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丁志 韩江 余道洋
浅谈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丁志 韩江 余道洋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主要阵地,要实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寻求新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广大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恰好就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打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创新基地成为一个具有培养创新意识、开拓创新能力、启迪创新思维等功能的良好平台。以现有的实验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创新实验为手段,以全过程开放为原则,鼓励研究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进行创新实验,带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的发展,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合肥工业大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我校建设的五个重点实践基地之一,但是,它还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实验室,不能够直接面向广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何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实验基地;如何管理、使用好这样一个基地;如何利用这样一个基地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已经直接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研究生在创新基地科研工作的管理
基地对全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开放,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可报名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实验项目研究,按照研究生院制定的《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研究工作后可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学分。
创新基地的运行工作是由学校和机汽学院双方共同管理,同时基地研究生要在学校和企业的宏观管理下真正成为基地的主人,全面参与基地的运作和管理。管理机制将由专职实验人员、教师和研究生三方共管的策略。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研究生个体和基地的教育管理职能的作用 ,激发研究生自身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最终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
2、基地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并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搞系列讲座、举办学术沙龙、组织地区性研究生创新大赛、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参与全国博士论坛等一系列举措,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了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验创新基地还将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为研究生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项目为依托,组建创新团队,调动广大研究生积极投身研发实践;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对完成项目的优秀研究生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支持。
3、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的模式
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模式的建设,一方面将学校与社会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鼓励并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和实验手段先进的优势,进而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和创造社会所需的科成果。社会的主要优势是生产实践和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
1、创造条件,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合理使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结合校外企业的特色,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提高自主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施开放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支持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知识创新、专题讲座,并为研究生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机会,拓展研究生科学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通过多途径的开发与利用,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教师与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2、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注重多学科的交叉
根据原有的学科专业特色,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突出专业特色,将已有的优势专业做强、做大。积极鼓励开设理论水平高、内容新、覆盖面宽、专业内容有交叉的课程,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基地里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以扩宽了科研的范围,提高了科研水平。
3、明确责任,创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由于研究生在基地培养中直接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所以学校和企业要按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性质、工作量的不同,给与相应的创新学分与经济补贴,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多出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
4、规范和健全制度,提高质量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基地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研究生个体和基地的教育管理职能,激发研究生自身约束、自身管理意识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地管理水平。
创新基地将逐步发展成为研究生教学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吸纳人才的市场基地,并成为科研、教育、经济紧密结合的理想中介,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
丁志:(1978.12-),男,安徽省凤阳县人,合肥工业大学机汽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课题来源: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