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鸿, 张 群, 宋雅丽
(1.怀化学院政法系,湖南怀化418008; 2.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418008;3.怀化沅陵县池坪乡九校,湖南沅陵419600)
理论抽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 (简称“思政课”)的显著特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简称“原理”课)尤为突出。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任务,是其“活的灵魂”之所在。[1]因此,要有效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在教学中精心遴选典型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原理”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提炼本校优秀典型案例,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
在“原理”课教学中,为了阐述某一原理或理论,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遴选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典型案例。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反响大的典型案例。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以本校发生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同样非常重要,甚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为,这是由本校优秀典型案例所固有的优越性决定的。我们认为,至少在程度上,与其他案例相比,以本校优秀典型案例作为“原理”课教学素材具有三大优势:其一,较强的针对性。同一个高校,尤其是学历层次单一的高校,学生的同质性很高,可比性强。因此,将本校优秀典型案例引入“原理”课教学中,针对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其二,较强的贴近性。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学校涌现的优秀典型案例,真实性强,非常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求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容易把握,学生乐于接受。其三,较强的感染性。将大学生身边的感动纳入课堂教学,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渗透力。
基于本校优秀典型案例在“原理”课教学中的优越性,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本校优秀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和提炼我校优秀典型案例,强化“原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呢?笔者结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好这一工作。
责任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既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原理”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潜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力量。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以本校的道德模范为素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怀化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涌现了不少道德模范,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我校2003级经管系校友洪战辉。2007年,他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在我校产生了巨大反响。这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认识论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从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笔者在讲解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特意遴选了洪战辉这一典型案例。通过讲述,同学们从洪战辉这位孝老爱亲的模范身上,看到了他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我院党委书记胡建教授在主持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洪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研究”中认为,关爱他人、诚信为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高度责任的传统美德是“洪战辉精神”的主要体现之一。[2]在教学中以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代表——洪战辉为教学案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高校扩招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聚焦的一大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之所以难,除了社会原因、政策原因等之外,大学生自身就业观未充分转变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非常重要,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个学校都会涌现出一些就业典型,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感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指导和教育,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找准位置、转变就业观、实现将来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升本以来,我校涌现了一批自主创业的优秀学子。人文教育学2007届毕业生、来自贫困农村的优秀学子——龙青,毕业后与人合伙创办“怀化树仁特色教育中心”,奉行“量身定做个体教育工程方案,专业实施心理咨询疏导,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点‘石’成金。”的教育理念,开了怀化特色教育的先河。此外,工商管理系2009届的刘柏清、朱新发、邓运环?、林川四位同学携手创办“一鸣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心”,推崇“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 (她)的成功需要适应自己独特个性的教育和培养方式。以上五位优秀校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工商管理系的四位同学,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他们与时俱进,转变就业观,自主创业,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是我校近年涌现的优秀就业毕业生的典范,也是“原理”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非常好的素材。因此,笔者在讲述“事物的永恒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意义时,就精心遴选了这两个案例。虽然大学生创业者仅占很小的比例,但是以师兄师姐的创业事迹为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学生。可以促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就业观。诸如“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不亢不卑、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就业心态;“创业即就业”的就业观,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就业,还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它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体现。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才能正确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3]温总理在2009年3月13日的中外记者会的开场白中说:“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因此,自信心教育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年多的“原理”课教学,笔者发现我校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怀化学院是一所很普通的地方本科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难与“名校”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展开竞争。因此,他们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被这种消极心态所包围,学习自然就没有动力,严重的会阻碍学生成才。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信心信仰教育。如在讲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时,围绕坚定信心的重要性,特将以下我校近期学生的优秀获奖代表事例引入教学中。其一,音乐系2003级学生,大学期间就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应邀在北大举办个人专场葫芦丝音乐会,应邀到韩国进行民族音乐交流并进行演出的“音乐奇才”——李志华。其二,2008年,物信系林瑶、王剑琴等八位优秀学子在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佳绩。其三,2004级物信系电信专业学生、国家专利获得者者——顾建勋。以上均来自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却获得了重点高校的许多大学生捧不到的大奖,这有利说明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勤思考、肯努力,普通高校的学生同样可以有大作为。将同学们身边的这些典型引入“原理”课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认识到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积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集体归属感使人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集体,并认同集体,在集体中定位自己,从集体中发现自己的价值。”[4]集体归属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学校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属感,需要对大学新生进行校园文化教育、大学历史教育、杰出人才的榜样教育……”[5]对此,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教育,其核心是强化校园文化认同感,没有校园文化的认同,就很难谈上集体归属感。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我院领导始终遵循办学规律、锐意改革,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事求创办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高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但笔者发现,在“原理”课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很不理解、甚至很难接受。他们认为学校是延续高中的管理模式,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反差。基于此状况,笔者认识到强化校园文化认同感的紧迫性,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对此,笔者在“原理”课教学中,努力挖掘我校优秀典型素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工作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笔者在课堂教学谈到上述哲理时,特地给学生播放了我校党委书记胡建在50校庆华诞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1台《教育人生》栏目的专访片。在采访中,胡建书记对我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发展战略等做了系统深入阐述,尤其是胡书记在采访中提到的“三个仔细想一想”,集中体现了我校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基于奉行以上教育理念,我校才培养出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著名作家王跃文,青年歌唱家陈思思,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等杰出校友。学生非常认真地看完了胡书记的专访片,课后我还叫学生联系有关马哲原理,结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写一篇观后感。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实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既使学生理解了哲学原理,又对他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集体归属感教育,增强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他们作为怀化学院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总之,因本校涌现的优秀典型案例所固有的优越性,注定它们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原理”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整理和提炼本校的优秀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强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吴桂鸿,裴君成.关于案例遴选的基本原则探讨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9(4):279.
[2]张斌,姜香清,杨育,易松华.从“洪战辉精神”看高校先进文化建设 [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2.
[3]刘瑞敏,李志霞.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途径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49.
[4]郝士艳,唐付睿恬,牛何兰.回归集体——浅论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 [J].红河学院学报,2009,7(4):122.
[5]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J].南方医学教育,200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