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2010-08-15 00:47:13刘宇辉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欠发达技能理论

刘宇辉

(梅州农业学校,广东 梅州 514011)

一、人力资本理论解读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加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进入80年代中期,以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等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学者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对于制定教育投资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素质的总和。他将人力资本存量分为五大类: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规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就业迁移。

2.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它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舒尔茨认为:“把人力资本当作一种稀缺资源,这意味着它具有经济价值,还意味着获得它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3.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舒尔茨认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以及未经过培训的劳动力,对于发展具有高度民主生产力的经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和各种各样的人的技能,是推动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燃料。如果缺少了人的技能,经济发展的前景就会暗淡而又萧条。”

4.人的时间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逐步增长。舒尔茨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时间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已成为现代经济中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如何有效地配置和运用时间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也成为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中的一个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在诸多人力资本存量中,舒尔茨始终将教育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他认为:“社会和个人为了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各项成本,都是为了获得一种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可提供未来收益的生产性资本。”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有不同的类型。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

2.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形式,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种形式。所谓一般培训,是企业提供的职工培训,其结果是接受培训的职工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是有用的。特殊培训,又称为专门培训,是指能更大地提高提供培训的企业本身的生产率的培训。

3.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并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4.个人能力与收入分配有密切的关系,而个人能力主要由教育投资产生。贝克尔认为拥有较多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创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等人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采用了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即知识积累模型。

保罗·罗默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为不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积累过程,提出知识积累论,即人力资本存量越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因为知识通过教育具有“溢出效应”,投入得越大,积累得越多,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率就越高,经济增长就越快。

罗伯特·卢卡斯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知识积累模型当中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最后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为从知识积累模型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积累的递增性导致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率的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在实践中的边干边学。

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上述四位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都提到了教育,指出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重新组合,不断为社会积累人力资本。因此,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渠道,合理的教育结构又能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而终身教育又会使人力资本增值、保值,所以教育是优化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人力资本可分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社会一般人力资本,而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是专业化人力资本,这两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通过学校教育和在实践中学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将学校教育视为获取社会一般人力资本的途径,而将在“实践中学习”作为专业化人力资本获取的方式。在现实中,我国的普通教育往往把它隔离开来,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只注重理论教育的传授,而往往忽视了实践技能的提高。而职业教育则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首先,正规的职业教育既对学生进行一般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因而,能担负起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的任务。其次,在教学体制上现代的职业教育十分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最后,由于职业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因此,职业学校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高效的,可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对面广量大的各种人才的需求。

三、人力资本理论对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启示一: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应当优先于物质资本投资

根据舒尔兹的研究,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运用这一思想可以得出,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很多欠发达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即使选准了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也往往无法做大做强。很多好项目、好企业被赶跑了,有些好机遇没抓住,不是成事的物质条件不具备,而是因为没有必要的人力资本积累。许多外资企业之所以不选择到土地、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更廉价的欠发达地区投资,当地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主要原因,交通的不便利反而在其次。人力资本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争创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瓶颈。

因此,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政策的重心,应该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注重物质资本积累,转变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积累并举的格局。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最主要部分。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从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政府教育支出可以直接构成社会消费或者投资的一部分,通过乘数效应机制,可以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增长,促进产量和GDP的增加。从长期来看,教育支出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这种效率从两个方面产生作用:其一为提高技术水平,直接作用于生产领域;其二为知识存量,可以作用于管理和其他领域的进步,这样就必然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对经济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欠发达地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人力资本投资应当优先于物质资本投资。

启示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要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上文充分论证,现从区域特点来分析,职业教育对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一,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和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自然地理因素不可变的情况下,提升劳动力素质是打造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最有效途径。其二,欠发达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需要大量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其三,欠发达地区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亟需获取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教育是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必须重视培育优势职业教育资源,构建有地区特色的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区域比较优势资源。因此,在教育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要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启示三: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要立足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减少人力资本外流迁移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迁移”是人力资本存量中的一种形式,人力资本迁移的一般规律是,从不发达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人力资本本来就欠缺的地区迁移到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就是,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迁移到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这一状况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立足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主,也就是培养适用于当地产业结构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由于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所以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紧跟市场,主动去适应社会需求。目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和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时,要考虑到当地产业结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条件选择一部分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相对稳定的与第一、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加以重点建设,精心培育,形成自己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服务业、新兴技术领域为导向,灵活设置一批新专业,这样才能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职校毕业生能够在当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并且具备职业成长空间,就可以减少外流迁移,有效增加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

启示四: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形式多样的产教结合培养模式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可分为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对应的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有两种: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在实践中的边干边学。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只能达成一般人力资本的积累,无法实现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而职业教育则可以两者并举。从大职教观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正规的职业院校教育,还包括业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转业培训、职业技能以及其他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职业培训等非学历职业教育。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就必须大力发展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的路子。

首先,职业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弹性学习模式,以保证学生的企业适应性;或以合作办学的方式,让企业和学校互相为对方员工、学生提供培训或教学服务,同时进行资金、研发合作,构建双赢的合作机制。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到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操练,亦工亦学,边学习边实践,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工作,又将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接受学习,寻找解答,得到提高,即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可以较早地接触和接受实际的企业文化和环境,培养职业道德,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其次,要鼓励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规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多形式的岗位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传帮带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生力军,并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

此外,可以通过健全职工培训网络、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加快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措施,实现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

[1]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徐国成,徐充.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教育投资战略新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猜你喜欢
欠发达技能理论
高级技能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4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