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专政原因探析

2010-08-15 00:54李葆鸿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干政明史宦官

李葆鸿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明代宦官专政原因探析

李葆鸿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主义制度达到了顶峰,在封建社会进入末期的时候,这样的专制体制就无疑为宦官专政创造了条件,于是在东汉和唐朝以后,又出现了宦官干政的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君主专制是最根本原因,还有其它原因。

宦官;干政;原因;探讨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封建王朝,宦官干政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出现了如王振、刘谨、魏忠贤这样的危害明王朝发展的大宦官,使明王朝逐步走向了衰弱。而且在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出现了宦官专政这样的黑暗时期,无疑阻碍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本文将对宦官专政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君主专政是宦官干政的最根本原因

明朝建立以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明王朝的永远巩固,先后诛杀功臣,后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中书省,将六部直接归与自己控制,这样国家的行政权力、军事权力和司法权力都集中于皇帝手中,然而朱元璋却异常忙碌了。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据《明史·职官志》: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1]又有《明史·王徽传》: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2]可见朱元璋对于宦官控制是相当严格的。不但不能与其它官员交往而且还不能预制产业,据《明史·宦官传》:“有内侍以久事内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还乡,终身不齿。”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朱元璋这样严格的控制宦官干政,后来宦官干政却非常严重,其最根本原因是这种绝对的专制主义权力为宦官干政埋下了祸根。

二、权力斗争的需要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以后,建文帝继位,燕王朱棣则发动战争,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也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作为新的首都。战争期间宫里宦官作为内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明成祖为了避免建文帝的覆辙,从此重用宦官。据《明史·刑法志》云:“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劈昵者提督之。”因此从明成祖开始宦官就在明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明代皇帝疏于政务,宦官则有机会干政

明中期以后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莫不关心,明君臣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即在位君主与廷臣见面交接甚少。明中叶以后,情况更为严重,据统计:自成化七年(1471年)至弘治十年(1497年),凡二十六年,其间两任君主(宪宗、孝宗)均未与廷臣见面。直至弘治末年,明孝宗才稍稍接见阁臣。明武宗忙于南北游涉逸乐,廷臣更见不到面。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从嘉靖三年之后即疏远大臣,直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召见一次,此后再没有见过大臣。明穆宗即位三年后,尚未与大臣见面。明神宗在位凡四十八年,其中后三十年间只召见群臣一次。[3]清人赵翼有这样的评价:“统计自成化至天启一百六十七年,其间延访大臣不过弘治之末数年,其余皆帘远堂高、君门万里。”[4]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很难见到皇帝,自然君臣之间的传递就只能由宦官来担任了,这样一来,皇帝的旨意,由皇帝的贴身宦官传到内阁,内阁有重大事件,再由宦官转到皇帝那里。“阁臣密奏与主上密谕,上下传达,必内臣数转而适得寓目”[5]。明孝宗时期大臣刘健曾奏称“今朝参讲读之外,不得复见天颜,即司礼监亦少之内阁。上有命令,必传之内侍,内侍传至文书房,文书房传至内阁。臣等有陈说,亦必宛转如前,达之御前。”[6]因此。皇帝由于荒于政务,使宦官有了机会参与一切国家大事,并且代皇帝发布命令,宦官从此以后逐步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四、皇帝对宦官专权的纵容

明代宦官专权只所以非常的严重,是由于明代皇帝对这种情况的异常纵容,使得宦官专权非常猖獗。即使这样,由于君主的权力相当集中并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当有的大臣评论宦官专权的危害时,皇帝大都不以为然,。例如:明成化年间,大学士商辂等人上疏请罢西厂并论权阉汪直之罪。明宪宗览出疏大怒曰:“一内竖辄乎天下乎”[7],结果皇帝反而斥责上疏者。又如明正德年间,当大臣们对宦官假公济私、贪污贿赂等行为进行揭露抨击时,明武宗却轻描淡写地说:“天下事岂专是内宫坏了?”[8]后来又有人揭发权阉刘谨“图谋不轨”、企图“取天下”时,明武宗竟云“天下任彼取之!”[9],由此可见皇帝对宦官的态度。

明代宦官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但是却经常能够得到皇帝的庇护和偏袒,因此总能够逍遥法外。如万历年间附马冉兴让曾无故遭到他们的殴打,然而后来宦官不仅没有得到惩罚,驸马却遭到了责罚。附马冉兴让被打后,“蓬跣归府第,正欲再草疏,严旨已下,诘责甚厉,褫其蟒玉,送国学愆省。三月,不获再奏,公主亦含独忍还......内官之群殴驸马者不问也。”[10]还有一例明成化年间,宦官熊保致死人命,刑部判其绞刑,然而明宪宗却改判“发南海子充净军种菜”,免其死罪。“是时中官打死人者,多不偿命,后遂以为常,虽有言者,卒不听云”。

在明朝大臣与宦官互相攻击,互相告状的时候,皇帝也明显站在宦官一边。例如《明史.高淮传》云“神宗宠爱诸税监,自大学士赵志皋、沈一贯而下,廷臣谏者不下百余疏,悉寝不报;而诸税监有所纠劾,朝上夕下,辄加重遣。以故诸税监益骄,而(高)淮及梁永尤甚。”高淮是为尚膳监监承,后出任辽东税监。因“恶辽东总兵马林不为己下,劾罢之”。给事中侯先春疏救,亦被谪贬杂职。高淮在辽东期间作恶多端,当时的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御史、给事中、巡按、巡抚等诸多大臣曾多次上疏对其进行弹劾,但神宗视而不见。高淮后擅自给自己加官职,“自称镇守协同关务”。“兵部奏其妄”,神宗却有意袒护,“帝心护高淮,谬曰,朕固命之矣”。因此,由于皇帝对宦官的各种恶行都有意纵容,在皇权绝对控制的情况下,宦官这样的干政必将更加严重,成为明朝宦官专权的重要原因。

宦官专权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宦官专权以后,很多朝中大臣依附宦官,成为他们为非作歹的帮凶,宦官专权更加严重,在朝廷中成为一种势力,被称为阉党。在正德年间,宦官刘谨干政,大臣焦芳、刘宇、曹元等人,还有其他尚书如:张彩、刘玑、王敝、刘璟、毕亨等,都成为阉党的一员。在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也仍然有大量官员投靠在其门下,如大臣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与魏忠贤狼狈为奸,陷害忠良,造成了不少冤案,成为明朝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

明代在明太祖以后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中央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形成中央集权的制度,皇帝掌握了原来由丞相要掌握的权力,从此皇帝大权独揽。但是明太祖以后,大多数皇帝沉湎于内廷淫乐,不接见朝臣,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这样一来必然造成权力真空,宦官从此便有了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宦官机构便有了很多行政机构的职能,如司礼监就控制了很大权力。

五、小结

总而言之,明朝宦官专权这种现象在东汉和唐朝都出现过,但是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即皇权绝对集中。虽然出现了刘谨和魏忠贤这样的权倾天下的大宦官,但是皇帝要真心铲除这一毒瘤时,刘谨被凌迟处死,魏忠贤则上吊而死,没有出现东汉和唐朝那样的改朝换代的局面。因此绝对的皇权才使宦官的干政有了可乘之机。还有其他的原因权力斗争的需要,以及皇帝的怠政和纵容使宦官专权愈演愈烈,成为明朝一个最为黑暗的时期。

[1]《明史·职官志》卷七十四

[2]《明史·王徽传》卷一百八十

[3]《明史·宦官传》卷三百十四

[4]《中国宦官制度史》余华青著,第434页

[5]《陔余丛考》卷十八(清)赵翼

[6]《万历野获编外遗》卷二(明).沈德符著.

[7]《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清).谷应泰著

[8]《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五》(明).王世贞著.

[9]《万历野获编外遗》卷五(明).沈德符著.

[10]《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四》(明)王世贞著.

K207

A

1005-1554(2010)03-0032-02

2010-04-20

李葆鸿(1980-),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猜你喜欢
干政明史宦官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总统弟弟朴志晚洗脱“干政”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万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贡献——天一阁藏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记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