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技术在数字化全要素地籍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7:13支卫斌郭恒茂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界址控制点载波

支卫斌 郭恒茂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安徽 宿州 234000)

一、GPS RTK的工作原理

GPS实时动态测量(Rea Time Kinematic)简称RTK GPS,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定位手段,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量工作中。

根据载波相位差分的方法,分为修政法和差分法。修正法通过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至移动站,改正移动站收到的载波相位,再解算坐标。使用差分法时基准站接受卫星信号,并通过无线电通讯连接实时向流动站提供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流动站接受GPS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送的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从而达到实时定位。

使用GPS RTK比GPS 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其定位效率得到大大提高,RTK技术现在在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二、GPS RTK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RTK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使用RTK进行地形、地籍测量时,只须一个作业人员携带仪器在碎步点上停留1—2秒,同时输入作业编码,将坐标数据存储在手簿中,在结束野外测量后,经过数据格式转换再通过同步软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2-3人,要求测站点与地物点之间视,利用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则不要求站间的通视,不需要频繁的的换站,并且可采用1台基准站加多台移动站的组合,同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地籍测量中对界址点精度要求严格,一类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为±0.05m,二类为±0.10m,困难地区三类为±0.15m,因城镇地籍的特殊性,解析界址点分为钢钉、水泥桩、喷涂,对于喷涂在建筑物上的界址点测量时,因流动站靠近建筑物使其接受卫星信号与电台信号受到影响,导致正常解算测站坐标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这时可使用RTK技术布设图根点,只须在界址点密集区域施测一对图根点,结合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这样大大节省了布设导线的时间。考虑到使用对中杆易产生相位中心偏离点位中心,施测时应配合三角架对中整平,并增加历元数,以确保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为碎部测量提供保障。

在山区和陵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部分村庄无法通过导线将控制网覆盖到全部测区,使用RTK技术就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GPS RTK技术的灵活,快速,高效的特性。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GPS定位中,存在三部分误差:一是多台接收机公有的误差,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二是传播延迟误差,如:电离层误差;三是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径效应。GPS RTK技术可完全消除第一部分误差,可大部分消除第二部分误差。所以在架设基准站时应避开高层建筑与开阔水面。

2.当基准站架设高度为2m时,电台作用距离为3-5km,高度为10m时作用距离为5-7km,可见基站架设高度影响到作业半径,所以应架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3.RTK作业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为确保其精度的可靠性,移动站开始作业及作业过程中检测必不可少,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4.RTK 作业方便快捷,同一区域内多天作业可沿用一个相同的参数,由于其精度也受到作业员影响,所以要求严格对中正平,仪器高量测无误。

GPS技术的使用,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采用RTK技术,可以在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并利用测图软件在野外一次绘图,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RTK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与全站仪相结合在大比例尺地形、地籍测量中以RTK布设图根点,使用全站仪碎部采集,既保证了成图精度,缩短了成图周期,也提高了企业效益。

猜你喜欢
界址控制点载波
两只小兔移界址
两只小兔移界址
CASS地籍图中界址信息批量转出方法研究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安徽地质(2016年4期)2016-02-27 06:18:21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
低压载波通讯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最优化搜索的迭代载波同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