机器厂,另一家为启新印书馆,该书馆在规模上是当时省内最大的印刷厂。从1938年到1941年,这两家企业分别盈利40万元和10万元。

三、抗战时期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工业合作金库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为发展工业生产合作社而设立的融资机构。它是抗战时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人倡导发起的,以发展工业支援抗战,组织难民、伤残军人生产自救为目的;二战中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在中国西北、西南后方建立工合基地,影响较大,年产值曾高达法币5亿元。工合金库为合作社筹集、供应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0年3月成立了宝鸡工合金库,经理方逸民,营运基金100万元,由香港工合推进会拨付提倡股50万元,余由各社认购。工合金库经营存、放、汇代理保险、代理收付等一般银行业务,它着重为工合各社筹集资金。放款分长短期两种,长期贷款为供各社购置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短期贷款则为工合各社提供流动资金。1943年11月南郑(汉中)也成立了工合金库,基金55万元,西北工协拨付提倡股30万元,余由各社认购,经营业务与宝鸡工合金库相同。1944年6月结算时,存款60万元,放款150万元,结益60万元。抗战胜利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将全部资财及档案移交给宝鸡县政府。

1939年山西、河南两省连遭水、旱、虫灾,交通沿线城镇又被日军占领,大量难民扶老携幼逃到陕西。他们往往谋生无路,告贷无门。陕西赈务会在中央赈务会委员朱庆澜的支持下,于1939年12月呈经批准设立“西京市小本贷款处”一所,主任朱曙。贷款总额原定为5万元,贷款对象限于贫民、灾民、难民、志愿自力谋生而缺乏资本者。贷款额度:负贩者10~20元,摆摊开小铺者10~100元,小手工业者30~500元。贷款分五期归还,每月还本一次,不收利息。截至1941年下期,贷款户数达470余户,贷出款约4.8万元。1940年7月又报经批准在南郑(汉中)设立分处,以后又在宝鸡、黄龙山、渭南、三原、长安各县及西安东关设立分处,发放小本贷款。

储蓄方面,陕西尚有邮政系统附设的储金汇业局办理邮政储金业务,此前原有万国储蓄会,自经国民政府取缔后,中央信托局所设的中央储蓄会在西安设分会一所,开办有奖储蓄业务,发售有奖储蓄券,以奖励储蓄吸收游资。开办以后,成绩颇佳。1945年奖券停办,中储会结束。

四、抗战时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

尽管在抗战时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实力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它们在抗战中也发挥了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与发展,活跃了战时陕西的金融业。在抗战时期,陕西的金融市场中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保险机构、信托机构、储蓄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在不仅活跃了金融市场而且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战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配合了抗战需要,有利地支援了抗战。例如,保险业对陕西关中产棉区及棉花产业提供的服务,就起到了间接支援抗战的作用。众所周知,棉花在战时不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料而且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险业对其的支持,保障了战时棉花产运销的正常进行,从而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再如,陕西省银行下设的信托部所辖的西京机器厂,原本就是一个修理军械的工厂,战时又为有关单位制造机床、酒精机等重要生产资料;所辖的裕秦总庄,在抗战时敌我争夺物资激烈的情形下,侧重于为战时经济服务,与第二战区经委合资抢购沦陷区的军用、民用物资运销后方,支援了抗战。

第三,战时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利于吸收游资,便利民生,安定社会。战时,储蓄会举办的有奖储蓄不仅奖励了储蓄,吸收了游资,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金融发展。工合金库为各合作社融通资金提供了方便则有利于生产事业的发展。陕西省银行信托向西京电厂投资33.5万元,不仅为兴办地方电力事业提供了资金,还使陕西由蜡烛、油灯时代走向电灯照明时代,便利了民生。小本贷款处对贫民、难民、灾民给予的贷款不仅起到了便利民生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1]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杨希天等编著.《陕西省志.金融志》第3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省档案馆存卷省工行87-19-21、70号》及冯启明、叶启贤写该公司经营情况.

[3]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工商联合会合编.《陕西工商史料》第二辑《金融专辑》.陕西省内部图书,1989.

猜你喜欢
非银行抗战时期保险业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监管思路研究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银行的影子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银行和非银行杠杆率的决定
浅析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研究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