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琴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先进设备的增添、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等。但是,相对于高校迅速大量增加的学生的借阅需求来说,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方面,诸如馆室不足、文献资源数量短缺、服务方式落后等。为了使读者更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众多高校都采用了开架借阅的模式。开架借阅的模式充分体现了阮冈纳赞定律中“书是为了用的”、“节约读者时间”、“让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等思想,不但方便了读者的借阅,也大大提高了馆藏图书的使用效率。
然而,在读者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借阅行为也伴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开而被放大。读者的不良借阅行为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也大大增加了图书的损耗率,这已经引起了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很多业界工作者也纷纷撰写文章,分析和研究了读者不良借阅行为的种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对规避、解决相应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论文资料后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在分析读者违规原因的时候,往往都是从读者身上来查找原因,而忽略或者轻视了对图书馆自身建设的思考和反省,导致在提出应对策略的时候,只强调读者应负的责任及对其提出严格的诸多要求,而忽视了图书馆在管理、服务水平上的改进和提高。这些偏重于走“单面”思路的策略,也总是起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基于此,笔者着重从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角度来对此问题做一下新的探讨,作为引玉之砖,希望广大同行更全面地思考、研究这一问题,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实际的贡献。
全国各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不良行为的主要类型有极大的共性,或者说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从诸多论文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不良行为,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损害性不良借阅行为,如圈点、涂画、撕页、“开窗”等行为;二是占有性不良借阅行为,如伪称丢书、偷窃书刊等,通过各种手段将书刊据为己有;三是违规性不良借阅行为,如逾期不还、随意摆放、乱架藏匿、不讲公德等等。
在分析读者这些不良借阅行为产生的原因时,很多文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从这个角度分析的,基本上都认为读者的不良借阅行为源自读者自身的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
1.1.1 独自占有心理
有些学生对于好书、热门书籍过于喜爱,总想独自占有,不想让其他读者借阅;还有少数学生在扭曲的“知识垄断欲、占有欲”的驱使下,长期借阅不还,还会私自把书藏在其他读者不易发现的地方,以便自己下次再借;有些学生采取置换条码的方式,将高价值的图书与低价值的图书条码互换,获取高价值的图书,甚至撕掉磁条盗走图书来达到自己独占的目的。
1.1.2 盲目从众心理
此种心理,主要是指读者在借阅图书和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跟随其他读者的不良借阅行为。此种心理带来的不良借阅行为有延迟归还图书,在图书中乱写乱画,不按照规定使用代书板等等。
1.1.3 逆反和发泄心理
此种心理主要是指一些读者由于不适应图书馆的管理而产生抵触和报复情绪,从而产生故意违规行为。此种心理带来的不良借阅行为几乎可以对应上面罗列的所有种类。
此外还有错觉心理、投机侥幸心理等其他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简单而谈,此处不再列举。
持此种观点者认为,读者违规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是自身公德意识不强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还认为,在读者办理了相关借阅手续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形成了实际的借阅合同关系,借阅合同关系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关系在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的时候,必须按照产生的后果根据有关法律和制度进行处理,即读者的违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合同关系的“违法”行为。而在我国目前整个社会环境里公共道德意识普遍缺失、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大背景下,读者的公共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同样普遍不强,出现上述违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分析角度,基本上都是从读者身上来查找读者出现不良借阅行为的原因,而很少从图书馆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就算有部分图书馆工作者提到了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问题,往往也是“客套话”,一点点缀而已。在此种思路、观点下,提出的应对策略当然也主要是如何教育大学生要有健康的借阅心理,如何惩戒违规者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不否认读者的上述不良借阅行为和读者的心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笔者不认为读者的所谓心理问题、意识问题就是促发读者产生不良阅读行为的全部因素或充分条件。笔者认为,读者那些不良阅读行为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图书馆低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因此读者为了满足其借阅需求被迫采取的一些行为就超出了低水平的管理和服务对应的“正常”范围,就成了不良借阅行为。所以,读者不良借阅行为的原因不能主要归咎于读者自身,而更应该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角度来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的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一套读者管理制度。基本上包含了读者入馆须知、借阅证管理制度、图书流通管理制度、违规处罚管理制度、阅览室和自习室管理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看似非常全面、具体,但是只要稍加推敲,就能发现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是全面但过于笼统,具体但过于繁琐和死板,有些规定读者和管理员都根本没有可能去具体执行。下面列举几项:
2.1.1 不许读者把资料带出图书馆复印的规定
这类规定虽然是为了保护文献资源不流失,但有的图书馆馆内复印的价格比馆外高出很多,其本身就带有利用垄断资源,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成分在内。甚至,在馆内无法满足读者复印需求的情况下,也不许读者把资料带出图书馆复印。这都增加了读者在急需时铤而走险,撕、割书籍甚至把图书偷带出馆的可能性。
2.1.2 关于图书丢失按原价格几倍赔偿的规定
有些图书馆的这类规定条款只是笼统规定读者所借图书丢失后需按原价格几倍赔偿,而没有区分图书的出版年代、馆藏价值等实际情况。有些出版年代较为久远、学术价值又很高的图书往往容易“被丢失”,借阅者即使按原书较低价格的数倍赔偿了,可能还觉得物有所值。这就造成了珍贵图书资料的流失。
2.1.3 不许读者代借书刊的规定
很多图书馆规定不许读者拿别人的借书证代借书刊。要严格执行这条规定,在读者办理借阅手续时,工作人员必须核对照片与持证人是否相符,但在办理借阅手续的高峰期很难做到逐一核对。
2.1.4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的情况
不少图书馆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读者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诸多因素,导致这些制度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执行。比如,上述“不许读者代借书刊”的规定,要严格落实到工作中就很困难,所以往往执行不力,也会导致读者觉得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再比如,在读者超期归还图书的处理过程中,不少图书馆对部分老师和领导的处罚的力度远低于相关规定的标准,从而直接导致普通读者的不满。读者的这些不满情绪又会直接导致他们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一些发泄、报复等不良行为。
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规范与否、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借阅体验是否快乐、满意,进而又会影响到读者的借阅行为是否文明规范。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一些业务不规范、管理服务水平低的现状正是导致读者出现不良借阅行为的深层因素。在此也列举几例:
2.2.1 读者教育不到位
读者教育是图书馆的基本业务之一,是读者了解图书馆及图书馆规章制度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图书馆在新生入学时没有及时组织进行专题教育,导致新生读者在很长时间内对图书馆的功能、服务项目、馆内布局、机构设置、设备设施使用方法、规章制度等都知之不详;有的图书馆仅靠下发《读者指南》来指导读者,但内容或粗略不详或更新滞后,读者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读后还是一头雾水,在利用文献过程中,就有可能无意违反有关规定。
2.2.2 馆室设置不合理
不少图书馆在对馆室进行功能分区的时候,不能突出人性化的特点,没有根据文献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来对文献资源实行合理的分类、组合,不能面向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服务。不少规模小、地域偏的高校图书馆,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对所拥有的文献简单地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库入藏来面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往往给读者的借阅带来很多的麻烦或者难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如,只设置简单的文科书库、理科书库等,而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更具专业性的、导读性的文献服务模式较少,或者干脆没有。如,提升查全率的样本书库、提供专业文献检索的情报检索室、起到导读作用的新书阅览室、培养读者人文意识的经典名著借阅室等等。但是,在高校里,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不是简单的、统一的文献服务方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文献服务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缺少这些针对性更强、服务对象更明确的文献典藏设置和借阅服务模式,读者的需求心理就会得不到满足,出现上述各种违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2.2.3 管理服务不到位
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个环节不到位,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引发读者的不良借阅行为。如,各种标引指示不明显,读者特别是新读者到馆后得不到服务内容、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使用方法、规章制度等信息的指引,不知道如何获取帮助,不知道各库室有什么特别规定,往往违反了规定还不知道,有的甚至违反了规定而以不知道为由拒不接受批评或处罚,又会跟工作人员造成冲突;一些书的复本过少,导致资源稀缺,无形中增加部分读者的占有欲;再如,开放时间及部门安排不合理。一是开放时间不合理,有的图书馆由于各种原因在开放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有的时间太短,有的非正常上班时间安排过少,有的时间安排过于集中,有的图书馆硬性规定各单位读者分批次、分时到馆等,这些都会给读者的借阅带来不便,增加了读者发生不良借阅行为的可能性。二是开放部门安排不合理。图书馆的很多服务项目是配套的,或者有承继关系,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安排某一个部门开放而配套服务部门不开放,就会给读者造成不方便,比如开放期刊阅览室时复印室不开放,读者复印资料的需求无法满足,就可能促使个别读者采取撕页、“开窗”等损坏书刊的行为。
2.2.4 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图书馆馆员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个别素质低的工作人员要么业务水平低,要不服务意识差,面对读者的合理服务要求时不能妥善处理或者冷漠对待,引起读者不满;专业服务岗位不能提供深入的优质的服务,导致读者产生缺憾等等。这些因馆员自身形象不好、素质不高而引发的不满,进而会引发不良借阅行为的发生。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读者产生不良借阅行为的深层原因在于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看似直接导致不良借阅行为发生的诸多心理及所谓的公德缺失、法律观念不强等因素,也都是因此引发的。所以,我们的解决思路应当是未雨绸缪,应该注重研究如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并积极付诸实践,从而从根源上遏制不良借阅行为的发生。而从当前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很多同行的关注点还在于如何惩戒读者的不良借阅行为,还在于如何制定更多更繁复的“规范”,解决思路还处在提出事后“应对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事先遏制问题发生的方向上,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
从未雨绸缪的思路出发解决问题,显然必须先了解清楚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具体表现,然后才能研究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如针对上文提到的规章制度不科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我们可以研究剔除现有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代之以更人性化更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针对馆室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要注重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优化组合既有文献资源,使其最便利地发挥最大的效用;针对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注重根据读者需求扩大服务范围,要注重研究从细节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针对馆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要研究制定有效的馆员培养方案,要实施适应图书馆发展需求的人事制度改革等。这些正是应该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本文重在提出新的思路,抛砖引玉,故不详论。
[1]张晓梅,刘利娉.从大学生心理谈高校图书馆读者失范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8).
[2]孙秀荣.读者违章心理分析与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6).
[3]任玉珍,李姝丽.处理读者违规行为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8,(1).
[4]吴玉玲.简析期刊乱架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
[5]粟瑛.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借阅违章行为的探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