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训玲
(商丘师范学院 网络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妙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朱训玲
(商丘师范学院 网络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进入课堂教学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要求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更要求教师把新知识新技术落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通过自己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由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握其使用时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谈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时机: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时使用;在加大教学密度时使用;在优化教学过程时使用;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使用;在反馈教学效果时使用。只有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学这一系列中来考察,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注意其使用时机,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在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詹天佑》一文,在讲到顺着山势设计“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点击鼠标出示“人”字形铁路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读书,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点击鼠标切换成三维动画来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看了形象逼真的动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
随着年级的增高,有的课堂教学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教学内容。针对这种高密度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会因时间紧、内容多,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讲到底而步入“满堂灌”的方法,甚至增添课时进行教学,既违背了教学常规,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得不偿失,利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惑。
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课前教师为学生制作了相关的课件,提供较全面的学习资料:有许多有关长城的知识介绍;有反映长城的历史的资料、图片;有关于长城在古战争中作用的一些资料、图片、录像片断……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中,学生可以阅读课文,可以自由浏览,可以在网络中进行交流,还可以在网络上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这节课密度大,内容丰富,学生自主研究,积极性极高,功劳当属网络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中最大最持久的动机是对课堂的内在兴趣。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妙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心理,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如我在教《长征》时,使用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我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长征的数字化电影导入新课。教学中分析“万水千山只等闲”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用鼠标拖动红旗简要介绍红军沿途经过的地方;在讲到“大渡桥横铁索寒”时,鼠标拖动红旗至此处一点,便出现大渡河的图片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分析完全诗后,又用鼠标不断点击长征路线中一些重要地方,多媒体课件出现相应的文字介绍、图片或相关的电影片断,让学生了解长征。整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长征的情境中,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有效地避免了课中后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站在创造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重新确定认知策略,不拘泥于通常的认知方法。用新思路、新方法调控和整合已有的材料和既成的现实,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多媒体在这一方面可发挥其一技之长。
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学习,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品词析句,理解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教学结束似乎可以“一锤定音”:它们能否过河,由它们的身体高矮来决定。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吗?该问题突破了思维定势,引出新观点。教师点击光标显示强刺激目标——河面,并启发式提问:以后的日子里,老牛、小马、松鼠再过这条河,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吗?学生思维一下“聚焦”于“河面”,他们很快做出反应,得出新观点:A.如果连日暴雨,河水会漫上来,也会流得更急,小马就过不了河,恐怕连老牛也危险了,小松鼠就更不用说了。B.如果连续多天不下雨,那小河也许会浅得连小松鼠也过得了河,小马、小牛就更不用说了。C.如果寒冬腊月,河面结冰,谁都能容易地过河。由此,推翻了旧观点,树立了新观点:老牛、小马、松鼠过河,身高不是唯一的条件,还与特定的自然条件——河水的深浅有关。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综合了气候因素、河水变化因素、身高因素,从而构成新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馈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教学效果。利用电脑的交互功能,实行人机对话,电脑当场判断正误,打出分数,给予形象的表扬或批评。甚至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努力达到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合作与竞争。一改往日呆板的作业,尤其是那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活泼逼真的动画,使学生保持了很高的学习兴趣,使寓教于乐落到实处。这样加强了教学反馈过节,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过夜,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多媒体课件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多媒体课件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多媒体课件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课件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课件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教师只有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学这一系列中来考察,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势,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 何可抗.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2] 龚祥国. 多媒体课件中媒体元素的制作与集成技术[J]. 中国电化教育,2005,(6).
[3] 向存瑞.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4,(4).
Applicating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ZHU Xun-ling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have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This change not only for teachers which in teaching the first line to be proactive in changing concepts to update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skills, but also required them to absorb the new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hink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everal observations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ware; Multimedia Teaching
G43
A
1008-7427(2010)01-0136-02
20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