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利君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
□文/刘利君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盈余管理目前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性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积极肯定了二者之间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来发展的启示。本文试图对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发展做初步探讨。
审计质量;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
企业盈余管理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而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却起步较晚。1999年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才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迈入了真正作为独立第三方发展壮大的阶段。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才纷纷出现。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在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按照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则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更深入的研究,盈余管理则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逾期的压力和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借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成本,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不可观察性以及昂贵的评估成本以及事务所的“准租金”存在,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研究。
第一个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代表审计质量来检验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是Becker et al.(1998)。他利用美国市场1989~1992年的数据(盈余管理指标用操纵性应计来替代)研究发现,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要低于非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并且六大主要倾向于对正向操纵性应计的抑制。
Francis et al.(1999)利用美国市场1975~1994年的数据进行了类似研究,他们把操纵性应计分为无方向操纵性应计和有方向操纵性应计。研究发现,六大对无方向和有方向操纵性应计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非六大的国家或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Nelson et al.(200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审计师的行为,他发现公司经理人倾向于针对会计准则的精确程度来决定是否构成交易事项从而进行盈余管理,而这些盈余管理是很少被审计调整的;同时经理人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调高当期利润,但这部分利润容易被审计调整,并且审计师更可能对那些存在重大差错的而且是小客户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调整。这表明,审计师对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有不同的表现行为。
国内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缺乏,且目前的研究结论表现不一致。吴水澎和李奇凤(2006)以我国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抑制操纵性应计上,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十大,而后者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国内非十大。
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以我国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只有国际四大在操纵性应计的抑制上表现出高审计质量,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刘峰(2007)以2002~2003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操纵性应计的抑制上,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刘峰(2009)以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四大所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仅有证据表明了四大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
王良成(2009)围绕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大所对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显著的抑制,但是大所在对非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抑制上和其他事务所并没有显著差异。大所对所有公司(配股公司和非配股公司)总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比其他事务所显著高的审计质量。
白云霞(2009)对国有IPO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法制欠发达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显著低于外地审计师,而法制发达地区,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与外地审计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如以上文献综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上独立、健康发展道路为时不长,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和企业盈余管理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及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启示一: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事务所发展的不变原则。国外关于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上,大所在抑制操纵性应计利润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显著性,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角度看,大所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启示二:审计质量的提高绝非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即可水到渠成。国内学者关于审计质量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在国内市场,大所并不必然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甚至表现平平。理论上讲,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理性经纪人,具有“相机决策”的行为,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质量;或者在法制欠发展地区,较低的职业约束使审计师容易丧失独立性而表现出较低的审计质量。目前,国内事务所合并正处于浪潮阶段,有些曾经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被合并后摇身一变跻身于国内大所的地位,而本质几乎未发生变化。因此,并非事务所做大做强即可完成审计质量提高这一重要任务。
启示三:提高审计师的职业约束,消除地区性差异导致的职业约束。在法制欠发达地区和法制发达地区,法制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审计质量因职业约束的不同而出现了差异,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应消除这种地区差异导致的审计质量差异;若消除地区性的差异,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宏观发展方向上,应进一步扶持经济发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
[1]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
[2]吴水澎,李奇风.国际四大,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的审计质量—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当代财经,2006.2.
[3]刘峰,谢彬.规模与审计质量: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基于香港市场大陆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9.3.
F239
A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