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

2010-08-15 00:51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
黑龙江气象 2010年1期
关键词:防雹气象部门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形势下,我省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农业、农村方面,面对春季异常干旱、初夏低温寡照、秋季早霜的严峻生产形势,全省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打赢了抗旱保苗、战低温冷害、促早熟等抗灾保粮夺丰收战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类灾害损失,实现了灾年夺丰收的目标。连续第6年获得大丰收,总产达到870.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离不开全省气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作出的重要贡献。

过去的一年,全省气象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气象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森林扑火等几项重大气象服务中,作用明显,成绩突出。4月27日,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发生草甸森林火灾,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塔头草茂的偏远林区,加上持续高温、大风、无雨,风向多变,火势凶猛,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异常的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英明决策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正确领导及统一指挥下,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参战人员不畏艰险、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为保卫国家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扑救这起森林火灾中,省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始终以抢险救灾、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己任。杨卫东局长靠前指挥,积极为扑火救灾献计献策,并亲自组织提供火场气象服务,指挥协调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明显,为尽早扑灭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气象局的服务得到了吉炳轩书记等省领导的高度评价。我省在春季抗旱保苗、夏季低温冷害气象服务,北部林区森林扑火,人工增雨跨区作业,哈尔滨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黑龙江鸡西煤矿水害事故气象服务保障等六方面工作也受到中国气象局的肯定和表扬。各市(地)人民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满意率达100%,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满意率达90.8%。可以说,去年一年的成绩是突出的。这凝聚了气象战线同志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努力探索和掌握气候规律,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努力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加强气象工作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障民生和国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我们一定要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于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新任务。

一是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按照新要求抓好气象工作。我省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工矿交通安全、水资源安全,既十分重要,也与气象工作密切相关。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把服务放在首位。要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及重要气象次生灾害易发区的预报会商、预警信息发布和多部门联动,以及灾害性天气过程跟踪监测、有效服务和适时评估工作,及时做好抗旱防汛、森林防火决策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要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这对于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制定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切实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进村入户,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农村综合信息站建设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二是进一步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争取在农业抗旱防雹和森林防火扑火中发挥更大效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多年来,在农业抗旱防雹减灾、森林防火扑火、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为了加强对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去年省政府又批准成立了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在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的领导下,大力开发空中水资源,千方百计增加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充沛的水资源,要积极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满足建立现代农业的要求。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将预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利用一切有利天气时机,开展全年人工增雨(雪)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火灾发生的机率。要继续加强人工增雨防雹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要使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覆盖全部农区和林火多发区,人工防雹作业覆盖雹灾多发区。进一步完善飞机、火箭、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努力提高人工增雨防雹科学作业水平。围绕全省粮食生产,进一步完善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学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的评估。推进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

三是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工作,为我省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的大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特别是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气象部门的同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希望气象部门今后密切结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抓实抓好。要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发展和影响规律的研究,力求有效把握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努力提高异常气候条件下产量预报的准确程度,加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重点在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农业气候区划、种植结构调整上下工夫,着力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制定实施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作用,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科技支撑、决策咨询和服务保障。加强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预评估,为国家粮食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营造政府、社会、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要规范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行为,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资源评估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普查、综合监测和规划评估力度,为风电场、太阳能电场建设、运行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服务保障。确保气象工作贯穿于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防雹气象部门气候变化
贵州地区强对流天气防雹雷达回波特征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一种与作业效率相关的人工防雹物理检验方法的探究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一二八团开展“夏送清凉”慰问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