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
——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研究

2010-08-15 00:54王志超
关键词:黄石文明工业

王志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
——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研究

王志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数千年绵延不断的矿业开发史,使黄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矿冶文化史的代表者,也使黄石成为中国工业文明的一部历史缩影,进而赋予了黄石在中国城市群中的特殊历史地位,也确定了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

黄石;矿冶文化;工业文明;价值定位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千百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积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深入研究城市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挖掘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品牌、凝练城市精神、扩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形象,乃至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更好地更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黄石依托其丰富的矿山自然资源禀赋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矿冶文化。这种矿冶文化不仅像一根红线贯穿了黄石数千年产业发展的历史,也为黄石今天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和文化基础。同时,这根红线也贯穿了中国工业文明发展的基本进程,这就使黄石的矿业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地位,也使黄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群中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和形象。黄石的矿冶文化究竟具有何种重大的历史现实价值以及对其如何定位,是我们今天研究黄石矿冶文化所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黄石矿冶文化与中国工业文明发展的联系以及其价值定位的研究,揭示黄石矿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极其重大意义,为丰富黄石矿冶文化的研究,尤其在经济大转型时代更好弘扬矿冶文化在推进黄石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作些深入的思考。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城市之多,不计其数,但真正让人难以忘却的总是那些用漫长的历史孕育出的独特的文化精神。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的价值衡量不是它在某一个阶段如何辉煌灿烂,而在于它是否成为这个城市不可泯灭的文化精神。我们应将这种精神放大到历史时空的角度去考量其社会价值,“时”是指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空”就是我们现在中国几百座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群。正是这种“时”与“空”构成了研究和评价城市文化价值的经纬度。当一种城市文化能在这种经纬度上实现最佳的结合,成为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既有它一脉相承的独特文化,又能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东西,那么,这种城市文化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历史价值。而黄石矿冶文化正是在这种“时”与“空”的结合上形成的特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在中国矿业开发乃至工业文明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黄石矿山采掘冶炼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卓越的贡献,都发挥着启蒙性、先生性的特殊作用,这种区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数千年工业文明的历史传承,赋予了黄石矿冶文化特别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中国工业文明初显萌芽的先秦时代,黄石的矿冶开发成为中国灿烂的青铜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源头。

研究先秦文化的发展,其思想价值莫过于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在经济科技发展上莫过于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中是工业文明的骄傲和标志。无论是司母戊鼎、编钟、越王勾践剑,还是各种礼器、祭器、兵器乃至生活用器,青铜器的铸造都成为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物质形态。多年来对青铜器的研究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这些青铜器所使用的铜来自何方?换句话说,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哪里?这是青铜文化研究之谜。此谜不解,中国青铜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希腊,都陆续发现了铜矿采掘及其冶炼的历史遗迹,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发现大规模的采掘冶炼工场,以至于在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时,将其作为其文化殖民的历史佐证,并由此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1-2],即既然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西方,那么今天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是一种历史合理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黄石铜绿山矿的一声炮响炸开了一个千古之谜,不仅证明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而且它以其规模之大、开采历史延续之长、技术水平之高为当时世界所罕见。也正是这一声炮响,奠定了黄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矿冶发展史上奠基石般的重要地位。论时间,铜绿山最早可追溯到商朝的后期,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丝毫不比古埃及、古巴比伦逊色;论开采时间,铜绿山的大规模开采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绵延近两千年,这是当今世界所发现的仅存的开采时间最久远的矿冶遗存;论技术水平,从矿石的采掘到铜的冶炼,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古代的手工工场能到达铜绿山的水平。由此,铜绿山古矿遗址作为黄石矿冶文化的杰出代表者,不仅改写了世界矿冶史,也奠定了黄石是中国工业文明萌芽时代重要发源地的无与伦比的重要城市地位。

——在中国中世纪工业文明沉寂的漫长时期,黄石矿冶炉火始终生生不息,使黄石成为中国工业文明火种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从南北朝到清代前期是中国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时期,中国和欧洲一样,经历了一个工业及科学发展的漫长的沉寂时代。在黄石这块大地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采矿人和冶铸者;虽然其间黄石再无铜绿山遗址之规模,但黄石作为中国矿冶文化的代表者,其薪火传承始终不断。五代时期建德年间大冶建县,其县名就以“大兴炉冶”而得名。其后,岳家军在此铸过剑,李自成在此打造兵器,元代政府在此大规模铸过铜钱,明清时代开过石灰窑场等等。星星点点、一脉相承,矿冶炉火千年不灭。在当时以农耕为代表的社会中,黄石无疑闪烁着耀眼的矿冶光芒。只是由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历史价值观,使这种光芒被湮灭而没有更加灿烂地迸射出来。但从中国工业文明火种的传承人和护火者的角度上说,黄石无疑承载了中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承载的历史作用。

——在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吐露曙光的19世纪后半期,黄石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也使黄石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随着列强对中国欺凌和瓜分日甚,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危机日渐深重,一批较早接受西方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思想影响的志士仁人开始探索实业救国的救国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要创办中国自己的工业、打造自己的“坚船利炮”,去挽救大清王朝的命运。黄石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的矿冶文化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于是,黄石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而这一页不仅属于黄石,也属于整个中国。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朝的覆亡,黄石在这几十年中如火如荼,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骄子。依托黄石的大冶铁矿而创办的“汉冶萍煤铁有限公司”,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最早的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并远远早于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和印度的塔塔尔钢铁公司,成为中国钢铁业乃至亚洲钢铁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3]。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钢铁工业,能铸造自己的铁轨,能建造自己的战舰和大炮,这在当时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多么大的鼓舞,对正在探索救国图存的义士们又是一种多么大的精神激励啊!虽然汉冶萍的发展一路坎坷,但它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嫡长子的身份谁也无法动摇。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萍乡煤矿早已无声无息,汉阳铁厂也因抗日战争大迁徙转移重庆而成为今天重庆钢铁公司的孕育者。在湖北大地,能成为汉冶萍嫡传的只有黄石的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现为湖北新冶钢),而且这两家企业虽经百年战乱兴衰,如今仍朝气蓬勃,位居中国现代十大铁矿山和十大特殊钢厂的前列。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而且是黄石深厚矿冶文化的力量所在。与汉冶萍同时,黄石大地上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水泥工厂——华记湖北水泥厂,经考证,当时中国类似的水泥厂仅三家。该公司因持有慈禧太后的御批而倍显出身的尊贵。经过百年的沉浮,华记湖北水泥厂的后继者华新水泥集团成为了中国当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黄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在那个内忧外患、战乱不息的年代,黄石人开办了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大冶铁矿至黄石江边的运矿专用铁路)、湖北省第一家发电厂,湖北省最早的近代煤矿——源华煤矿。一时间“五大厂矿”的殊荣,使黄石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建的范例和聚焦点,也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范例。虽然那个时代有着它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那初露的曙光却已昭示出中国工业化黎明的到来。

——从民国初年到八年抗战,直至新中国诞生,在中国工业文明最艰难的年代,黄石以其独特的坚韧,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成果,为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到来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

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五四运动所弘扬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也使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军阀混战、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以及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步履蹒跚。黄石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基地之一,经历了同样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孙中山的民国政府就曾注目过黄石的五大厂矿,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曾多次做过黄石工业振兴的规划蓝图,黄石的五大厂矿也都曾有过较大的建设和复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中断了黄石工业化的进程。日本侵略者不愿看到中国民族工业,尤其是作为战争战略资源的重工业的发展。但日本人没有忘记黄石丰富的铁矿、铜矿、煤矿,他们集中巨大的财力物力在黄石扩大矿石的采掘规模,建设现代装卸码头,组织专门船队,在黄石疯狂地掠取矿石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去炼铸成大炮战舰以支撑太平洋战争。黄石的矿石也挽救不了日本投降的命运,黄石和世界人民一道迎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后,虽然中国很快陷入新的内战,但黄石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打下了自己的烙印。1946年,华新水泥厂从美国引进的两条水泥湿法回转窑生产线,以其生产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而成为“远东第一”,并且“华新窑”这种窑形及工艺在中国后来的三四十年间作为现代水泥工业的先进工艺在全国推广;汉冶萍公司残留的大冶铁厂也赋予华中钢铁公司新的形象,使黄石在新中国成立前成为中国仅次于鞍山钢铁公司的第二大钢都。“大冶工矿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名词,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共产党都将其作为一个工业企业密集、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这个大动荡的历史年代中,黄石不仅以其工业企业和产品在中国历史上打下了烙印,也以其辉煌的革命历史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在中国近代仅有百万产业工人之时,黄石地区就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而这些工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队伍。早在1927年9月,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两个月后,共产党就派在后来中国革命历史上极具影响的林育英(张浩,林彪堂兄)化名李福生来黄石创建了湖北最早的以产业工人为主的党的组织;李立三等最早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来黄石领导过工人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由日本留学归国的共产党员李兆龙组织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激战夏斗寅叛军;毛泽东为平定反革命的阳新暴乱派遣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来黄石平叛;黄石的工农武装在“七一五”汪精卫宣布“清党”后,赶赴南昌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前期,黄石又成为武汉保卫战的前哨阵地。郭沫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三厅的宣传队来黄石发动抗日,《黄河大合唱》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身列其中;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黄石的工农群众也以各种方式支持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及其它抗日武装;在国民党政府即将崩溃时,共产党地下组织发动黄石的工人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护厂护矿”斗争,并策动国民党守军在解放军渡江时起义,使黄石及其厂矿完好无损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也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业绩或辉煌或惨烈的城市比黄石多得多,但如果放在中国工业文明的主线上去考量,将矿冶文化与红色文化如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城市就不多见了。黄石成为以工人运动为主体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历史缩影,由此也更彰显了黄石矿冶文化的特殊历史价值。

——在中国工业文明朝阳初升的共和国初期,黄石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基地之一,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黄石也获得了新生。黄石数千年的矿冶文化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黄石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新中国建设的宝贵资源,黄石地区聚集的工业厂矿的基础也成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最早的宝贵财富。为此,党和国家给予黄石以特别的关注。从黄石地区被解放起,黄石的工矿地区就被冠以“大冶工矿特区”的称号,由中南军政委员会直接管理。1950年8月21日,黄石市作为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批城市被国家政务院批准建市。黄石地区有光荣传统的产业工人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修复机器装备、治理战争创伤、恢复生产的热潮中,黄石儿女所生产的钢铁、水泥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支持者着全中国的解放和抗美援朝的战争,支持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也把目光投向黄石,毛泽东于1953年、1958年两次视察黄石,大冶铁矿成为毛泽东唯一视察过的铁矿山,大冶钢厂也成为毛泽东唯一两次亲临视察过的钢铁厂。在国家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黄石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黄石就有两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调集大批地质勘探队伍对黄石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勘探。一时间,黄石数千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井架林立、钻机隆隆。国家还从武汉、上海、大连等地迁来一批工厂设备,并调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黄石机械厂、拖拉机厂等一大批企业和一大批新的矿山开工建设、投产……黄石的工业化建设进程进入最快发展的新时期,黄石的矿冶文化也随着新中国工业文明的大发展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在黄石形成。国家给予了黄石重要的定位——我国中部重要的材料工业基地。这一定位一直在国家工业发展蓝图上标记到20世纪的80年代。黄石人民也不负时代使命,以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数千万吨的铁矿石、钢材、水泥和煤炭,数以百万吨的优质钢、数百吨的黄金和数万吨的白银,以及大量的机械装备、化工产品、纺织服装。国人为之自豪的武汉长江大桥、北京人民大会堂及十大建筑都有黄石人的骄傲。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中国全面工业化大潮到来时,黄石又秉承矿业文化的光荣传统,坚持与时俱进,谱写出新的篇章。

黄石矿冶的发展历史和共和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息息相通,魂脉同动。经过建国初期凯歌般的前进后,在大跃进狂热的浪潮后黄石也很快跌入了低谷,经历了调整整顿、收缩战线、部分工厂停工、部分工人和城市居民被裁减回乡的痛苦。但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国家仍在黄石布局了一批新的工矿企业,使黄石仍然走在全国工业化的前列。当整个国民经济在调整中逐渐复苏不久,十年文革的浩劫又严重冲击了黄石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大三线”的建设布局也使黄石失去了在国家大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其位次逐渐下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大而全的国有企业等体制性弊病又严重制约了黄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黄石人民不等不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制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其间虽然经历了大批工厂倒闭和大批工人下岗的转轨剧痛,但具有悠久矿冶文化传统的黄石人民挺住了脊梁,并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开创了黄石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今天的黄石,虽无建国初期在全国全省那种显赫尊荣的地位,但也在几千年矿冶文化的历史上增添了新的篇章:在张之洞创办汉冶萍的原大冶钢厂,独立研究开发的各种合金钢填补了我国钢铁业的一个又一个空白,广泛运用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和国防军工,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现在的神六、神七、嫦娥工程,黄石生产的高温合金钢作为长征火箭的重要材料,把一颗颗卫星送入太空;在我国最先进的三G项目的电子元器件中,黄石生产的电子级铜框架材料达到国内生产的最好水平,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黄石依托自己的技术,研制生产了当今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数控折弯机和当今世界最宽的数控剪板机;黄石拥有了全国产能最大、品种最多、技术性能最好的节能节材冰箱压缩机;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速列车、奥运盛典等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重点项目中,都有黄石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智慧汗水的结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全国科技精英颁奖的红地毯上,黄石的科技人员自豪地和总书记、总理合影……当年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百年老厂也焕发青春:脱胎于汉冶萍的湖北新冶钢加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特钢企业的一部分;华新水泥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集团之一;大冶铁矿的深部探矿技术被列为中国危机矿山拯救工程的典范;当年湖北第一家发电厂而今的黄电集团已成为华中电网的重要成员;在当年只有几十公里的湖北第一条运矿铁路的基础上,黄石成为连接京广、京九两大铁路网的重要通道,并成为中国中部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昔日日寇掠夺黄石矿石的码头崛起了我们自己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口;更有美尔雅、中国劲酒等一批新品牌成为黄石的城市名片;黄石制造业信息化试点成为湖北工业化加信息化的典范。上下几千年,曾有多少仁人志士为黄石规划过美好的发展蓝图,对这片土地寄予过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而只有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些蓝图和憧憬才真正变成了现实。黄石矿冶文化实现了梦幻般的辉煌。

从远古商周的古矿冶到新中国的黄石市,黄石矿冶文化历尽冰霜雨雪终于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成为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史的见证和缩影。同时,几千年黄石矿冶文化的历史也为黄石凝结了区别于中国乃至世界众多城市的城市灵魂。试问在中国有哪座城市在历经几千年的工业文明后还有黄石这样绵延之长久、脉络之清晰、地位之突出、贡献之卓越的矿冶文化?一部黄石矿冶文化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工业文明发展史的缩影,其特殊地位是不可磨灭的。黄石矿冶文明所形成的特有的黄石城市文明也是其它城市不可替代的。

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说:“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人数,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4]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的价值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是体现城市风格的显著符号,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抽象理念。也许城市一毁再毁,或名称几经更迭,但城市精神却久绵不息。雅典的伟大在于雅典精神的伟大,罗马的永恒离不开独特的罗马精神,而黄石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她的矿冶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整个中华工业文明史中并顽强地坚持了数千年。黄石的矿冶文化不仅仅属于黄石,她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也许随着矿石资源可采的日渐减少和新型产业的迅速崛起,矿冶业将不再是黄石城市产业的主干,但黄石矿冶文化将永远在中华民族工业文明史中彪炳史册,而由矿冶文化所铸就的黄石城市精神也将激励黄石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黄石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1] (法)拉克佩里(T.de laeouperie).中国上古文明西源论[M].London,1894.

[2] 关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源流问题——评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化西来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3] 张实.苍凉的背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 王定兴)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of Huangshi

WANG Zhichao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e thousands years'history of mining and smelting makes Huangshi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history of China,or even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ld.The mining and smelting history of Huangshi demonstrates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China.Therefore,Huangshi enjoys special historical status among city clusters in China,and decid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of Huangshi.

Huangshi;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industrial civilization;value orientation

G127

A

1671-7422(2010)04-0001-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0.04.001

2010-06-18

王志超(1955— ),男,江苏金坛人,硕士。

猜你喜欢
黄石文明工业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请文明演绎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漫说文明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工业人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