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良真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 邯郸 056002)
赵文化研究与邯郸城市特色的构建
郝良真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 邯郸 056002)
今天研究赵文化,不仅在于认识赵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它的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邯郸未来城市发展所反映的文化风貌。通过深入挖掘赵文化的深刻内涵,探索形成未来邯郸城市鲜明的特色,即具有“战汉遗韵”与生态环境较好的现代化都市。
赵文化研究;邯郸城市特色;赵文化精神
近几年来,全国地域文化研究掀起了持续的热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赵文化研究不仅方兴未艾,而且硕果累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邯郸城市文化的发展中,赵文化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在培育邯郸城市文化精神与构建邯郸城市特色方面,将对邯郸未来的城市发展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深入挖掘赵文化资源,加大赵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邯郸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赵文化是中国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时中原的魏、韩文化,西方的秦、巴、蜀文化,南方的吴、越、楚文化,东方的齐、鲁文化和北方的燕、胡文化相比,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乃至民族气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韵。赵文化在长期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对古代中华民族统一文化面貌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知道,古代赵国是一个跨越先秦与秦汉两大时期并发展延续了几百年之久的空间地域。赵文化具有内地文化、农业文化、华夏文化与北方边地文化、草原文化、胡族文化构成的二重性特点,这是区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不仅开辟了我国古代军事发展由车战到骑战的时代,而且还集中反映了赵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
邯郸是战国两汉时期前后近600年的赵国都城,是一个在时间上与赵国同步而作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实体。战国秦汉时期是邯郸城市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邯郸古代城市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最高、影响最大、地位最重要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邯郸城市文化是作为赵国之都的城市文化,反映了赵文化内涵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在这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仍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今天研究赵文化,不仅在于认识赵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它的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邯郸未来城市发展所反映的文化风貌,这自然要考虑如何深入挖掘赵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何形成未来邯郸城市鲜明的特色。
首先,要继承、发扬赵文化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赵国先祖在春秋时期活动于太行山西地域。赵简子、赵襄子父子两代立志“东进北击”战略而据有邯郸,赵敬候执政初便毅然迁都邯郸,赵武灵王执政后便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可见赵文化在孕育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了北方少数族文化因素,形成了中原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优势。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培育那种“开放、包容、进取”的城市文化精神,以此激励我们勇于把邯郸建成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把邯郸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战汉遗韵”与生态环境较好的现代化都市。战国两汉时期的邯郸城,名扬列国,蜚声内外。刘劭《赵都赋》所描绘的战国邯郸城:“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从台于少阳……”。赵都邯郸,特色赫然,气势非凡,不愧“天下名都”。
早在2001年,邯郸主城区建设规划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赵都+绿网”的定位理念。这一规划首先突出了邯郸是“赵都”的特色风貌定位,而后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抓住了邯郸的历史文化特点,明确了未来邯郸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在邯郸主城区重点是保护好古代赵都文化遗址及其遗址周围的环境风貌。具体来说,把“武灵丛台”及其周边风貌、赵王城遗址的自然环境、环绕“大北城”地下城墙遗址的地面绿化带、赵王陵区域森林覆盖等方面,要进一步凸现出来,真正构成古城邯郸的建设风格和亮点,使未来的邯郸城市形成具有鲜明的古赵文化特色,具有相当规模和良好的绿色环境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三,要把邯郸建成晋冀鲁豫接壤区域的交通与流通中心。古代邯郸的兴起与繁荣凭借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太行山东麓自古就有一条南北通行的古道,即多数学者认为的“邯郸广阳道”。大道以西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与壁陡崖峭的深堑大谷,以东是河渠纵横的平原和间以湖泊沼泽的沃土,成为古代不可逾越的交通险关。司马迁在《史记·货殖传》中说,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正处在太行山东这条大道上,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沿太行山南北自西而东仅有的几条天然峡谷被逐渐开辟为陉道,邯郸“滏口陉”便是“太行八陉”之一,是穿越太行山东西陉道与东麓南北大道的交汇点,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军事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战国两汉时期的邯郸不仅是赵国的都城,还是著名的“五大都会”之一。自古以来,一个城市的兴废无不与“两通”(交通、流通)相联系。因此,未来邯郸的发展也必须加快交通网络拓展,大力发展商品会展与物流业,凭借“两通”的优势而起飞。
第四,要形成比较明显的邯郸经济优势。自古以来,冶铁、煤炭、棉花就是邯郸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和社会富足的根本所在。战国时期的卓氏、郭纵等在邯郸以冶铁起家,富比王侯。冶铁业及制铜业占据着古代邯郸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沿,成为著名的冶铁中心。那么,未来邯郸的经济特色不能仅仅发展传统的冶铁、煤炭、棉花产业,而是要在提高传统经济产业的深加工和进一步扩大它的产业链以及开辟新型高科技产业上下功夫,像古代邯郸那样要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浪潮。
第五,要形成邯郸鲜明的文化特色。战国秦汉时期的邯郸,不仅是赵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还是文化中心。据《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记载,那时的邯郸在聚集了一大批商贾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知名学者和文化艺术人才,音乐舞蹈十分盛行。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逻辑学的开山之祖公孙龙、知名学者虞卿、慎到、綦毋子以及毛公、处子等一大批学者相继在邯郸从事学术活动。公孙龙子在邯郸同魏牟、孔穿进行过激烈的学术交锋。这些聚集在邯郸的学者或著书立说,或辩彰学术,使邯郸一时呈现出学术思想、学术活动繁荣活跃的局面。
邯郸古代的文化艺术,对现代邯郸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古代赵国和邯郸历史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奠定了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的地位,成为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大资源。在表演艺术方面,仍然有着自古以来那种悲壮激昂、豪情粗犷的遗风。我们应该很好地挖掘这笔文化遗产,在未来邯郸城市文化的发展中,不仅要组织创作反映邯郸历史文化的系列影视作品,还要让“赵鼓”、“赵曲”、“赵乐”、“赵声”响彻海内外,真正形成邯郸独有的城市文化艺术品牌,并且能够在全国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饮食文化方面也要培育和形成“赵酒”、“赵菜”、“赵点”的名食特色系列。不仅如此,邯郸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还应具有区域一流水平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具有区域一流水平和规模的科技场馆、体育场馆、卫生设施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只有这样,邯郸才能称得起晋冀鲁豫接壤区域的文化中心城市。
在数千年的历史上,邯郸有过波澜壮阔的兴盛繁荣时期,也经历过跌宕起伏的衰落与停滞阶段。但它作为一个独有的地名自古而然;作为一座城市,自殷商后期至今3100余年则一以贯之,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唯有独舟。它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邯郸历史文化,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赵文化,金光闪亮而独具风韵。魏晋以来形成的邺都文化、大名府文化、磁州窑文化以及边区革命文化等,无不受到赵文化的深刻影响,继承和发展了赵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历代赵国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更是当代邯郸发展的力量源泉。
book=32,ebook=88
K237
A
1673-2030(2010)02-0032-02
2010-05-03
郝良真(1954—),男,河北邯郸人,邯郸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邯郸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